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電影世家,捧紅朱茵邱淑貞林熙蕾,卻說自己拍電影只為錢。。。

趣味世界| 2016-02-13| 檢舉

這兩天說完了《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也該輪到《澳門風雲3》了,看過前兩部也不難猜出,第三部仍就是翻炒「賭神」冷飯+融入當下熱門笑點,今天特邀港片達人「泉的向日葵」,來為大家細細剖析,王晶這種吃老本的打法,是否還能延續。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2014年的《澳門風雲》,杜汶澤扮演的牛必勝臨場發揮說:「王晶是最好的導演,我祝福他拍戲拍到90歲,還不用減肥!」這一年的春節檔,《澳門風雲》拿下5.25億票房。

次年卷土再來的《澳門風雲2》,夾在《天降雄獅》、《狼圖騰》、《鍾馗伏魔》間。誰都沒想到,並不被看好的續作逐日蠶食下大餅,最終以近10億的成績,逆轉成至尊贏家。

今年,《澳門風雲3》又來了。這次的升級版乾脆湊齊「賭神鐵三角」,再加上據說通吃幾歲小孩到五、六十歲老人的李宇春——末了能搏到多少票房?誰也不知道。

但首日1.84億的數據,已然證明,王晶,這個自港片廝殺最火熱的黃金時代突圍而出的胖子,就像他當年在午夜場讓觀眾鼓掌叫好一般,三十多年過去了,時移地轉,依舊精準掐中部分觀眾「喜脈」。

沒錯,澳門三部曲在豆瓣從未獲得高於6的評分,「爛片」「圈錢」等評價也從沒止息。可從不怕罵的王晶早就給出回答:「我不講什麼內涵,我的目標就是拍好專業的娛樂片,讓我的觀眾喜歡。」

這個娛樂片導演,本來應該,也可以有另一條路好走。

他出身電影世家。叔父王鵬翼是電影買辦,老爹王天林則是銀河映像昔年最重量級的大佬配角——退回33年前,天林叔是翁美玲版83《射鵰》的導演;再往前翻數頁,曾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的國泰大導,也是他。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少年王晶是個把所有零用錢用來買戲票的電影狂,做著美好的電影夢。

王晶與父親王天林

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第一年,家裡出事了——嗜賭的母親被騙。慘澹搏生活的兩父子崩潰了,19歲的王晶痛哭一晚,向自己發誓:「這輩子,我不要再這樣哭了。」

就是在那一晚,王晶的電影觀定了型——我要以父親為鏡子:「他走錯的路我從來不去走,他被人欺負的東西我都不會被人在那些地方欺負。」

簡單概括六個字:不空談更務實。懷著忐忑的心情,他和父親一起坐車到當時已被稱為五台山的廣播道,暑期在TVB打工補貼家用。

起初,他跟著師父劉天賜,是《網中人》及王天林執導的《陸小鳳》、《楚留香》、《千王之王》等片編劇。

香港資深製作人劉天賜

1981年,他應方逸華之約做了電影導演,卻是「為了老婆大肚,愁分娩費用」。開鏡前一天,他跑去問王天林:「究竟闊銀幕有幾個鏡頭?什麼是虛擬線?」然後帶上老爸空槍上陣。

這部片子是《千王斗千霸》,謝賢、汪禹主演。上映三周收了五百萬,第一部片已是邵氏票房紀錄第二位。花一個月時間掌握了所有基本鏡頭技術的王晶,自此獨闖電影江湖。

《千王斗千霸》是王晶處女作,走的就是娛樂至上路線

走過以影育人的左派電影和文藝有餘商業欠奉的電懋時代,經過娛樂大工廠邵氏尤其電視潮的薰陶,娛樂成為電影圈壓倒性的主題。「所以你問我,對拍電影有什麼抱負,那時只有一個字,就是錢。」王天林在《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曾這樣回憶。

在娛樂至上的年代,王晶做得比老爸更盡。「契爸」楚原曾對他說:「阿晶,電影圈泡女演員不是罪,遲到早退不是罪,扮嘢擺款也不是罪;而只有一條死罪,就是』唔收得』(不掙錢)!」

楚原與王晶

在王晶看來,電影就是商品,唯一價值觀就是讓觀眾開心。因為,「如果觀眾不開心,你的戲就不賣錢,不賣錢自然就失敗。」所以,他只拍商業片,尤其是喜劇片。

而早在1984年,他靠著笑聲震院的《青蛙王子》重挫新藝城的《英倫琵琶》後,就開始被人叫做「屎尿屁導演」及「Cheap派導演」。這稱謂一跟他就是三十餘年,事到如今,他早就淡然笑對:「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王晶二字在華語電影史中刪除,今天的我,已由段皇爺變成一燈大師了。」

