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減肥,你可能會想到「控制卡路里攝入」「卡路里的消耗要大於攝入」這些說法或減肥公式。可是沒有人告訴你,到底為什麼要控制卡路里?卡路里到底是什麼?它在我們的身體里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今天露露就來講一講「卡路里」的故事。


卡路里是能量的度量單位。「1卡路里是將1克水的溫度提高1攝氏度所需的能量。」
能量的測量單位是焦耳。1卡路里等於4.184焦耳。我們通常所說的「卡路里」實際上是千卡(kcal)。1千卡是將1千克水加熱1攝氏度所需的能量。也就是說1千卡等於4184焦耳。
那「能量」又是什麼呢?
能量就是支撐人體每天完成身體各項機能所需要的動能。


卡路里的攝入量與消耗量的確可以當做衡量減肥進程的一個標準。舉個例子,如果你每天所攝入的卡路里總量小於你消耗的卡路里總量,你的體重就會減輕。
眾所周知,「管住嘴,邁開腿」這個說法應該是減肥界的金科玉律了吧!但其實現實卻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這種說法的前提是每種食物的在身體里的消化和代謝方式都是相同的,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進入身體之後在不同身體激素的作用下,它的消化和被吸收的方式都是不同的,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卡路里的數量也絕對不同於食物營養表上標註的數量。
這也可能是很多減肥朋友「管住了嘴邁開了腿」沒能瘦下來的原因。所以,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卡路里的數量計算而忽略了不同種類食物的代謝效應,是很難真正達到減肥的目標的。
露露之前也說過,卡路里的來源對於減肥來說同樣很重要,單純的計算熱量,認為只要是吃同等熱量的食物,不管是健康的蔬菜、蛋糕,還是讓人「欲罷不能」的漢堡和薯條,控制好熱量就能減肥了。
但其實「卡路里並不只是卡路里」,我們人體是的生物系統非常複雜,不同食物會通過不同的生化途徑,不同食物的營養素對身體激素、飢餓感和飲食行為的大腦中樞有著重要的影響。你吃的食物會對你吃什麼、吃什麼和吃多少的生物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選擇高GI和低GI的食物,不同熱效應的食物,就會對飽腹感、熱量消耗產生不同的影響。選擇低GI值的食物,也能夠增強飽腹感,減少對食物的渴望。此外,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能夠代謝更多的能量。
所以,卡路里的攝入來源和數量一樣都很重要。


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能量不能被破壞,它只能改變形式。因此,如果進入身體的能量大於離開身體的能量,那麼身體將儲存能量。
如果我們攝入的能量(卡路里)比消耗的多,我們就會增重。如果我們消耗的能量比攝入的能量多,我們就會減肥。這是一條牢不可破的物理定律,幾乎沒有爭議。
但是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很多人會攝入身體不能完全消耗的卡路里。答案是身體激素。
研究表明,長期不運動或者頻繁攝入高油高鹽食物的人群,身體里會分泌一種特殊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刺激你讓你一直想吃,從而攝入了大於身體消耗量的卡路里。這也就是為什麼往往胖的人會更胖,瘦的人會更瘦。


基礎代謝就是維持身體最基本的生理活動(呼吸、血液循環)所需要代謝的能量。而節食會降低你的基礎代謝率。
假設你通過節食降低了10%的卡路里攝入,你的身體為了維持正常運轉也會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來適應能量攝入不足。身體適應了這樣的基礎代謝之後,你必須繼續減少卡路里攝入。
這樣的方法是可以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極易反彈。除非必須一直堅持下去才能很好地保持身材。
一旦恢復正常飲食,你的身體就會像飢餓已久的猛獸,攝入比節食前更多的能量,造成體重的反彈。此外,身體長期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支持,會通過損耗器官來抵消營養不足。
所以,只是一味地減少卡路里的攝入,尤其是節食,從長期看來,並不能很好地幫助減肥。
記住,人不是機器人,不會像機器一樣通過各種卡路里熱量算法來決定我們今天吃什麼。我們更多的是根據我們的情緒、思維來作出決定。包括決定「今天吃什麼?」而這種紮根於人類本能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減肥很難。因為這意味著你要打破你已經習慣了的飲食方式,跟他們的本能作鬥爭。


卡路里的攝入與消耗僅僅只是體重的一個影響因素,而體重也絕對並非衡量健康與否的唯一標準。
保持健康的體重並不能保證你絕對健康的,同樣的,肥胖並不一定意味著你是不健康的。體重不是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準。
儘管許多身體問題在肥胖人群中更為常見,但仍然有許多肥胖人群身體非常健康。許多瘦人反而患有代謝綜合徵,並可能死於心臟病和II型糖尿病。
所以,不要太過分關注體重變化,也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去計算食物的卡路里含量。記住,卡路里僅僅只是影響體重的一個因素,而體重也只是健康與否的標準之一而已。

說了這麼多,其實減重的過程中,無需事無巨細地計算卡路里,也不用只盯著體重變化,無論是熱量數字,還是體重數字,其實都不能說明一切。
只要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露露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身材噢!

1、減肥過程中,就算對每樣食物的熱量進行精確計算,而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卡路里的數量也絕對不同於食物營養表上標註的數量。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進入身體之後在不同身體激素的作用下,它的消化和被吸收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2、保持健康的體重並不能說你是絕對健康的,同樣的,肥胖並不一定意味著你是不健康的。體重不是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準。無論是熱量數字,還是體重數字,都不能說明一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7/node21238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