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睡過12775個女人,最後終於遇到了能征服他的女人!

卡卡消息| 2016-02-22| 檢舉

有一個男人,

在好萊塢混得風生水起,

拿過奧斯卡和金球獎,

更獲得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

另一件事更是讓他成為男人中的傳奇,

他睡過12775個女人!

他是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美國演員、導演、編劇和製片人,1937年生,年輕時的他英俊瀟灑,188的身高配上俊秀的面容,深邃的瞳孔令女人著迷。

2010年,洞悉好萊塢八卦的傳記作家Peter Biskind更寫了一本書,深剖了沃倫·比蒂的這段風流史。12775這個數字也出自於此,據不完全估計,共有12775個女人與沃倫發生過關係。

其中大牌知名人物無數:

埃及豔后:

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有法國血統的女神:

萊斯利·卡侖(Leslie Caron)

四前夫成就者:

好萊塢英國盪x婦(Joan Collins)

蘇珊娜·儉克(Susannah York)

費雯·麗(Vivien Leigh)

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麥當娜·西科尼(Madonna Ciccone)

下面都是進入沃倫法眼的女孩們的一部分~

從1937年到1991年,按照沃倫從16歲開始正式約,

截止到1991年他54歲,

38年共13870天,

平均下來,

沃倫每周需要約5個以上的女人,

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為什麼說要截止到1991年呢?

在出演《巴格西》之時,他遇到了小他21歲的安妮特·貝寧(Annette Bening),風流情種終於遇到了能管住他的人。兩人一見鍾情,先生子再結婚,婚後更接連生下第二三四個孩子。於是,一代好萊塢傳奇終於在55歲時結束了他的風流史,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把數字終結在12775上!

沃倫·比蒂原名亨利·沃倫·比蒂Henry Warren Beaty),美國電影演員、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他曾經獲得奧斯卡獎和金球獎。2004年,比蒂獲得甘迺迪中心榮譽獎,2007年獲得金球獎終身成就獎,2008年獲得[[AFI]]終身成就獎。

生平

他的母親Kathlyn曾是一名戲劇教師但後來辭去職務定居於維吉尼亞州並組建家庭。毫無疑問的是,比蒂和他的姐姐,演員兼舞者的Shirley Maclaine(雪莉·麥克萊恩)都希望從事演員事業,當然他們在幼兒時也同時被鼓勵著在這一行取得成功。

比蒂在維吉尼亞州Arlington(阿靈頓)就讀高中,畢業後升入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學),但是,由於不想被已經成為新星的姐姐所超越,比蒂在傳奇人物Stella Adler(史黛拉·阿德勒)門下學習表演一年後便選擇輟學。他的第一個銀幕角色來自電視劇The Many Loves of Dobie Gillis《杜比·吉利斯的愛情》,但是比蒂卻認為自己的角色太過滑稽可笑而很快放棄並轉戰百老匯舞台。其中以他在托尼獎提名劇目A Loss of Roses中的演出最為成功。

比蒂第一部作為主演的電影是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處無芳草》1961),他在片中飾演男主角Bud,一個困惑苦悶的青年。但是當時的評論家並未十分重視這個年輕帥氣的小伙子。比蒂其後參演了由Arthur Penn(阿瑟·佩恩)導演的極具藝術氣息的罪案類影片Mickey One(《四面楚歌》)(1965)以此努力轉變人們對他的看法。這部電影得到了相當的好評但是觀眾卻不買帳。他的下一部電影是輕喜劇Promise Her Anything(《芳鄰良緣》)(1965),與她聯袂演出的是Leslie Caron(萊斯利·卡儂)。充滿魅力的浪子比蒂,開始了一段與這位當時已婚的女主角的風流韻事,他也因此在卡儂的離婚訴訟中遭到傳訊。

比蒂再一次與佩恩聯手拍攝了好萊塢經典電影Bonnie and Clyde(《邦尼與克萊德》)(1967),這部電影讓比蒂在好萊塢聲名鵲起。他在此片中與女演員Faye Dunaway(費·唐納薇)聯袂飾演了古怪而狡詐的逃犯Clyde Barrow和Bonnie Parker。片中強勁有力的表演,濃郁強烈的導演風格以及頗具爭議的生動的暴力圖景使其大獲成功,比蒂也因此終於被重視了起來。

