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些年我們不是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麼?這場票今年春節算是都補上了吧?
根據貓眼票房實時數據,截至今天(2月14日)下午4點半,《美人魚》的票房累計已達17.2億。(今晚中國的情人們估計會貢獻一筆新的票房吧,18億料將無憂~)
今年是電影春節檔期大年,30億的票房創歷史新高,而《美人魚》獨占半壁江山,出盡風頭。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發現,就在星爺電影大紅大紫之時,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和和(上海)影業有限公司(下稱「和和影業」)與和和(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和基金」)也浮出水面。
有報道稱,和和影業、光線傳媒和龍騰藝都(北京)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為《美人魚》承擔保底發行,保底金額在16億-18億,而作為電影聯合出品方的和和影業,在這一保底行動中是主保底方,其他兩家都是通過認購由和和影業牽頭設立的基金產品,才參與到保底中的。龍騰藝都則是去年12月底才在新三板掛牌的一家上市公司,能與星爺的《美人魚》搭上線,靠的絕不僅僅是范偉、英達、姜武這幾個明星股東。
之前,和和影業也參與了《西遊·降魔篇2》。看來,它與周星星淵源很不一般。
1
18億保底豪賭《美人魚》?
《美人魚》還沒上映時,就已經成為萬眾焦點。除了常規的明星站台,還有一個重磅消息傳出--「票房保底20億」。也就是說,影片不管最終票房如何,星爺和出品方已然旱澇保收。
隨後,有媒體求證「20億天價保底」,影片保底方和和影業和龍騰影視回應,保底金額為16億~18億元,保底金額通過和和影業發起成立的一個基金來運作,其他兩家保底公司都是這隻基金的認購方。
所謂保底,就是製片方與發行方在電影上映前簽訂一個對賭協議,先制定一個數額,製片方可以提前獲得這筆高額收益;但如果實際票房超出這個數額,發行方往往能優先獲得額外收入。
票房保底其實早就存在,比如北京旅遊與中影股份北京發行分公司為《心花路放》保底5億元左右,票房達到了11.7億元,他們就大賺了一筆。再比如博納影業為《後會無期》保底3.5億元發行,票房超過3.5億元的部分拿40%,該片最終票房6.3億元,博納影業也盆滿缽滿。
保底失敗的案例也不少。萬達和姜文的《一步之遙》曾簽了10億票房保底協議,可惜最終票房只有5億元,萬達估計賠哭了。
資深文化產業投資人曹海濤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之所以出現票房保底,是因為發行方為了搶單子,「發行公司賺錢少,要靠量維持,不少中小發行方為了攬活就去保底。」
在曹海濤看來,票房保底風險很大,實踐過程中失敗的案例特別多,「片子發好了發行方賺一點,發不好就砸手裡了,不少賠錢的,也有走法律程序的,出現呆帳、壞帳的也不少。」
2
和和影業什麼來頭
有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報道,和和影業投資並完成拍攝的項目還包括:曹保平導演的電影《追兇者也》,劉奮鬥導演的電影《冠軍的心》,孔二狗導演、編劇的電影《大嘴巴子》,宋文導演、謝飛監製的電影《野蠻生長》等。
這次成為《美人魚》的主保方,令一貫低調的和和影業名聲大噪。這家公司到底是什麼來頭?
工商資料顯示,和和影業的股東為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和和基金、張佳琨。經營範圍為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發行;影視文化藝術活動交流策劃,影視投資,影視文化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與和和基金均做投資生意。目前擔任和和影業的法人代表、董事長的為五礦信託的副總經理楊巍,而和和影業與和和基金留下的公開聯繫方式為同一個手機號碼。接電話的女士稱,此前確實負責和和影業與和和基金的相關工作,但是一年前已經離職,「有事請聯繫楊巍。」
公開資料顯示,和和基金成立於2013年5月22日,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均為「顏秉倫」,在現階段備案私募基金中,人員規模屬於中等水平。
「顏秉倫」這個名字還出現在和和影業、北京中宏博瑞投資有限公司、國泰慧眾(北京)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天誠嘉弘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北京嘉惠盈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北京友德致遠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高管、股東或法人代表名單中。
有消息稱,顏秉倫是私募出身,和和影業此次動作或許就是由操盤手或私募操盤。
3
羊毛出在牛身上
一個重要區別是,《心花路放》《一步之遙》等電影的保底發行方是傳統影視公司,而此次《美人魚》主導保底方和和影業的背後則是基金公司。顏秉倫掌舵的和和基金投資速度快,擅長資本運作。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經濟環境不景氣,電影產業卻極速增長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的資本湧入電影產業,拿錢賭電影項目。
不過,在曹海濤看來,電影行業已存在泡沫,「五六年前就出現一輪做實業的投資影視熱,其中很多是煤老闆,他們在2011年左右的時候被血洗了幾輪,賠了不少錢,現在做影視投資的很多都是實業、財務出身,並不專業。」
曹認為,直接投資影視項目能賺錢的非常少,就算賺錢,20%~30%的利潤已屬難得。拿《美人魚》來說,票房已經非常非常高了,但是投資也極大,製作成本好幾個億,就算有超過20億的票房,和院線等分成後,利潤率也不是特別高。
除了直接投項目,還有一些專業投資機構投資影視公司,做股權投資。「不過目前影視公司本身賺錢也不多,想要賺錢就要『羊毛出在牛身上』,比如投資的股權被上市公司收購,這樣就能翻倍甚至幾十倍地賺錢。」曹海濤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8978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