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了22雙時下最熱球鞋的中底,原來真能增高4CM+的有這麼

測量了22雙時下最熱球鞋的中底,原來真能增高4CM+的有這麼

身高,永遠都是大眾話題,哪怕是有巔峰顏值,只要海拔低於170CM ,終究還是半個殘廢(嗯,我在說我自己,顏值巔峰,但身高感人)。所以呢,第一期的測條毛,域高就找來了一堆時下熱門的 Sneaker,來給大家測量這些鞋款的鞋底高度。在 22 對鞋款當中,還有今天在 Supreme 官網發售的 Air Max 98 ,嗯~絕對勁爆!!

下面就來給大家測量22對熱門 Sneaker 的鞋底高度,讓那些差幾 cm 的朋友們(以及我自己)從此擺脫半殘廢的標籤,對症下藥。

測量方式

· 直觀高度

忽略前、後掌高度,簡單粗暴測量鞋款從大底接觸地面

到中底最頂的高度

· 實際高度

上腳後,大底與腳底之間的實際高度

· 評選

挑出高於4cm 的真·增高鞋

本次測量22對鞋款名單(不分先後)

Nike

Air Presto | Sock Dart | Air Force 1 | Air Max 95 H

Air Huarache | DayBreak Roshe | Lunar Epic Flyknit

Air Max 98 Supreme | Huarache Carnivore「Obsidian」

adidas

NMD | Ultra Boost | Tubular Doom "EQT PINK" | Tubular X

New Balance

M1300JP2

Puma

Blaze Knit | Ignite Disc Sleeve | R698

Vans

Era | Slip-On | Sk8-Hi

Reebok

Insta Pump Fury atoms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Ⅱ | Chuck Taylor ALL Star 1970s

1.直觀高度

· 測量 22對 Sneakers 的中底+大底直觀高度

Nike Lab

Air Max 98 Supreme

Air Max Supreme

這對「話題之作」從最初的諜照漏出後,就遭遇到不少人的開噴,咳咳,不怪你們,畢竟噴的也是 too young too simple(but 你們無論再怎麼噴,還不是一樣去搶,微笑.JPG)。此次,Supreme 就把這對 Air Max 98 以全新的面貌帶到我們的面前,採用可見式中底的 98 到底有多高呢?第一時間為你測量↓

Nike

Air Presto

Air Presto

雖然自己更喜歡5.5發售的 Presto Ultra Flyknit,不過兩者都是採用同一款中底,在高度上看來,都是一樣的。別猶豫了朋友們。

Lunar Epic Flyknit

&

Air Huarache

Lunar Epic Flyknit & Air Huarache

兩款在設定上都頗為相似,從Huarache的內靴到Lunar Epic Flyknit的襪筒,都為著用者帶來最舒適的保護性能。而為了給跑者帶來更好的緩震反饋性能,Lunar Epic Flyknit 的 Lunarlon 外底沒有使用任何的橡膠,因此會比一般的Lunarlon 高度要底一點。

Air Huarache

Nike Lab

Huarache Carnivore「Obsidian」

&

DayBreak Roshe

Huarache Carnivore「Obsidian」

繼上年的黑、白配色 Huarache Carnivore 後,今年4月又推出全新的「Obsidian」 配色。同樣的設定,用上黑曜石(Obsidian)配色、內籠可拆卸襪套設定,令鞋款充滿無限的搭配創造性。

DayBreak Roshe

New Balance

New Balace M1300JP2

New Balace M1300JP2

5年一復刻的 M1300 JP,將它列為2015年鞋王絕不過分(至少在我心目中已經是),傳言2020年就不會再有 JP 系列了?但這種「商業嘢」誰又會知道是不是呢?

咦~怎麼沒有 580、997、998 等的熱門型號?

是因為這 3 對已經被認定了是真·增高鞋款。因此就不反覆介紹了,每一對的效果都扛扛的。有需要的朋友們,請無!慮!即!決!

Puma

Puma Blaze Knit

Puma Blaze Knit

Puma 的熱門型號 Blaze,在2016春夏款中釋出了多種適合夏天的配色 Blaze,而其中的這款黑色特別版 Blaze Knit 更是才用透氣的針織物料製成,非常的適合夏天著用喔。(但由於域高在拍攝測量時,不小心把它給遺忘掉了,別吵!已經面壁了,但好在,Blaze 採用的中底與R698相同,因此用 R698作為參考也是一樣的)。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Ⅱ

&

Chuck Taylor All Star 1970s

Chuck Taylor All Star Ⅱ & Chuck Taylor All Star 1970s

Chuck Taylor 系列自重新推出後,無論是70's 還是 All Star Ⅱ 款式,都讓大家為之喜愛,自己也在2014年入手了一對黃色的 70's,只要一條軍褲,WTAPS 造型就能馬上凹出來。而 All Star Ⅱ 注入全新的Lunarlon抽離式中底,更是令舒適程度大增。

