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 他有著本能的天真

自周星馳出道自己導演電影以來,《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西遊降魔篇》,《美人魚》可以肯定是他最差的片子,無論是編劇還是演出。

但這個差,是因為他想超越自己,他還沒有掌握他能夠掌握的技能:知識與思考。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他的班子太年輕了。一個他無法把握的題材,加上缺乏足夠思考能力的班子,出來的結果自然不那麼完美。

但是他很認真,他努力了。也許,從2015年到現在,除了《老炮兒》在電影語言上的成熟是他所無法超越的之外,他絕對是第一梯隊中的。

最初的兩部片子,是他在表演時期開始,就非常熟悉的題材,他掌握起來遊刃有餘;這是他最初的理想,想要從中國的功夫中去汲取電影的靈感,所以,他腦體合一了。尤其是《功夫》,幾乎是對中國功夫文化理解的一個巔峰;隨後的兩部電影,是他少年時代的本能映射。科幻題材的《長江七號》乃是父愛缺失時代的一種心理補償機制;而魔幻題材的《西遊降魔篇》則是影響至深的少年讀物的重新詮釋。

《長江七號》

然而《美人魚》是周星馳試圖超越自我的一次努力。他試圖跳出自己熟悉的廓閾,從而在更加廣大的社會與現實之中去尋找突破。他的野心畢露無疑:他想要成為一個能夠掌握廣闊天地的全能型導演,他想要成為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只是,這已然超出了他的積累。他的失誤,在於沒有尋找一個能夠進行深入思考的人擔任他的學術顧問。不過,這就是典型的周星馳,他的一切全然依靠自我點滴寸進的琢磨與學習——只是,我反倒希望他能夠走得快一點。我很想看到一個具有了哲學意味的周星馳,到底是怎樣的。

先說一下其它《美人魚》評論中的不當攀扯與浸漫。許多人在研究戲中的鄭和和鄧超的假鬍子,意味周星馳想要表達不可XXOO的人才是保護美人魚的最佳對象。想太多了。這其實就是周星馳的噱頭而已。在掃到鄭少秋之後掃到鄭和圖像,其實就是無厘頭慣性的一種表現。而假鬍子其實就是這個暴發戶融入高級社會的一個標配而已。周星馳又不是第一次嘲諷上流社會的假髮和假鬍子。至於為什麼鄧超有好幾次機會沒有搞林允?拜託,你以為周星馳的愛情觀是什麼?《功夫》里沒有搞黃聖依吧?《西遊降魔》里沒有搞舒淇吧?因為周星馳的愛情就是柏拉圖啊。

《功夫》

另外的猜測就是類似於吃雞,遊樂場之類的,是周星馳少年時代的記憶。這沒有錯。任何一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留下少年時代的印記,這符合弗洛伊德的分析。因為我們少年時代的記憶會敦促我們將許多少年時代缺乏或渴望的東西,代入到我們成長之後的生活之中。這只是一種條件發射式的行為,不代表任何電影本身的深意。

最後是說,這個電影里,有許多向周星馳早期電影致敬的場景,似乎電影在向早期的自己致敬。這個思路很是奇異。實際上,每個導演都會有些十分偏好的場景或音樂,幾乎每次必用。比如王家衛有幾段音樂,幾乎每部片子都用;再比如昆汀,有許多場景或人物,那簡直是變態式的上癮。比如,叼牙籤的流氓,比如在屍體身上刻字。這只是癖好,也與電影本身的主旨無關。

那麼,周星馳到底在講一個什麼故事,如果上面這些都不是的話?所以,你還是想太多了,因為周星馳在說的,就是一個人與自然的故事。周星馳是一個我手寫我心的人。《少林足球》講的就是愛和友誼,《功夫》講的就是博愛,《長江七號》講的就是父愛,《西遊降魔篇》講的就是慈悲。

《少林足球》

周星馳想要突破自己,而中國現今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環境,用一個魔幻的故事,來影射今日中國,乃至世界非常嚴重的環境問題,這就是周星馳的目的。我猜想他這部電影的靈感來自於《海豚灣》,因為是這部劇中劇,讓劉軒有了徹底的改變。

