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不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但是裡面有我最喜歡的人。」
《蝙蝠俠大戰超人》上映當天,Nicky沒有看這部好萊塢大片,而是去電影院重溫了一部張國榮32年前的舊作。
今年是張國榮誕辰60周年,再過幾天,是他的祭日(張國榮於2003年4月1日跳樓自殺)。這個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巨星,在全世界有大量擁躉。這幾年,每到4月1日左右,都會有張國榮的老電影上映,有的屬於小規模觀摩,有的是正式登陸院線,比如《東邪西毒》和《倩女幽魂》,好像成了一個檔期。
一般來說,重映張國榮的經典作品會更受歡迎。但今年的這部《緣分》,雖然有張曼玉和梅艷芳出演,但卻是一部並不那麼出名的電影。據說,《緣分》是一位張國榮粉絲自己拉贊助,買下版權找發行公司上映的。也許,粉絲想在大螢幕上看到偶像年輕時的風采,就像電影的宣傳語說的——懷念不如相見。
《緣分》初映是1984年,當時張國榮28歲,梅艷芳21歲,張曼玉20歲,她前一年剛獲得港姐亞軍,初涉影壇,還有點嬰兒肥,甚至留著一對兔牙。
簡單講一下《緣分》。這是一部小成本愛情片,張國榮在片中飾演初出茅廬的職場小員工,在地鐵上偶遇打工妹張曼玉,一見鍾情。同時,梅艷芳飾演的富家女喜歡上了張國榮。
所以,這是一部有點俗套的三角戀浪漫片。電影的導演是著名攝影師黃泰來,他的鏡頭很唯美,如同MV一般,加上張國榮和梅艷芳合唱的同名插曲,還是蠻有味道的。
對於喜歡張國榮的人來說,《緣分》的意義還在於,這部電影見證了巨星最初走紅時的模樣。
實際上,《緣分》劇組找到張國榮時,他還沒有唱《風繼續吹》,正處於人生低谷,唱歌時會被人噓,扔帽子和觀眾互動,會被扔回來。
著名導演陳嘉上當時還是一個場記。他透露,當時電影公司看中的主演是另一位男星,片酬是張國榮的四倍。陳嘉上跟公司里的一群年輕人都覺得張曼玉和張國榮更適合劇本。於是,他們推著寫著張國榮和另一位男星名字的寫字版,四處找人投票。結果,張國榮得到的票數是另一人的20倍。最後,老闆拍板說「博一次」。
沒想到的是,拍完這部電影後,剛好張國榮走紅。1984年,張國榮因為一首《莫妮卡》紅遍亞洲,開啟了香港勁歌熱舞的年代,也奠定了他的巨星地位。張曼玉在《緣分》中的角色名字本來叫迪翁,上映時也改成了莫妮卡。另一位巨星梅艷芳,也憑藉富家女角色獲得第二年的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開始進入影壇。
難怪有人說,張國榮、梅艷芳和張曼玉,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去電影院看他們當年入行時的舊作,不是消遣,而是一種情懷。
用這種方式緬懷偶像,不只中國粉絲,3月31日,韓國也將重映一部張國榮舊作,1999年的《星月童話》。而上個月,韓國人已經在影院重溫過一次《英雄本色》了。
(都市快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9876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