Chuck Taylor All Star 1970s

Reebok

Insta Pump Fury atmos

Insta Pump Fury 「atmos」

相信Pump Fury 就不需要多作墨跡,正如它的名字「Fury」一樣,鮮艷搶眼。夏天踏上街頭,你必定最耀眼。

adidas

NMD

&

Ultra Boost

NMD & Ultra Boost

有些事你真的不得不去認同,這兩對鞋(Ultra Boost & NMD)確實是讓 adidas 在2015贏得最漂亮的一仗,並將勢頭延續至今。Boost 真心舒服,期待打後有更多 Boost 科技的鞋款誕生。

(NMD 與 Ultra Boost 都是採用 Boost 中底,為此,兩者高度基本相同)

Tubular Doom "EQT PINK"

&

Tubular X

Tubular Doom "EQT PINK"

除 NMD 與 Ultra Boost 之外,adidas 另一款大熱鞋款 Tubular 系列,同樣是在2015年震撼球鞋界。在期間衍生出多個支線版本與聯乘配色之後,最近 adidas 也為家族成員添加新的成員, 「EQT PINK」,全粉配置上腳後確實騷氣。(看下面的度量圖你就知道它高得恐怖)

Tubular X

Vans

Era

Slip-On

Sk8-Hi

天生屬於街頭的鞋款品牌——VANS,縱橫全系列,貌似都是用上純白的大底,那高度且不是一樣?看下去就知道。

Era

Sk8-Hi

Slip-On

Puma Ignite Disc Sleeve

&

Nike Air Force 1

Ignite Disc Sleeve

一體成型的Ignite Disc Sleeve,實物到手後,第一感覺就是科技感滿載,如果「飛碟」(Disc),能按一個按鈕就可以自動收緊,那就完美了。

Air Force 1

Nike Air Max 95 H

Sock Dart

&

Puma R698

Air Max 95 H ID

最後到剛剛過完生日的 AIR MAX,Air Max 系列貴為全年齡段的長青鞋款,域高也把自己的 HTM 95 H ID 貢獻出來做測評,這個高度是全系列 95 通用的喔。

Sock Dart

Puma R698

· 22 對鞋款碼數都是42~44碼之間,而鞋碼的大小也會讓中底的厚度存在毫米間的差異

2.實際高度

實際高度

· 某些鞋款看起來很高,但上腳後是不是真的能去到那個高度?

(通常在中底與鞋面的銜接處都會有一定的水分)

· 而某些鞋款看似正常,但上腳後竟能比表面看起來的還要高?!

(是的,下面就會有一對,是哪對?拉下去看就知道)

紅線—————————————————————

(代表直觀高度)

藍線—————————————————————

(代表實際高度)

(沒有列出來的鞋款則是上腳後與直觀高度相同)

adidas Tubular Doom "EQT PINK"

相差1cm

adidas Tubular X

相差1.2cm

New Balance M1300JP2

嗯,就是這對 New Balance M1300JP2,上腳後竟然還能長高約 4cm 左右,2015年復刻 JP2 在鞋墊處做了點「手腳」(加了緩震設定),因此鞋墊會比普通的 M1300 要厚。

Puma R698 & Blaze Knit

相差1.6cm

Nike Lab Huarache Carnivore「Obsidian」

相差1.1cm

Vans Slip-On

相差0.9cm

Nike Air Presto

相差1cm

Nike Sock Dart

相差2.4cm

Chuck Taylor All Star 1970s

相差1.1cm

Nike Air Force 1

相差1cm

Vans Era

相差0.8cm

CONVERSE Chuck Taylor All Star Ⅱ

相差0.7cm

Puma Ignite Disc Sleeve

相差1.9cm

在上面舉例的鞋款中,某些鞋款在中底中間處都有明顯的刻線位,像是Puma Ignite Disc Sleeve、Nike Sock Dart等,通常這刻線位的位置,就是鞋墊所在的位置。

而紅線與藍線之間的距離,其實就等同於籃球鞋中的「中底護條」,護條的作用是防止你在行走的過程走扭傷,起到一個固定的作用。現在多數鞋款的護條都會與中底一體成型(畢竟節約造鞋成本)。而像 Vans、Converse 等鞋款就會直接用護條與鞋面進行銜接,美觀之餘,同樣也能起到一個固定的作用。

那像 Air Max 95、Lunar Epic Flyknit、Pump Fury 等鞋款難道就沒有護條?鞋底這麼高運動起來且不是很危險?其實不然,這 3 對鞋款在後跟位都會有一塊「後跟支撐片」,同樣也是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只要摸一摸你就會感覺到。

最後,22對鞋款中有哪幾對是可以讓你直接「拉長」4cm以上

——這8雙就是能讓你增高4cm+的鞋款 ——

· Nike Air Max 95 HTM H ID(5cm)·

· adidas Tubular Doom "EQT PINK" (4.8cm) ·

· Reebok Insta Pump Fury (4.5cm)·

· Nike Air Max Supreme 98(4.4cm)·

· adidas Tubular X (4.4cm) ·

· Nike Air Lunar Epic Flyknit(4.1cm)·

· New Balance M1300JP2 (4.1cm) ·

· adidas NMD & Ultra Boost(4.0cm) ·

(實際效果因人而異,人手測量,會存在幾 mm 的誤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0568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