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Wong Si ...| 2019-03-25| 檢舉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春節過後,你胖了幾斤?在中國,「胖即是原罪」,我們每天都接受著「生命在於減肥」的洗腦式昭告,比如「前男友的現女友比你瘦」、「胖子是很難爬上人生巔峰的」、「女人越重,地位越輕」。

作為一個高舉「減肥旗幟」近十年的我來說,節食、運動、藥物的方法幾乎都試了一個遍。

不過,我的體重始終保持在98斤左右。我不算胖,但對於很多人來說,瘦永無止境,永遠走在減肥的康莊大道上。

胖是原罪

在中國,「瘦」代表了高端和美麗,在以瘦為美的社會文化里,很多人對於胖子充滿了惡意。

兩年前,我曾在一家早教機構做文案,與我同組的是一名瘦瘦的剛畢業的女孩。

她寫的第一篇文章就被領導批評,原因是她在文章中,插入了一張身材豐滿的女性照片。

「你看這胖媽媽,哪裡能體現我們機構的高端形象,趕緊換了!」

儘管這只是個人觀點,卻暴露了社會對胖的認知:胖=丑。

微博上曾傳過一組照片,表現世界不同國家對女性身材的審美,結果讓人震驚,不同國家對女性的理想身材標準完全不同,而且相差極大,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傾向於力量美。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但是中國,對於女性理想身材的標準簡直苛刻,甚至無法達到英國醫療體系標準。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這也難免,在這種大環境下,那些本來身材苗條的女性也在浩浩蕩蕩加入減肥大軍,甚至還有很多初中學生。

為了減肥,很多人不停嘗試各種奇葩方法,甚至是吃蟲,泡辣椒水,而很多減肥方法非但不能減肥,還會使身材更加肥胖,甚至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中國式減肥,是一場集體性自殺

想要減肥,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觀念,減肥不是減重,減肥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任何以損耗身體為代價的減肥,都是一場自殺。

1.減肥藥:

吃藥治病,吃減肥藥治神經病

我有一個秘密,從沒跟任何人說過,包括我媽,因為,說了這個秘密智商不保。

在我高二的時候,曾經吃過減肥藥,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左旋肉鹼」。

那時網購還不發達,自己是在一本青春雜誌封面背後看到的關於xx左旋肉鹼的減肥藥,廣告說一月能瘦20斤。

巨大的誘惑,讓我不經思考就電話訂購了兩瓶。

吃藥的第一天,我拉肚子子。

根據廣告宣稱:服藥期間可能會拉肚子,這表明身體在排毒。

我繼續吃了一周,持續拉肚子一周。我沒死心,繼續吃。

果真,在半月後,我成功地在學校出了名——晨跑時,身體虛脫,昏倒了。

後來我了解到,其實左旋肉鹼不是減肥藥,它只不過是起運轉作用,將脂肪運輸到線粒體中燃燒。

要想用左旋肉鹼減肥,必須配合適當的運動,控制飲食。就相當於,需要垃圾車將生活垃圾集中運輸到垃圾場焚燒一樣。

並且,左旋肉鹼每個人的身體都能合成,我買的那瓶左旋肉鹼添加了違禁藥品,使人體拉肚子,減少身體水分,達到減肥的目的。

我吃的減肥藥較少,對身體還沒有造成不可逆傷害,但對於有些人來說,那麼幸運了,因為吃藥危害身體的比比皆是。

女,14歲,因服用減肥藥,四肢抽動,急診入院,途中神情恍惚,岀現意識模糊、躁動、四肢不自主抖動;

2016年12月4日,年僅16歲的女孩小雨吃了在朋友圈代購的減肥藥後突發性頭痛、渾身顫抖,多次心臟驟停,在電擊除顫、心臟按壓和注射搶救皆無效後,死在手術台上。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為什麼不能吃減肥藥,除了是因為朋友圈、代購出現的減肥藥可能是不明小作坊加工的藥品,還因為,大多數減肥藥中添加各種違禁成分,瀉藥類成分,和抑制食慾類成分。

在這幾中成分的作用下,你減掉的要麼是水,要麼是命。

2.催吐族,吃的是慾望,吐的是靈魂

是誰這麼喪心病狂,發現的這種減肥方法,好像既能滿足吃的慾望,又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所謂的催吐減肥,就是人為造成胃排空,通過手指、牙刷等誘導乾嘔後讓胃內容物被強力排出,以減少能量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不可否認的是,催吐真的可能讓你減肥,但也可能會讓你死。

除了網絡上不少大胃王、吃播等大量進食後,進行催吐外,世上還聚集這大群「兔子」,催吐成癮。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現在已經被封殺的「催吐吧」就曾聚集著5萬隻「兔子」,長時間的催吐,胃酸早就灼傷食道、腐蝕牙齒,身體開始月經紊亂、便秘、腹脹、掉發,最終換上「神經性厭食」。

那時,食物不再是美味,而是催命毒藥。

3.減肥方法,各顯神通

除了吃藥、催吐等方法,還有很多減肥方法,讓人覺得聞所未聞。

比如,吃蛔蟲卵,通過吃「蛔蟲卵」將蛔蟲寄生在體內,然後你吃下的食物產生的營養都會被蛔蟲吸收,不用再擔心體重上升。

達到瘦身目的後,再吃些打蟲藥,蛔蟲就沒了,比催吐簡單多了。

不過,醫生蛔蟲是一種蛔蟲有鑽孔的習性,可以離開腸道輕易進入其他其他帶孔的臟器,比如說,肺、心、大腦。

還有一種減肥方法,泡辣椒水,通過辣椒素,加速血夜循環,燃燒脂肪。

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在希望減肥的部位,包裹保鮮膜,加熱後流汗,燃燒脂肪。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這些方法,通通沒用。

