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 開放超商付款,台灣電子商務將受重創!開心便宜購物時,台灣已「愈來愈窮」.

前幾天一則新聞震撼台灣電子商務圈,

玉山銀行推出「淘寶下單、超商付款」的服務,

民眾可以在淘寶網站購物下單後,

只要單筆金額不超過 2萬元,

就可在超商以代碼繳費完成付款,

唯民眾要負擔 1% 手續費。

完全不對等的競爭條件, 消費資金將大幅流往中國...

趕緊接著看下去...

此新聞一出,

引起台灣電子商務業界一陣撻伐。

原因在於台灣與中國的競爭

立足點徹頭徹尾的不平等,

中國賣家要出貨來台灣是便利又輕鬆,

順豐快遞幾天就能將貨送到台灣。

但因為政策限制的關係,

台灣賣家要出貨到中國卻有層層難關,

用 EMS快捷一個月能否到達都是未知數!

淘寶網站充滿各種假貨與劣質品,

政府難道不知情?

在自由貿易競爭完全不對等的情形下,

台灣政府喊著要振興台灣中小企業,

卻又開放民眾可以淘寶下單後、在台灣的超商付款,

讓最後一哩的金流如此不對等的門戶大開,

無疑就是鼓勵大家購買中國網站的低價劣質品。

如此便利的付款機制,

不僅讓民眾消費金額流往中國,

此舉也預計將重創台灣電子商務業!

愈往淘寶消費、台灣愈窮, 將淘空零售業

對消費者而言,

能買到便宜貨、交期又快速、付款又方便,

想當然爾,網購消費力會大量轉移到淘寶,

購買力看似提升,

但其實消費資金全轉移到中國。

結果便是消費者買愈多,台灣愈窮!

台灣經濟不活絡,薪資結構自然更倒退!

台灣薪資低是舉世聞名,

但薪資低廉的主因是整個產業結構的問題,

政府不設法讓貿易對等就算了,

還推波助瀾讓交易方式更欠缺公平!

銀行爽賺那 1% 的手續費,

結果是讓台灣陷於經濟更不活絡的深淵!

不知道政府是不是覺得,

台灣薪資結構還不夠慘呢?

也許有人會說,

只要商品夠好,

台灣電商業者何須畏懼對岸的競爭?

這裡必須釐清,台灣業者從來不怕競爭,

怕的是政策上不合理、不對等、不公平的偽競爭!

以商品定價來說,

台灣電商業者必須遵守所有法律

(商標法、著作權法、醫藥事法等),

也必須完成繳納所有的稅

(關稅、營業稅、營所稅、甚至商檢費、電檢費…),

經營商品成本必須加上稅務成本及法律風險成本,

最後才加上利潤,成了商品的售價。

反觀,淘寶呢?

除了商品成本及進口稅則

(這還不見得課得到稅),

淘寶商品在台灣需要負擔什麼?

什麼都不用!

那麼試想,台灣電子商務賣家,是傻子嗎?

遵守法律、繳各種稅,

還得面臨這樣不平等的競爭。

門戶大開最終可能造成,

零售業空洞化、零售商外移、

工作機會及人才都外移,

台灣就業市場愈來愈慘澹,

經濟愈來愈倒退!

如此嚴重的可怕後果,

如此不對等的貿易競爭條件,

為何政府仍選擇縱容銀行開放淘寶在台灣的超商付款?

開放公平競爭,以管控金流、物流為首要

本篇文章絕非要求政府鎖國,

畢竟鎖國只會讓國家更沒競爭力。

反之,本文訴求重點在於,

開放自由貿易競爭是絕對必然, 但必須是在「對等」「公平」的前提下。

「ECO電商跨界合作會」業者陳昶任認為,

企業經營本來就要面對各樣的競爭和挑戰,

台灣商品力向來不輸人,

但政府必須為台灣「創造公平對等的商業環境」!

陳昶任建議,政府的作法,

要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為前提,

再往下開展關於金流及物流的子議題。

在金流方面,

目前消費者在超商付款時,

商店代碼只會顯示「淘寶」,

沒有顯示是哪家淘寶店鋪,

對台灣消費者實在很沒保障。

金管會必須要求商店代碼詳細顯示淘寶店鋪名稱,

這樣有金流糾紛時,消費者才能舉報,

並作為未來過濾篩選店家的依據,

如此才能落實控管交易風險。

在物流方面,

要如何管理離岸(所有台灣之外)進來的小包貨物呢?

「ECO電商跨界合作會」建議以下作法:

1. 建立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中心。

其中交換資料要包含購買之商家或網站名稱,

價格,配送目的地等,

對於疑似違反中華民國法律的商家或網站,

商品將被扣留嚴查。

2. 比照中國行郵稅,

對淘寶商家之交易課稅。

這樣最起碼進來台灣的商品

都是遵守中華民國法律的商品,

一方面保障消費安全,

另一方面是在法律條件上,

讓台灣電商和中國電商擁有某種程度的公平。

公平的競爭環境, 極需要政府為台灣產業爭取。

唯有透過管控金流、物流,

雙管齊下才能保障台灣的消費者,

也才能讓業者有繼續在台灣生存奮鬥的空間。

台灣政府,能否聽聽業者的聲音,

能否救救台灣的經濟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0350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