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有餘震! 教你3分鐘整理地震包

兄弟幫| 2018-02-07| 檢舉

花蓮地區6日晚間11點50分發生規模6.0地震,宜蘭南澳、花蓮市最大震度達7級,陸續傳出災情。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估計未來2到3周仍有規模3到5的餘震,提醒民眾要多加註意,讀者如何3分鐘整理好地震包。

 

3分鐘整理地震包及注意事項:

 

「選購急救包」-多口袋防水設計

準備一個長寬約40~50公分的背包,最好挑選多口袋設計,可放置不同種類的逃生用品;材質以防水為主,避免背包中的電子用品受潮短路或糧食碰水壞掉。

 

「照明設備」-手電筒

一般的手電筒即可,要放入急救包前,要先試試手電筒能否使用,並準備2~3份備用電池。

 

「哨子」

受困時可吹哨子求救,讓救難人員可以清楚知道你的位置,提高獲救的可能性;即使受困很久、身體虛弱無力時,只需小小的力氣一吹,就能發揮效用。

「收音機」

準備一台不用裝電池的收音機,如:手搖式收音機,讓你可接收到救難隊的最新狀況,可藉此判斷如何與外界聯絡,增加獲救的可能性。

 

「食物與藥品」-礦泉水

災難時,飲水比食物更重要,取一般礦泉水瓶裝水即可。人體在72小時內所需飲水約3公升,即約2瓶礦泉水。但因裝在背包太重,可準備一瓶水,再視受困情況飲用。

 

「緊急糧食」

每天每個成人需約500大卡(4~5片的餅乾份量),應準備1~2包餅乾,可撐過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可準備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等。

 

「急救藥品」

可分為個人常用藥品及綜合急救藥品,應依家中成員健康狀態準備藥品,如:心臟病或氣喘病。另外也要放入綜合急救藥品,如內服止痛藥、綜合感冒藥等,以及外用藥,如優碘、消炎藥等。

 

「保暖逃生用品」-毯子

地震時,常見受困在地面或磚瓦房屋底下,溫度會比一般室溫低,因此要準備一條可收納進急救包的毯子,在等待救援時可以保暖,以防身體失溫導致休克。

 

「毛巾」

許多火災意外當中,經常造成死亡的因素是被一氧化碳嗆死,而不是被高溫大火燒死。可在急救包準備一條洗臉用的長方巾,當發生火災時,可把毛巾沾水摀住嘴鼻,增加獲救的機會。

 

「瑞士刀」

在逃生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鐵絲或電線的阻擋,可以利用瑞士刀把阻礙物切斷或割除,當門或窗戶變形時,也可利用瑞士刀中的螺絲卸除變形的門與窗戶,增加逃生的可能性。

 

「小榔頭」

若家中沒有強化玻璃擊破器,可在急救包中準備一個小榔頭,用尖的那一端擊碎玻璃,敲的方式要從上而下敲擊,且敲玻璃的4個頂點即可。

 

「通訊錄與證件」

在急救包中放一張親朋好友通訊錄,可在第一時間報平安或受困時聯絡親友,讓他們找尋你受困的位置。另外準備一份可辨識身分的證件影本,放置急救包中,以便不時之需。

 

「手套」

當逃難時,地面上常會有碎玻璃,在地面爬行時,手套可以保護雙手,避免雙手受傷。一旦受傷嚴重,可能會因來不及急救,而造成雙手截肢可能性。

 

「放置家中門邊」

逃難時,人的第一個反應是往大門跑,將救難包放在門邊或逃生處,不需要翻箱倒櫃浪費時間。

 

專家說

民眾應熟悉所住樓層的各種逃生路線,並隨時做好迅速撤離準備。平日可與家人模擬火災發生時,如何逃生與會合,以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8295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