哪怕,在使用這些減肥方法的前期,會使體重下降,減下來的也不是脂肪,一旦結束,體重立即反彈。

如果無法接受反彈,再次嘗試,只能是惡性循環。

到最後,瘦是瘦下來了,人卻丑了。

減肥的方法錯了,越堅持越錯誤,結果也往往事與願違。

關於減肥,一些難以接受的真相

很多人,之所以不斷錯誤的減肥方法,是因為對人體認知太少,在減肥的道路上,真的會有很多難以讓人接受的真相。

1.喝涼水長胖,也許是真的

倫敦大學的教授蕾切爾表示,截止目前,已發現100多種DNA,與肥胖有關。

國際頂尖學術雜誌《細胞代謝》上也曾刊登過一項研究表明:

那些吃不胖的人,可能是因為具有一種名為AIDA的基因。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細胞代謝》研究表明,基因AIDA可以影響人體對脂肪的吸收。

而那些容易胖的人,體內存在一種基因叫做FTO。

擁有這種FTO基因的成年人,他們的特點就是非常喜歡吃東西,只要有好吃的,哪怕是在吃飽的狀態下,也依然會被誘惑,不停吃吃吃。

科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看一個擁有fto基因的男孩和一個擁有FTO基因的防護變體的男孩在吃飽後對擺在面前的食物分別有何反應?

根據結果顯示,差異可以說非常的明顯!

擁有FTO基因的防護變體的男孩,在吃飽的狀態下面對美食,完全沒有興趣繼續吃下去。

而擁有FTO的男孩即使吃飽了,面對美食,還是不停的吃,並誘惑旁邊的人一起吃。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天吶,這說的不就是你嗎?

所以,對於那些擁有FTO基因的人群,很容易在美食麵前,失去理智,不停進食,變胖簡直太容易了。

2.小時候是小胖墩

長大後會有3/4的幾率變成大胖子

早些年,瑞典科學家發現:較胖人群,身體的脂肪細胞數量可能比較瘦人群高出幾十倍。

而且,成年之後,身體的脂肪細胞數量是固定的,一旦固定之後,不管吃的再少,脂肪細胞也不會變少,只會體積變小。

就像圖片顯示: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通過運動節食後變成: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一旦停止節食和運動,脂肪體積又會變大。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減肥之後容易反彈。

而且,幼兒時期和青春期是身體脂肪數量變化的兩個重要時期,這就意味著:如果你小時候是小胖墩,長大後會有3/4的幾率變成大胖子。

3.只靠運動減肥,效果微小

說了那麼多錯誤的減肥方法,再說一下普遍被大家認同的運動減肥。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肥胖研究員Alexxai Kravitz解釋道:人體熱量消耗分為基礎代謝率、消化食物和運動三個方面,其中運動消耗僅占10%-30%。

占比最多的是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大約為60%—80%。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年輕成年女性和男性平均每日消耗的熱量構成,灰色部分代表基礎代謝率(60%-80%),綠色部分代表用於身體活動的熱量(10%-30%)

所謂基礎代謝就是維持人體內不同需是求的各種組織維持功能所需的能量之和。

不過,人的基礎代謝率與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有關,人很難控制基礎代謝率。

大多數人中年發福的原因就是因為基礎代謝率降低。

基礎代謝率降低,僅僅靠運動無法達到減肥的效果,不過有研究表明,增加肌肉,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

因為,肌肉在休息的時候,消耗的能量遠大於脂肪。

通過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含量,提升基礎代謝率,所以說,運動減肥並非沒有道理。

不過,讓人無奈的是,基礎代謝率提高會帶來帶來更旺盛的食慾,基於心理補償,在運動之後,你可能吃的更多。

真的是一點活路也不給胖子留!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所以,當你真的想減肥,邁開腿的同時,一定要管住嘴。

4.除了這些

還有一些顛覆常識的減肥知識,比如:

慢跑、快走等低強度運動,雖然對我們的健康有益,但是其能量消耗卻很低,低的令人髮指。

短時間高強度鍛鍊,效果比長時間的溫和鍛鍊更好。

看上去瘦的人,不一定「瘦」,他們的內臟脂肪可能更多,身體的健康問題也許比胖子更為嚴重。

局部減肥基本沒用,無論你是肚子胖,還是腿胖胳膊胖,單練一個部位,效果並不一定好,如果運動的話,不如做全身有氧運動更好。

只吃水果,不會變瘦。很多水果的含糖量很高,每100克紅棗含糖28.26克,每100克香蕉含糖20.8克,很容易超過身體所需能量。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疾病。要想身體健康必須要減肥。

最普遍的界定肥胖的標準是 BMI 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 18.5,體重輕;

18.5–23.9,正常;

24 - 27.9,超重;

≥ 28,肥胖。

「減肥靠運動」,這句話誤導了我們多少年

2017年4月,《內科醫學年鑑》上的研究表明:

在 BMI 正常的人群中,身體腹部有多餘脂肪的人,比脂肪儲存在別處的人,死亡率高出 22%。

在 BMI 屬於肥胖範圍的人中,腹型肥胖的早死風險比同組其他人群高出 13%

所以你看,與單純的關注體重相比,我們可能更多的需要關注一下體脂與腰圍,就算 BMI 正常,也是有可能需要減肥的。

當你,真正關心自己身體人,是時候去醫院檢查一下自己身體脂肪狀況了,如果真的屬於肥胖人群,就需要通過科學的飲食和運動計劃,減脂減肥。

而那些,身體指數正常的姑娘,真的不需要通過瘦成竹竿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7/node20374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