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戊戌年正月初一,中國人民迎來了農曆新年。在這個最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不僅神州大地舉國歡慶,隨著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國外媒體及各界人士也紛紛關注中國農曆新年,為中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
多數西方媒體不約而同地以「什麼是狗年?中國人過的新年是什麼年?」為題,介紹了中國農曆新年的由來和相關習俗。
其中,美國《時代》雜誌刊發《如何在中國新年期間保持好運?》。文章介紹了中國人過年大掃除、掛燈籠、發紅包、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習俗,從「吉祥」的角度考察農曆新年的獨特之處。
英國《太陽報》介紹了中國農曆新年期間,英國倫敦有哪些慶祝活動。
據報道,倫敦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將從當地時間2月18日10時持續到18時,慶祝地點分別在特拉法加廣場、唐人街以及倫敦西區。特拉法加廣場將舉行繽紛多彩的巡遊活動,融嘻哈舞蹈和中國傳統舞蹈於一體,而唐人街則將舉行舞龍舞獅表演,當地的多家中餐廳也將各自推出活動。
此外,2月9日,美國探索頻道推出最新紀錄片《華人新福年》。4集內容分別記錄了北京、哈爾濱、杭州和台北的中國人,如何慶祝新年俗。
看過此片的外國觀眾表示:「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生命力,不只是在中國,同時也在影響世界各地的人們。」
而探索頻道對於中國春節的理解也相當獨特。紀錄片的製作人特意在片名中加上了virtual這個詞,記錄的就是中國新科技與傳統春節相融合的中國年。其中,就包括了用手機AR集五福。
對於集五福,日本富士電視台也報道稱,日本部分商家已學會集五福這樣的中國新年俗。去年,為了搶占中國春節期間的遊客生意,就曾有日本商家擺出了會說中文的機器人服務生。而舞龍舞獅這些元素也已經出現在了日本的商圈裡。
除了這些傳統和新年俗,今年的春節,老外對於中國漢字「福」也情有獨鍾。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此前訪華時曾手拿「倒福」,在中英兩國媒體上引發了「福」字到底應該怎麼拿的趣味討論。
春節前夕,土耳其、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大使和領事們也親自用毛筆書寫了「福」字,向中國人民拜年。
不只是政要,普通人也越來越喜歡「福」字。澳洲的兩位店員,親手書寫中英文對照版的對聯。
泰國72歲的華裔老人手寫「敬業福」扇子。
如此看來,農曆新年早已不只是中國人自己的傳統佳節,更是全世界共同歡慶的重要節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8412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