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公投辯論 黃士修:反核學者根本「學術失格」

風暴| 2018-11-07| 檢舉
「以核養綠」公投案第2場辯論,由核能流言終結者黃士修與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對壘。黃士修在發言時間表示,與徐光蓉就類似議題已交手很多年,早已清楚她有哪些錯誤的反核偏見,並細數她過去的言行,包括她在2015年能源會議阻止綠色電價,顯然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徐光蓉則批評擁核者很傲慢,總是認為科技能解決一切,是一群「義核團」。

黃士修說,科學社團核能流言終結者是在反核聲浪最大的2013年成立,在當時,反核運動者散播太多對核能、輻射的謊言,以及恐懼,並且與財團和政黨相勾結以謀取名利,其中就包括反方代表徐光蓉。黃士修提醒大家,2014年的徐光蓉反對綠色電價(簡稱綠電),她雖自稱環保主義者,卻不願每個月付出幾百元的電費來儲蓄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諷刺的是,當年認購綠電的,反而許多是核能支持者。黃士修又說,徐光蓉在2015年的全國能源會議期間,直接舉手反對能源稅,使能源稅無法列入共識。更惡劣的是,這些所謂環保團體,反而誣指核能流言終結者阻止能源稅,實在令人感嘆,這些「假環團」要說多少謊,要矇騙多久?

黃士修接著預測徐光蓉的可能說詞,包括抹黑核能流言終結者的能源配比(綠能1成、核能2成、燃氣3成、燃煤4成,簡稱能源1234),是「更排碳」。真相則是:台灣的燃煤發電比例,已從馬政府時期的4成,提升到如今蔡政府的5成。以核養綠的「能源1234」,是先回到「核能2成、燃煤4成」,換言之,燃煤已從5成降回4成,而且這是能源轉型的起點,未來當然希望增加核電的比例。黃士修說,「每增加1度核能,就可減少1度火力」,這才是低碳環保的解方。

接著黃士修繼續預測,他說,反方可能會說「福島核災後的罹癌比例增加」

、「綠電成本愈來愈低,會低過核電」、「京都議定書沒有提到核能是減碳工具」。黃士修一一破解,他說「據世衛組織與原子能輻射效應委員會的調查,福島核災的輻射外洩比想像要低很多,看不到對健康的影響效應」、「既然綠電會持續廉價(崩跌),那就更不要急著投入,這是連菜籃族都知道的投資常識」、「之所以京都議定書沒提到核能,是因為不可拿現有的核能貢獻,來當成減碳成績」,他最後說「已經懶得再預測對方會說什麼,她根本學術失格」。

可能是黃士修真的料中了反方代表的說詞,使得徐光蓉發言的內容就更顯得了無新意,大多都是反核者常見的老詞,比如「核能因為過於巨大,所以需要燃煤來搭配,增加核能就是增加燃煤」、「任何一點點輻射,都會造成傷害,就像吸一點點菸都會增加罹癌率一樣」、「核災會造成土地完全無法恢復,比如車諾堡核災就是」她又批評核能工業已是夕陽產業,包括美國西屋核能部門都要重組,與日本的日立集團合組才能渡過。

黃士修的第2段發言時間說,全球逐步進入「核能大復興」的時代,運轉中的核反應爐有451座、有54座正在興建、151座在規畫、337座在研議,南韓希望核電佔比到5成,中國大陸希望到2成,引進核電廠的國家正在增加中。

最後他呼籲,第16案是唯一的複決案,也就是可以直接取消法律效力的案子,比起其他的創制案來的更重要。他希望選民在投票當天,記得把公投票都領出來,保障自己的權益,以免未領的公投票遭到誤用。之後辯論會主持人許惠峰糾正並澄清,公投票是不會被做掉的。

徐光蓉的第2次發言開始細數台灣核電廠不安全,比如有斷層通過、岩盤不夠穩、離都市太接近、核四廠興建時期混凝土裡有保特瓶、抗颱風的壓力測試數據不安全、核廢料無法處理等。她最後批評擁核者是「義核團」。

徐光蓉的反核說詞絕大多數都經不起檢驗,同樣地狹人稠的孟加拉正在興建該國的第1座核電廠,希望迎來便宜穩定的電力好發展經濟,而核電廠一向是以堅固穩定著稱,美國屬地波多黎各這幾年總遇到毀滅性颶風,因此正在研擬建立可抗颶風的核電廠。世界各國對核能都是愈來愈重視,核能已被公認為抗暖化的最重要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9670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