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科學家:微生物搞鬼

Spring| 2018-12-11| 檢舉
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科學家:微生物搞鬼

在喜歡旅行的人面前的一大攔路虎就是——水土不服。食慾減退、噁心、腹瀉、失眠、乏力隨之而來,總是在最開心的時候大煞風景。

「水土不服」由來已久,通常認為打亂規律的作息,特別是改變飲食,具有很大關聯。

但為什麼吃的不一樣會就會水土不服呢?近日有研究表明,這都是腸道微生物鬧的。

腸道微生態的失調才是本質

在人體腸道中,生活著種類繁多、數目驚人的腸道茵群。它們在維持人體正常消化吸收功能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腸道菌群由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及相對比例是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到一個新地方後飲食改變,影響了原來的腸道微生物,而腸道微生態的失調可能要為其中的「水土不服」症狀負責。

例如,習慣低纖維飲食的人,腸道茵群中厭氧細菌多,需氧細菌少,而喜歡高纖維飲食的人情況則恰好相反。

一場遠赴他鄉的「換水土」實驗

近日,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腸道菌群可塑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開了腸道菌群在水土不服症狀產生、發展和恢復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研究團隊招募了10名志願者,從北京出發,在千里達托貝哥停留了6個月,然後返回北京。

通過使用高密度採樣的策略,收集了志願者的糞便樣本,記錄他們詳細的飲食信息。對糞便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人類腸道菌群在較長時間跨度內受飲食改變而發生的變化規律。

腸道菌群跟著食譜發生變化

在千里達托貝哥逗留期間,志願者成員消費了更多的西方飲食:魚和海鮮、乳製品和精製穀物,這與他們在北京的飲食習慣大不相同。結果發現,這些食物的消耗量增加與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有明顯的關係。

此外,跨國志願者腸道菌群之間的變換通常可以在1個月內完成,並且志願者腸道菌群有特定的變化趨勢。這次的實驗證明了,飲食長期的轉變可改變腸道菌群,而飲食的恢復也可使腸道菌群恢復。這說明了腸道菌群具有雙向可塑性和強大的彈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9777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