《青蛙王子》聚齊了鍾鎮濤、張曼玉、關之琳、鍾楚紅等當年的俊男靚女

在某種層面而言,這絕非誇口。不算他挖掘及捧紅的無數明星,僅1990年到1996年7年間,他導演的34部作品就累積取得6.25億港元的本土票房。他是陳嘉上口中「見過最聰明的電影導演」,對市場把握精準,能把每個商業元素用盡。

如果你細看他的電影,你會發現,這個書架上擺著《資治通鑑》和《辭源》的「狡猾胖子」,俗字並不是全部。

《九品芝麻官》內含對權勢的辛辣譏諷

《賭神》系列巧妙混搭英雄片、千術片與喜劇片

《新少林五祖》用喜劇元素包裝動作和武俠

甚至不乏《龍在江湖》、《笨小孩》這樣的悲情故事片。

他也正經「識貨」,在回憶錄《王晶江湖》里,他與王家衛惺惺相惜,杜琪峰、徐克、陳可辛是同輩導演中最令他佩服的三人。作為製片人,明知不賺錢,他亦會投拍許鞍華的「天水圍」(兩部)及《得閒炒飯》,只要算出能承受得起。

但更多時候,王晶選擇手工作坊的操作方式拍電影,把包袱與機靈都用在討好觀眾上。尤其北上拍片後,好容易走心一回的《大上海》慘敗給徐錚的《泰囧》,他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能做粵菜,就別往京菜跑,只要審查能過,京菜讓擅長做京菜的人去做。

重回老路,他瞅上較有香港本土特色的類型片——賭片,《澳門風雲》系列誕生了。選擇合家歡的賀歲檔,主打「賭神」發哥,老老實實炒冷飯,成了!

好的地方是,它基本摒棄了前作里讓人尷尬癌發作的過時網絡金句(「戴三個表」什麼的),一心奔著全民狂歡而來。

假如能忍受拿無聊當有趣的前半段,觀眾——我是說尤其港片粉們——會不時被「燃」一下。比如說,你會看到華仔穿著25年前在《賭神》里帥氣的紅夾克+藍牛仔褲「刀仔」造型亮相,同時他還拿曾扮演過的楊過開涮;

周潤發、張家輝穿著經典囚服重遇《監獄風雲》里的「盲蛇」;

羅家英飾演的發明家儼然《賭神2》達文西附體(當然少不了高歌一曲著名的「Only You」);

「賭神」系列中的「龍五」(向華強)攜子「龍十五」(向佐)出場……

最精彩的一幕,恐怕是劉德華與盧海鵬、元秋邊打麻將,邊唱著牌桌神曲《打雀英雄傳》(當然是粵語原版!)「落手 三隻東」的歌詞與畫面配合默契得讓人手癢,然後元秋一個鑽桌,再出頭就是包租婆造型,利落順暢的剪輯恐怕非劉偉強(聯合導演)不能為。

澳門風雲3》插曲《打雀英雄傳》

如果說這些畫面包括《忘情水》的再演繹,勾起的是現在大多已立業成家為人父母者的High點,那片尾借《夏洛特煩惱》有毒神曲《咱們屯裡的人》東風,劉德華且歌且舞地獻唱粵語版,則是更接地氣兒的行為。

《澳門風雲3》神曲:恭喜發財mix咱們屯裡的人

若還嫌這樣的方式略顯「迷影」,那喜聞樂見的自黑來了。試問如今影壇除了王晶+劉偉強,還能有幾人可以讓諸如周潤發、劉德華這樣的天王,李宇春這樣的超級偶像,裝傻充愣、開性隱喻玩笑以及——拿自己沒胸像男人開涮呢?反正當李宇春被張家輝抓胸時,我身邊的觀眾是齊齊爆發出了「你懂的」的笑聲。

而到最後,當神經質的學友哥無助而哀傷地躺在地上,他翻唱的《停格》音樂響起,甚至會有一晃神的淚目,然後暫時性遺忘前100分鐘那些不合邏輯的細節。

事實上,早在《澳門風雲》大賣後,就有媒體採訪王晶問及「炒冷飯」的話題。王晶直言: 「『炒冷飯』其實是商業片模式,美國法國義大利都有一樣的模式,內地不熟悉這種作業模式,比較單一,沒有可複製的模式,還是我們香港老一輩導演擅長。」討好內地觀眾的辦法很多,他選擇用一碗尚能下咽的回鍋熱飯,讓飢餓的食客高興起來。

回到1975年4月廣播道,那個19歲的少年堅信,任何導演開拍一部電影的初衷,都是要把片拍好。白駒過隙,過去很多年後,他被人尊稱為「晶哥」,爾冬升卻批評他拍爛片欺騙觀眾:「你明明是有能力拍好的!」就像朴樹在一個訪談里的解釋:「中國是特奇怪的一個國家,國土遼闊,如果你曾經有過一席之地,你就能混幾年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不管怎樣,那麼多年來,王晶還在一部部拍著電影。他說,你想我死,我偏不死。這就是最甜蜜的報復。並且,」我敢說,我給了我家人我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8947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