殺人犯「鄭捷」死前曾告訴自己爸媽,最後的心願竟然是...「宥勝」深夜PO文兩千字!憤怒批鄭捷父母神隱不良示範,讓網友激推

犯下台北捷運連續殺人案的鄭捷昨日伏法,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想喝水」,但除此之外他其實還有一個願望。

今日報導,鄭捷友人透露,得知要被槍決時,鄭捷顯得很訝異,神情難過表示,希望能在執行前能夠「抱抱父母」

因為執行死刑是傍晚5點多才決定,看守所來不及為他準備刑前特餐,只給他了一個3、4樣菜色的控肉便當,鄭捷吃了三分之二,沒有碰為他準備的高粱酒、香菸,喝光了一小瓶礦泉水。

鄭捷怕寂寞 入監後最期待有人關心他

捷運殺人魔鄭捷昨伏法,《蘋果》訪問到1名曾在全案審理期間和鄭捷接觸的人士,發現鄭捷早預料犯案後對父母造成的打擊,但他認為,「反正他們還有弟弟」,因此仍執意執行殺人計畫,對親情毫不在乎;不過,他在押後期似乎渴望和外界聯繫,常寫信給親友,期盼對方迴音,但似乎都沒得到回應,讓他懷疑,對方是否都沒收到自己的信,可看出鄭捷仍害怕寂寞,內心仍對他人回應有一絲期待。

這名曾和鄭捷接觸的人士告訴《蘋果》,他犯案後,知道父母因此一度被肉搜、成為媒體追逐對象,精神壓力極大,還因此搬家,他也因此在父母前往看守所會面時,和父母「真心」道歉,讓父母掉淚,這些後果他雖早預料到,不過因為他認為,父母如果少了他,還有一個弟弟,因此完全不在意。

這名人士透露,鄭捷在押期間,想和外界聯繫,得知檢方和法官曾傳喚他以前的好友出庭作證,因此透過筆錄,找出好友的地址,想寫信問問朋友過得好不好,但多沒收到回信。他雖看來沒任何情緒反應,但卻自我安慰,應不是對方沒收到,可能筆錄上的地址是戶籍地,顯示他試圖說服自己,不是一廂情願。

這名人士觀察,鄭捷在看守所內話不多,態度冷漠,多是他人主動詢問他問題,他才有一句、沒一句的回答,而鄭捷眼神雖毫無情感,總是帶著不屑,但若有親友前往看守所探視鄭捷,鄭捷會露出一絲期待的眼神,但隨即又將情緒藏起,似乎擔心內心情緒被看穿,不過他仍會在會客時,詢問對方或共同朋友,有沒有特別的話想跟他說。

據瞭解,鄭捷在押看守所期間,非常痛恨所內飲食,每天拿著父母寄給他的零用金買泡麵或罐頭吃,三餐至少有一餐吃泡麵,而每天除了僅存的放風時間,可打打籃球,其餘時間鄭捷只能在所內看書或參加團契打發時間,據瞭解,鄭捷最愛看科幻小說,他對此曾說,「反正我是沒未來的人,剩沒多少時間,就活在虛擬世界裡」。

這名人士透露,他曾問鄭捷,犯案後是否後悔,鄭捷毫不在乎,只說「不會」,他也知道,「一定會(死刑)定讞」,也清楚每年都有槍決,一定很快就會執行。但問他怕不怕死,他僅冷回,「不怕」,每天抱持混吃等死的心態,不過他唯一怕的,是槍決太痛。如今他已伏法,是否疼痛,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

犯下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的鄭捷,被最高法院判4個死刑定讞,法務部長羅瑩雪今天(10日)下午5點簽下死刑執行令後,鄭捷也在晚間8點47分槍決完畢。而他在被押往台北看守所刑場後,所方也照慣例提供「最後一餐」,鄭捷只吃了幾口,就向所方人員說:「我要喝水」,就再也沒開口過。

高檢署執行檢察官再做最後身份確認,就執行槍決,鄭捷的遺體再送往殯儀館後,也將由家屬領回。法務部也在晚間記者會上強調,此次執行死刑程序一切合乎規定

宥勝批鄭捷父母神隱「給了權力者不良示範」 大嘆台灣人心素質快速倒退

宥勝先前出席活動,仍心繫妻小,升格人父的他,昨日發文談鄭捷槍決伏法,直言對鄭的雙親神隱至今,感到憤怒與悲傷。

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的鄭捷三審判死刑定讞18天後,閃電槍決伏法,引發爭議。向來關注時事的藝人宥勝昨(13)日發文,直言對鄭捷父母「感到憤怒與悲傷」,質疑兩人是權貴人士,動用關係神隱至今,「給了其他台灣權力者一個非常不良的示範」。很多「有能力的人」如政府、企業、媒體逃避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使台灣人心素質快速倒退,一步步走向黑暗期。

宥勝發文談鄭捷之死,揭露台灣人心素質倒退。(圖/取自宥勝臉書)

宥勝日前宣布暫別暫別演藝圈,帶妻小環遊世界,人在國外的他,仍不忘關注台灣時事。宥勝昨日在臉書PO文表示,「鄭捷被處決的當晚,其實我睡得不好」,他有感而發地說,日前到紐西蘭旅行時,從當地人身上學到的是,所有人民都會自律,避免影響到大家的生活環境或公共利益,「父母的言語行為,會完全流入孩子的體內,而人民所推選出來的父母官,更是會在一言一行中深深成為人民的表率」。

