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美女主播乳癌去世,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健康?三大常見癌症詳解

追光著| 2017-06-26| 檢舉

34歲美女主播乳癌去世,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健康?三大常見癌症詳解

 

 

 

 

 

6月22日晚,與乳癌抗爭了2年多後,日本美女主播小林麻央去世,年僅34歲。她的丈夫市川海老藏從頭到尾流著淚召開新聞發布會,讓全日本的都跟著心疼。

小林麻央

而與此同時,另一條和癌症有關的消息也讓全日本大吃一驚。

日本知名自由記者板垣英憲於21日凌晨發表的博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肺癌晚期(4期),已經轉移到淋巴關節,轉移到腦部只是時間的問題,所剩生命只有3個月。

今天,我們再來關注這個在疾病家族裡最讓人聞之悚然的傢伙:癌症。

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CT篩查

肺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WHO公布的資料顯示,肺癌無論是發病率還是病死率均居全球癌症首位。最近中國腫瘤中心公布的中國腫瘤年發病人數為429.16萬例,其中肺癌年發病人數為73.33萬例,年病死人數為61.02萬例,也均居中國腫瘤之首。

此外,從臨床中統計,由於很多肺癌患者診斷偏晚,我國肺癌5年存活率僅為15.6%。

肺癌的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明確,但國際公認吸菸與肺癌的發生關聯很大,「從吸第一口煙開始,得肺癌機會就比別人高;戒菸開始,肺癌發病幾率下降。」不過,專家指出,不吸菸的人也會得肺癌,環境污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油煙、遺傳因素也是肺癌發病因素。

不過,早期肺癌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45%的早期肺癌患者有咳嗽的首發症狀,而以咳血為首發症狀的只有20%,其他如發熱、胸痛、胸悶、氣短、乏力等,也不多見。有一些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肺癌發病可能會有症狀改變,比如痰中反覆帶血絲、咳嗽、胸痛性質改變。

因此,專家建議高齡(50~74歲),吸菸量達到每年20包或以上,或者戒菸不足15年,如果合併其他至少一項高危因素,比如放射暴露、職業暴露、肺癌家族史、慢性肺疾病史、腫瘤史,這三大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個CT篩查。

乳腺癌:未婚未孕女性患病機率高2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全球140個國家中乳腺癌居女性癌症發病率首位,101個國家中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世界癌症研究中心(IARC)公布的全球癌症狀況最新估計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女性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達168萬,占全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25.2%,每年約52萬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其中歐洲、北美及大洋洲是乳腺癌的高發地區。

我國的乳腺癌發病率遠低於歐美已開發國家,但發病率的上升速度快,發病年齡早,呈現明顯「中國特色」。

越優秀越容易被乳腺癌盯上?乳腺癌盯上了「80後白骨精」,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女性。這部分人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喜歡過度化妝,導致這個群體的乳腺癌發病幾率變大。江蘇省腫瘤醫院乳腺科副主任醫師姚宇鋒說,在40歲以前的患者,有這樣的臨床現象。

國外曾經對未婚未育的女性與正常生育女性做過比較,發現未婚未育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3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專家指出,其實,乳腺癌變多,和很多因素有關係,現在營養好了,女性的乳房發育提前了,但結婚的年齡普遍在推遲。結婚後,很多女性為了保持身材不願生育,做丁克族。有的女性雖然生了孩子,卻不願意哺乳,或者只哺乳一兩個月就算完事。這其實都「助長」了乳腺癌發生。

食管癌:「趁熱吃」增加患病風險

麻辣燙、火鍋都是時下青年人的最愛。趁熱吃,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熱氣騰騰的美味。因此,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夾著一塊熱氣騰騰的食物就急吼吼地往嘴裡送,殊不知,這樣常年累月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將大大地增加罹患食管癌的風險。

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食管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飲食過燙、酗酒(尤其是白酒)、吸菸、缺少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有關。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進食過燙與食管癌的發生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若常常吃過燙的食品諸如火鍋、麻辣燙等,就會對口腔、食管、胃內黏膜構成嚴重損傷,往往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遭到燙傷,反覆燙傷可構成淺表潰瘍,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縮性胃炎等病症。長此以往,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以至癌變。

一旦在進食中出現吞咽食物有阻力,咽下不暢,有哽噎感或有牽制感,上述症狀都被稱為噎食。出現這種症狀,應該警惕是食管早期癌變的信號。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發現的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相關新聞:體現發現異常?不再沒人管

「『屈光不正』是不是眼睛視力下降?會不會失明?」、「醫生說我的紅細胞數量比其他人要高,是不是會得白血病啊?!」、「我爸上個月體檢查出肺部小結節,是不是肺癌前兆啊?」……

體檢之後,面對體檢報告上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很多人都有過「體檢報告看不懂」的經歷,更是有不少企業HR或者員工福利負責人會收到員工關於「體檢過後沒人管」的困惑。

「大部分報告是給醫生看的,不是給消費者看的,異常指標混雜在不同的體檢項目中,存在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診斷,這些都沒有得到具體告知,大家往往一頭霧水,甚至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愛康集團CEO張黎剛舉例說,上述案例一應在近視眼後寫「屈光不正」,案例二中紅細胞增加並不等於白血病,每個人身上都有幾項指標是異常的,但大多數人不理解異常意味著什麼。而對案例三大可不必恐慌,以體檢中發現的肺部小結節為例,現在每一年中國有420萬人得癌症,420萬新發癌症中70萬是肺癌病人,這些小結節80%-90%都是良性的,體檢者不用過於擔心,如果確有必要,可以進行深度複查。

為了打消公眾體檢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困局,愛康體檢率先啟動企業客戶分級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愛康APP、官方微信、全國體檢中心、400電話以及外派上門服務,為客戶提供專業、詳盡的體檢報告解讀服務。同時,對做完體檢確診是癌症的,機構將為消費者提供三甲醫院任何一位專家幫他做確診和診療方案的確定,由機構買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5468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