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過《買兇拍人》的朋友相信都很清楚片中由葛民輝飾演的主角是一個殺手,作為殺手的職責一向以來都是根據委託人的指示使目標死亡,就這樣一切的要求達成,其後委託人會將餘下的尾數交給殺手,事情至此什麼都也完結了。不過這套電影卻告訴大家「作為一個殺手,今時今日咁o既服務態度係唔夠o既」,殺手某程度上可以算為服務行業,提供的服務當然就是殺人。試想想,如餐廳、酒家的餐飲服務類行業,提供的服務固然是食物、飲品的方向,但一間餐廳假如只有基本的服務提供食物、飲品而沒有顧客服務 (Customer Service) 的時候,作為客人的你會有何感受?你將來還會願意再來光顧這間舖頭嘛?相信正常來講都不會。還記得以往的年代沒有「顧客服務」這回事的時候,一般人會認為一間餐廳只要能夠提供食物、飲品給其客人便可以接受,然而時代變了人們對服務業的要求亦已提高不少,因此再用以往那一套做法是無法再滿足一般人的要求 ── 殺手亦如是。
片中的殺手因為金融風暴導致工作大減,買兇殺人的委託者都不大願意拿錢出來殺人,收入大減的主角難逃厄運成為當時眾多負資產業主的一員,活在當下他只有掙扎求存,找個辦法捱過這段艱難時期。機緣巧合之下,主角與剛剛學成歸來由張達明飾演做過副導演的電影系畢業生合作,完成名媛馬太的要求,殺人同時拍下其過程片段,好讓她能夠欣賞仇人被殺的全程一泄心頭之恨。
(上圖為電影之截圖)
該橋段雖然有點怪雞,然而它是一種比喻手法,是現代社會情況的投射。正如戲中殺人加拍片同步進行一樣,有誰預料到恐怖組織同時都可以成為一門生意?估計世上沒有幾個人能想出如此有「創意」的念頭,即使有這樣的想法又有幾多人會真正付諸實行?結果卻是真的有人實現了,而這個組織是近年國際上幾乎無人不知的伊斯蘭國 (ISIS) 。該組織表面上高舉宗教狂熱的旗幟四處殺人製造恐慌,行動上卻傾向以利益角度出發,佔據多處位於伊拉克的產油設施,透過黑市以遠低於國際價格的售價賤賣石油套現,相信組織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於黑市石油買賣。與很多國際企業或上市公司相近,該組織每年發行年報交代其大概業績狀況,簡述旗下「生意」帶來的盈利以及近來組織的動向等等,種種跡象告訴大家這個組織應該是在向其各大持份者交代。如此一來就能解釋得到為何伊斯蘭國經常發布眾多殘忍處決戰俘、囚犯、異教徒的影片,小弟認為目的顯然是向一眾持份者交代業績,而製造恐慌卻僅僅為次要目的。
驟眼看來,網上那些處決片段是經過專頁的後期製作,可見該組織非常「落本」,從精心的剪接之間,我隱約看到《買兇拍人》 的劇本橋段張達明那個角色專心處理買兇殺人現場拍攝影片的後製畫面,難道伊斯蘭國那班人跟小弟同樣都是彭導演的粉絲?
(上圖為電影之截圖)
如此一來真好,世上一切的事情都很有黑色幽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