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比蒂參演、製片甚至偶爾導演了一些好萊塢中舉足輕重的影片,其中一些獲得了高度的讚揚,譬如McCabe & Mrs.Miller(《雌雄賭徒》)(1971);一些是極具預見性的社會紀錄片,譬如Shampoo(《洗頭》)(1975) ——本片自身就是在流行文化中的一個大事件;還有一些則是相當出色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的翻拍之作,譬如Heaven Can Wait(《上錯天堂投錯胎》)(1978)。他以其巨大的野心和抱負拍攝了由美國激進派記者John Reed(約翰·里德)在社會主義俄國的經歷所改編的電影Reds(《赤色分子》)(1981)。這部電影將其好萊塢生涯推上巔峰。 比蒂多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但最終卻收穫了最佳導演獎。70年代的好萊塢正處於「文藝復興」時期,可以說當時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影響極為深遠且大為成功的典範,而比蒂正是「文藝復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蒂的輝煌事業在80年代嘎然而止。事實上,他在整個80年代都沒有出現在銀屏之上。直到時隔Reds上映的六年之後,他的下一部電影Ishtar (《伊斯達》)才姍姍來遲。這部以神話傳奇為藍本的災難電影成為了不僅是80年代更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票房失敗之一。他的下一部電影Dick Tracy(《至尊神探》)(1990)成為了當年暑期的重磅炸彈,也收穫了評論家如潮的好評。接下來的電影Bugsy(《巴格西》)(1991)則是關於一個黑幫暴徒,活在拉斯維加斯的夢想家Bugsy Siegel一生的自傳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則再次遭到票房失敗。比蒂與女主角Annette Bening(安妮特·貝寧)結婚然後製作並與妻子共同出演了另外一部耗資巨大的在那電影Love Affair(《愛情故事》)(1994)。比蒂於2001年演出了耗資巨大的喜劇Town & Country(《城裡城外》),但是此片使得比蒂再次遭遇「Ishtar」的低谷——票房和口碑的雙重潰敗。

幸運的是,在這些負面的新聞中比蒂以其絕佳的創造力於1998年帶著他的新片Bulworth(《吹牛顧客》)重新回到大家的視線中。本片是一部詼諧的政治諷刺劇,講述的是一個左翼的加州參議員被迫向右翼政黨求助保留選舉席位的故事。夢想破滅後,Bullworth以自己的生命簽下一份合同,在他絕望等死的期間,他決定向世人展示政治的醜惡。然而當他深深愛上了一個來自洛杉磯中南部的妙齡女郎Halle Berry時卻發現自己的所謂「命運計劃」如此複雜不可更改。本片提醒世人比蒂依然能夠製作電影,並且是非凡的,有趣的同樣是成功的電影。

在比蒂的全盛時期,他的愛情生活幾乎和他的電影事業一樣出名。和他有關聯的年輕女星如銀河星辰一般數不勝數,這張「名人表」囊括了 Madonna(麥當娜),Cher(雪兒),Natalie Wood(娜塔莉·伍德),Lana Wood(拉娜·伍德),Diane Keaton(戴安·基頓),Julie Christie(朱莉·克里斯蒂),Joan Collins(瓊·柯琳斯),Leslie Caron(萊斯利·卡儂),Liv Ullmann(麗芙·烏曼),Brigitte Bardot(碧姬·芭杜), Carly Simon(卡莉·西蒙)(有流言說她的一首歌You』re So Vain(《你是如此自負》)就是關於比蒂的),Elle Macpherson(艾拉·麥克弗森),Goldie Hawn(歌蒂·霍恩),Candice Bergen(坎迪斯·伯根),以及 Britt Ekland(布里特·艾克拉諾)。比蒂 以其「相愛後分手」的態度對待多數女子也因此收穫了不良的名聲。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比蒂也得到了「報應」。當時的性x感天后,超模 Stephanie Seymour(史蒂芬妮·塞莫爾)以一種相當無禮的方式甩掉了比蒂轉而追求搖滾樂隊「Guns N』 Roses」(槍炮玫瑰)成員W. Axl Rose。在此後不久,比蒂與Bening(安妮特·貝寧)結婚並成立家庭,共育有四個孩子。

電影作品年表 1961年 《[[天涯何處無芳草]]》(Splendor in the Grass) 1961年 《[[羅馬之春]]》(The Roman Spring of Mrs. Stone) 1962年 《[[情場浪子]]》(All Fall Down) 1964年 《[[莉莉絲]]》(Lilith) 1965年 《[[心牆魅影]]》(Mickey One) 1965年 Promise Her Anything 1966年 《[[人海萬花筒]]》(Kaleidoscope) 1967年 《[[邦妮和克萊德]]》(Bonnie and Clyde) 1970年 《人間遊戲》(The Only Game in Town ) 1971年 《[[花村]]》(McCabe & Mrs. Miller) 1971年 $ 1973年 Year of the Woman(記錄片) 1974年 《[[暗殺十三招]]》(The Parallax View) 1975年 《[[ 洗髮水]]》(Shampoo) 1975年 《[[財富]]》(The Fortune) 1978年 《[[天堂可以等待]]》(Heaven Can Wait) 1981年 《[[赤色分子]]》(Reds) 1984年 《喬治·史蒂芬:一個製片人的生活歷程》(George Stevens: A Filmmakers Journey)(記錄片) 1987年 《[[伊斯達]]》(Ishtar)(also producer) 1990年 《[[至尊神探]]》(Dick Tracy) 1991年 《[[麥當娜:真實與挑戰]]》(Madonna: Truth or Dare)(記錄片) 1991年 《[[一代情梟畢斯]]》(Bugsy) 1992年 Writing with Light: Vittorio Storaro(記錄片) 1994年 《[[戀愛事件]]》(Love Affair)(also writer) 1998年 《[[選舉追擊令]]》(Bulworth) 1999年 The Book That Wrote Itself 2001年 《[[城裡城外]]》(Town & Country) 2003年 Dean Tavoularis: The Magician of Hollywood(記錄片) 2005年 One Bright Shining Moment(記錄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9133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