從鄭捷的犯案到槍決至今,「我都依然對他父母感到憤怒與悲傷」,宥勝指出:「根據很多資料顯示,鄭捷父母很有可能是台灣極富權力與人脈關係的重量級人物,他們可以求助議員、動用警力、全權委託、甚至能讓所有媒體都不敢揭露他們的真實身分…但不管他們是誰,很可惜,他們已經給了其他台灣權力者一個非常不良的示範。」

鄭捷上月三審死刑定讞,短短18天內火速槍決,引發爭議。

宥勝大嘆,「只要你有能力神隱,只要你有本事請人代打,那就可以繼續在自己的生活裡不受影響,等到風聲過去,我們身上幾乎是沒有污點的。」這就是導致台灣近十年人心素質快速倒退的最大原因。因為很多「有能力的人」,都逃避所有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卻很少人會願意停下來思考,究竟如何做才是對社會大眾最好的。

台灣大部分的政府高官、主流媒體,以及談話性節目,並沒有想要帶領人民走向更正確與堅強的人格特質,反而還是停留在紛爭、內耗以及拿低級當有趣的層次。宥勝期盼,台灣能團結起來,「請大家把往自家人臉上甩巴掌的力氣都省下來吧。我們可不可以停下來看看,台灣現在到底需要什麼?我們能不能放下競爭、集合資源,一起把台灣推向更美好的未來」?

☞藝人宥勝粉絲專頁《宥勝之旅》全文:

倉促行刑社會受創 醫師:鄭捷永遠成謎

藝人宥勝在臉書上發文提及,鄭捷的父母在出事後隱藏是不良示範,盼社會放下混亂和刀劍,相互擁抱。

捷運隨機殺人案兇手鄭捷,在死刑定讞後18天伏法,藝人宥勝13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鄭捷的父母事後隱藏起來是不良示範,14日傍晚此文已被分享24,200多次,引發媒體關注。對此,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表示,鄭捷走得太倉促,造成社會大眾的集體創傷,這段時間勢必會有許多痛苦與爭辯,可惜的是當事人已逝,家屬又神隱,這兩條「線索」都斷了,鄭捷的內心世界將永遠成謎。

宥勝在臉書文中提及,「從鄭捷的犯案,一直到他生命的殞落,我都依然對他父母感到憤怒與悲傷」,他認為,有許多資料顯示,鄭捷父母可能是有權力及人脈關係的重量級人士,透過關係而隱藏身分,讓孩子的罪惡不要波及到自己的身上,並呼籲為人父母者負起責任,社會也需要放下混亂和刀劍,相互擁抱。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身心科醫師蘇偉碩表示,雖然孩子的身體基因來自於父母遺傳,家長對子女的心理發展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鄭捷的個人行為和個性,並非100%受到父母影響。可惜的是,他走得太倉促,在犯罪學的科學數據蒐證方面,來不及整合心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科學等專家進行研究探討。

蘇偉碩說明,美國早年有一批行為主義的學者,主張可以透過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OP)來「管理」孩子,把自己的子女教養成受到社會認可的「好人」,但最後證明此方法行不通,反而造成一整代的悲劇。

「其實沒有人的精神是完全正常的」,蘇偉碩強調,鄭捷「就是一個人」,司法不能單憑精神科醫師斷定沒有精神異常,就認為他是正常人,因為鄭捷確實有異於常人的舉動,他的大腦構造如何、心理狀況為何、在社會學習的過程中是否曾遭受創傷?在監獄教誨的過程中有何影響?這些問題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評估並做成紀錄。

「鄭捷很快地走了,這件事造成社會的集體創傷,需要有一個哀悼的過程,否則將會成為永遠的傷口」,蘇偉碩建議,創傷是復原過程中的必要過程,在這段期間內,勢必會有許多痛苦與爭辯,等到情緒穩定之後,仍須透過對話來了解彼此,才能漸漸走出傷痛。

鄭捷火化 家屬還是沒出面

鄭捷火化父母仍神隱 沒領遺體、書信

犯下北捷殺人案的鄭捷,遺體在中壢殯葬服務中心冰存3天後,昨天(14日)下午完成火化,但鄭捷的家屬均未出面,全權交由禮儀公司處理。

據《蘋果》報導,鄭捷本周二晚間遭槍決後,遺體就被送往中壢殯葬服務中心冰存,3天來都未設牌位,家人也未出面。中壢殯儀館網站的「火化查詢表」,昨天下午出現鄭捷預定3點進行火化的訊息後,有10多名自稱中壢人的群眾,拉著白布條到殯儀館抗議,要求鄭捷不得在中壢火化,最後在警方的戒護下,鄭捷遺體才順利由葬儀社人員運送進入火化場。

鄭捷的遺體共燒了1小時25分才完成,但整個火化過程都未見家屬,鄭捷的骨灰,由葬儀社人員於昨下午4點35分領走,是否要交給鄭捷的父母?葬儀社人員低調未回應。另鄭捷伏法後,看守所還代保管其7000多元保管金及書信等私人物品,家屬也都沒有出面領取。

鄭捷的骨灰罈由殯葬業者代領回保管。

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的鄭捷本月十日遭槍決伏法,家屬託殯葬業者將遺體送到桃園中壢後,昨天下午三時火化。火化過程約九十分鐘,鄭捷的家屬還是沒出面,骨灰罈由殯葬業者代領回保管,陪鄭捷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是一名法師、殯葬人員及大批媒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0762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