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社會住宅政策上路!但租金高成這樣,真的是蓋給 22k 族群居住的嗎?

Jennie| 2016-04-09| 檢舉

BO 導讀:

社會住宅勢必是台灣解決房價的一個選項,和國外相比,台灣社會住宅量嚴重不足,只占全國住宅存量不到 0.1%。就算不和社會福利先進的國家相比(荷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是出租式的社會住宅),也僅是日本韓國的 1/80。要解決高房價問題,政治人物都知道台灣必須興建社會住宅。

只是,蔡英文的社會住宅政策,現階段看起來是充滿問題。

試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一個月的薪水只領 2 萬 5 不到,然後要花一半的薪資──大約是 1 萬 2 千──負擔房租,你出得起嗎?隨著 520 即將到來,蔡英文也準備實踐她在選前承諾的社會住宅政見,然而現在卻遭網友批評,這種房租根本無法幫助弱勢族群。

蔡英文規劃,8 年內將興建 20 萬戶「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造價成本上,由於土地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無償撥用,每坪大概只需 10 萬元。新政府規畫成立「自償性」基金,向國內銀行申請融資方案。成立基金的前八年預計將投入 4000 億,從第 9 年開始負債就會開始遞減,到了第 23 年時,便有望透過租金回收或與建商合建,將整棟樓部分賣斷給建商的方式,回收成本。

成本規划上政府算盤打得精,沒有太多問題。但蔡英文又說,社會住宅的目標是鎖定年所得僅 30 萬元左右的低收入族群,以每坪 800 元、政府補助 300 元的方式,月繳約 1 萬 2 千元「就」能入住約 25 坪的房子。問題是,年收入 30 萬元扣掉年終,大約就是俗稱的 22k 族。要這群每天勒緊腰帶度日的族群花上 1 萬 2 千元負擔月租,真的是在「幫助弱勢」嗎?

或許,1 萬 2 千元的租金放在台北的租屋市場中並不算太貴的金額,但重點是你的社會住宅要蓋在哪裡。如果蓋在交通較不發達的市郊,通勤費又是另一筆沉重負擔。事實上,這也是許多 22k 族如今面臨的困境,住不起工作地點附近的精華地段,只好越住越偏遠。

況且,如果年收 30 萬是以「戶」為單位,一個家庭年收入 31 萬花 15 萬在房租上,剩下來的錢平均一天不能花超過 500。以一個核心家庭為例,最少三個人要分,連去台大醫院看一次並都不夠,更別提其他家具和生活費的開銷了。蔡英文如果真有心要幫助低薪族群,應該設身處地思考,將這些問題一同考量進去。

除了蔡英文之外,柯文哲先前也曾承諾 8 年要蓋 5 萬戶公共住宅,雖然他在選址上目前是規劃的比蔡英文清楚,大多是拿捷運聯開宅來當作公共住宅,或是舊陸軍的空地。但他先前提出要以公權力介入卡住的私辦都更,以公辦都更的方式獲得更多蓋公宅的基地,也遭許多公民團體抗議,認為這種缺乏考量的都市計劃,將讓許多居民面臨房屋被強拆的危機。

總之,社會住宅從興建到完工,對各個政治人物都是一大挑戰。社會住宅必須蓋,但如果房租價格過高,最後可能根本幫不上真正的弱勢族群,而是蓋給許多帳面「看似」年薪 30 萬,真實收入遠遠不止 30 萬的人居住。新政府上任後必須思考清楚,到底怎麼樣的社會住宅政策才能真正切中需求,否則再多的政策牛肉,也將成為選前曇花一現的口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0128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