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智慧手機 下半年問世

| 2017-02-13| 檢舉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柔性顯示面板POLED(Plastic OLED)的出貨量在5230萬片水準,其中三星顯示拿下全球的98%的市場市佔率。隨著蘋果(Apple)iPhone8 的POLED智慧手機在2017年上市,預計2017年全球軟性顯示面板POLED的出貨量將突破1.5億片。從顯示技術的角度來講,群智諮詢認為,軟性顯示面板要大量出貨,目前至少需要解決2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樹脂蓋板(Plastic Cover)可靠性問題、其次是更薄的觸控面板(Touch)技術的挑戰。首先是樹脂蓋板(Plastic Cover)可靠性問題。由於柔性折疊技術的核心就是PI Substrate 和 Cover的樹脂化。其中Substrate 的量產化已經可以保障,但樹脂蓋板(Plastic Cover)的量產化和可靠性提升恐怕會在2018年初才能量產。PI Film(Colorless Polymide), 又名無色聚醯亞胺,它是像玻璃一樣強度高而且即使折疊了幾十萬次也不會留下傷痕的新一代折疊蓋板技術的核心材料,是製造柔性可折疊設備的一個關鍵元素,該柔性薄膜可以輕鬆替代無法折疊的剛性玻璃蓋板。據最新瞭解,CPIFilm(Colorless Polymide)薄膜預計2018年1季在韓國Gumi工廠量產。其次是更薄Touch技術的挑戰。三星電子雖然表示,已經解決了相當部分的Foldable Touch技術上的問題,但據了解,目前的量產水準是3微米的Metal Mesh。為了解決金屬電極能看到的Moire (波紋)現象,就需要具備1微米以下的Metal Mesh電極量產性,但更薄的電極層也會導致蝕刻過程中的不良率上升,電極不良的風險變高, 需要更高水準的曝光設備,產品成本也會上升。這些問題的完全解決需要一段時間。除此之外,智慧手機的其它部件,諸如電池、鏡頭、指紋等配件該如何搭配實現柔性可折疊仍然需要業內共同關注和探討。2017年無論是;全平面還是軟性可折疊,智慧型手機的「異形態」終將迎來突破,新的革新技術勢必推動市場進入一次換機高峰。群智諮詢預計,2017年第4季,三星不排除可能會小批量試軟性可折疊智慧手機,但是要大量生產仍然要到2018年下半年。(吳秀樺/台北報導)

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9/node14178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