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巫裔青年用1萬令吉做這行,開始被人嘲笑是瘋子,現在年收入高達百萬令吉!

追光著| 2018-03-21| 檢舉

大馬巫裔青年用1萬令吉做這行,開始被人嘲笑是瘋子,現在年收入高達百萬令吉!

 

 2018-03-21

 

 

圖片來源:大都會日報

根據《大都會日報》報道,來自登嘉樓勿述漁村Kampung Air Tawar的Tuan Fakaruddin Tuan Kadir現年38歲,是當地年輕的漁民之一。當地不少漁民雖然都同樣是養殖石斑魚(ikan kerapu),但他又是如何靠「石斑魚」成了百萬富翁呢?

在2007年時,Tuan Fakaruddin Tuan Kadir只用了1萬令吉展開了自己的小本生意,開始養殖野生石斑魚(ikan kerapu liar)和石甲魚(ikan siakap)。但他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野生石斑魚是屬於季節性魚魚類,只有在11月至來年4月才會有貨。

「於是,我下定決心嘗試不一樣的東西,到Tanjung Demong的漁業局研究組去參加水產養殖技術課程,學習如何培育『混種石斑魚』(Kerapu Hibrid)。」

「從那兒學到了知識後,我先開始養殖石斑魚,接著慢慢地將業務擴展到『混合石斑魚』。如今每年的產量,能讓我的年收入達到7位數那麼多。」

圖片來源:馬新社

不過,Tuan Fakaruddin Tuan Kadir表示,當他在2011年開始推出「混種石斑魚」時,在市場上還未廣泛流傳,因此經常都會被村民嘲笑嘲諷。而當年秋他賣掉了爸爸的漁船湊足資金開展事業,就被嘲笑瘋了!

「把500條魚放在500升的水裡養殖,他們也笑說這些最終只能成為肥料而已;當然,他們說的沒錯,大多數的魚死了之後,就只能成為肥料。」

「我承認,一開始我並沒有相關的知識,也不知道如何展開養殖業,但在我得到國家漁業局的教導後,終於成功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混石斑魚』業者。」

Tuan Fakaruddin Tuan Kadir也感恩州政府提供了他不少援助。除了提供他一片隴垠地進行養殖,還另外得到來自漁業局的50萬令吉建設孵化場,以便進行「混石斑魚」的養殖工作。他也補充說,「混石斑魚」的培育過程其實非常複雜。

圖片來源:馬新社

「一開始,我只有8個魚缸養殖,如今已經增加到了200多個大水槽(tangki)進行養殖,也僱傭了12名工人。」

必須一提的是,Tuan Fakaruddin Tuan Kadir的成功,還啟發了當地30個村民追隨他的步伐,開啟了「混合石斑魚」的養殖事業。他還提供了「混種石斑魚」的卵,讓當地其他業者一同進行養殖事業。

由於「混種石斑魚」較為容易飼養和少疾病,混石斑魚的卵目前市價已達到每百萬顆介於6000至1萬令吉。

圖片來源:The Sun

「至於4到5寸大的混合石斑魚則每條售價5至7令吉。每個月我們可以出售至少3萬條混石斑魚。」

由於需求量高,混石斑魚如今在市場上的價格可以達到每公斤45令吉,但石甲魚只是每公斤19令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8737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