我們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以財富為惟一衡量標準的世界,以至於超級富豪們只需要舉舉牌子就好,他/她根本不需要知道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劉軒所做的只需要把超聲波大殺器放進大海里就可以了。魚是什麼東西?當一條金魚在水族箱裡爆炸的時候,只是一陣訕笑,連心裡的一絲波瀾也沒有。所以,他非要說屎都出來了。因為只有當真實地經歷魚的經歷的時候,子是魚,才知魚之痛。

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如此的。至少在周星馳看來就是如此。因為有美人魚的愛,所以他才會去體驗,只有他體驗,才知道魚會痛,樹會痛,水也會痛。這是樸素的自然主義。周星馳就是樸素的自然主義。

然而,為什麼在經過了十多年的導演訓練之後,我反而認為周星馳在這部片子中的電影語言反而不盡如人意?

因為周星馳跑得太快了一點。劉軒的故事是一個暴發戶的故事。周星馳根本無從把握中國這個社會中從赤貧之中崛起到暴發,其中所需要的靈魂與身體的代價。暴發戶不會在家裡唱無敵是多麼地寂寞,他們會唱白天不懂夜的黑。暴發戶們也不會唱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他們會唱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尤其是一個從1997年金融風暴中倖存過來的老幫子。所以,鄧超的暴發戶是不倫不類的,惟有其行,未有其心。所謂的總歸有底線這種事,你去問問陳光碟?只有張雨綺的演出實在是可圈可點,那完全真是靠了天賦。女富豪如果不是光棍的話,必然是身體與財富合一的。

然後,鄧超、張雨綺、林允、小豬,大陸和台灣的演員,幾乎都沒有周星馳這樣香港演員在充分競爭市場之中的掙扎與苦楚。他們少年爆得大名,無法體驗生命中的無奈與艱辛。所以,沒有一個人能把美人魚的周遭世界,用周式的至尊寶或者百變星君,從內心的痛中吐出笑來。反而是幾個小配角,醜人魚們、博物館長、侍從們,都在跑龍套中吐納了出來。

當然,更致命的問題還在周星馳自己身上。自然主義的思考,並非殊死搏鬥一途而已。當人類的生長延展至自然的每一個部分之中,他們的痕跡和破壞自然也就延展過去。《黑客帝國》中的Agent史密斯有著非常精彩的一段獨白,在他審問墨菲斯的時候,他說,你們人類就是蝗蟲,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吞噬掉了所有的資源,然後你們開始向別的地方進發。

中國古代中的天人合一,乃是一種純粹發自與內心的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但這種觀念並非消滅掉破壞自然的敵人。他們要求的乃是建立一種人世間的秩序,這種秩序可以與自然形成和諧的共存。這是無論道家還是儒家共同的期許。人是自然的敵人,是西方從征服自然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原教旨自然主義的另一個極端。所以卡梅隆的《阿凡達》只有技術獎,而沒有任何劇情獎是非常有道理的:他的故事太淺顯了,沒有思維空間。

《美人魚》也一樣,它的故事太淺顯了,沒有思維空間。這也是周星馳作為導演的唯一障礙:他的文化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

但我並不因此而貶損周星馳。周星馳對於這個世界而言,總是存在著一種本能的天真。他總是因為相信了什麼,然後就會去講一個關於他相信的故事。這樣的初生般的天真,蘊藏了他幾乎所有動人的力量。《功夫》是一種關於強者的天真,他說:想學啊?我教你。這是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大愛。《長江七號》里的外星寵物,耗盡了所有的電池,是傾盡了父愛的給予;《西遊降魔篇》中唐僧痛哭之中幻化成了佛祖,乃是徹悟了人世四苦的慈悲。因為他天真地相信了,所以他天真地拍了一部展示他的天真的電影。

《西遊降魔篇》

欣賞周星馳其實不難:排除雜念,重回赤子。

但這是整個中國藝術界中最為艱難的事情。為什麼30億?因為對你來說,獲得一種純真的體驗,也許是你在這個真實、殘酷、無恥的世界中,最為珍貴的禮物。哪怕只有一剎那的觸動,就是你這一年中最好的饋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9231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