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晉17日訊)砂拉越的三個狗樣本,再次發現含有狂犬病病毒。
這些狗隻都是來自古晉,分別是哥打巴達旺蘭迪路廉價屋第二巷、煤炭路及石角/馬當路。
砂拉越災難管理委員會今日發表文告表示,這項結果是於週五收到,三個地區的方圓10公里都被列為狂犬病疫區,進行進一步的監察。
至今,怡保獸醫研究中心已從299個樣本之中,檢測289個樣本,分別是264個狗樣本、24個貓樣本和1個蝙蝠樣本。
289個樣本之中,有61個樣本是含有狂犬病病毒,分別是55個狗樣本和6個貓樣本。
目前,已有4萬2133隻寵物接受狂犬病疫苗注射,分別是3萬4114隻狗、7974隻貓以及45隻其他動物。
地方政府分別在古晉、斯里阿曼、泗里街、三馬拉漢、木中和西連等地區逮捕了2813隻流浪狗。
今日,砂衛生局接獲23宗被動物咬傷的案件,因此從2017年4月1日至今,被咬傷案件已多達5285宗。
不過,只有1989人接受疫苗註冊。
衛生局呼籲曾經被貓狗咬傷的人士,盡快求診做出詳細檢查。
民眾受促盡量避免接觸貓狗,一旦不慎被咬傷,要以自來水加上肥皂清理傷口長達15分鐘,然後立刻到附近的醫院或診所治療。
轉載於:東方online

什麼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稱恐水症(hydrophobia),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體為狂犬病毒,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狂犬病病毒屬核糖核酸型彈狀病毒,通過唾液傳播,多見於狗,狼,貓等食肉動物。目前的實驗和觀察表明其只感染哺乳動物。它會導致哺乳動物的急性腦炎和周圍神經炎症,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於中樞神經(腦-脊髓)被病毒破壞,最終死於植物神經受損導致的臟器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種疫苗,一般都能誘發機體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消滅病毒。狂犬病是最為恐怖的疾病之一,一旦發病,死亡率為100%。

狂犬病傳播途徑
據統計,人被各種動物咬傷患狂犬病的比例為:被狗咬傷占80.07%,被貓咬傷者占9.25%,被狼咬傷占0.64%,被狐狸咬傷0.03%,被農畜咬傷占 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說,狗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1、被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過傷口和粘膜侵入神經而發病。這是主要的傳染方式。
2、宰殺或剝皮當中不慎刺傷手部感染髮病。據統計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傷者78人,宰殺狗剝皮刺傷手感染者8人。
3、經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動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凍,被野狗或其他動物扒出,將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染肌細胞或者皮膚細胞,並在其中渡過潛伏期,而後通過肌細胞、皮膚細胞和神經細胞之間的乙醯膽鹼受體進入神經細胞,沿神經細胞的軸突緩慢上行,上行到脊髓,進而入腦,並不沿血液擴散。病毒在腦內感染海馬區、小腦、腦幹乃至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灰質大量複製,沿周圍神經下行到達唾液腺、角膜、鼻黏膜、肺、皮膚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對宿主主要的損害來自內基小體(Negri bodies),即為其廢棄的蛋白質外殼在細胞內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顆粒,內基小體廣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樞神經細胞中,也是本疾病實驗室診斷的一個指標。
狂犬病病毒在周圍神經組織里的平均移動速率是3mm/h,上行到中樞神經組織(腦-脊髓)後可在一天內繁殖擴散到整個中樞神經組織內。因此,傷口離腦-脊髓越遠,潛伏期就越長,疫苗就越有可能及時生效從而有效預防狂犬病發作

狂犬病的預防措施
預防狂犬病,也就是使用狂犬病疫苗,力圖在狂犬病病毒破壞人的中樞神經之前激發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體。狂犬病疫苗的製備方法有利用動物腦組織培養或人體雙倍體細胞疫苗(HDCV),利用動物腦組織生產的疫苗價格便宜,但人體免疫反應較大,可能引發腦炎;而狂犬病病毒抗血清通常是用被感染後痊癒的馬或羊的血液製備的。
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是在被咬傷後24小時之內(越快越好),因為一般來說,狂犬病疫苗誘發淋巴B細胞產生抗體的速度快過狂犬病毒繁殖和破壞的速度,所以即使病毒已經入侵,於發作前接種仍然有效。為了謹慎起見,一般醫師會額外使用抗病毒血清浸潤傷口周圍或者注射,儘可能的減少體內狂犬病毒的數量,為免疫系統爭取足夠長的響應時間。如病毒已入侵中樞神經而發病後,即使接受被動免疫也很難挽回生命,因為免疫細胞較少進入中樞神經組織(血腦屏障的阻隔所致)。
a.禁止寵物進入寶寶的房間,或和寶寶一起睡。如果受住房面積限制,可以在寶寶的搖籃上加個網罩。
b.不讓寶寶給寵物單獨喂食。
c.不要把寶寶放在童車或學步車內,讓他自己玩,因為寶寶的小手隨時都可能去挑逗」寵物。
d.不要讓寵物在寶寶面前表演刺激的遊戲動作,以免寵物過度興奮而傷害寶寶。
e.一旦發現寵物對著寶寶發出嘶嘶聲、吠聲、低吼聲時,或者它有發怒的跡象時,應及時制止,並將寵物和寶寶隔離開。
f.教寶寶如何輕輕撫摸寵物,但不要讓寵物舔寶寶的臉。
g.教寶寶遠離流浪狗、流浪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