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喜劇之王只有他一個,他雖然老了,但卻在用心的做電影!

kerry c ...| 2016-01-07| 檢舉

說起喜劇,陪伴著80後90後一起成長的星爺功不可沒。

這些年來,周星馳被同行炮轟過,指責過,但與他在喜劇里喋喋不休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是,他一次都沒有站在大眾面前為自己辯解,而是默默無聞的準備自己的電影。

1962年6月22日,周星馳出生在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窮人區。後來,父母離異,他和姐姐、妹妹在母親的撫養下成長。

童年時代的周星馳,性格內向。他經常趴在窗邊,看著樓下的過往路人,人生的千萬種形態就留在他小小的腦袋中。

9歲那年,因為看到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周星馳從此徹底迷上了李小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為像李小龍一樣的武打明星。

早年的周星馳當過辦公室助理,後進入藝人培訓班被淘汰之後又輾轉做起了跑龍套的角色。在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一出來就被打死的宋兵乙等龍套角色。

所以在周氏喜劇里我們經常能隱晦的看到各種小人物的百態人生,這其實是他自己真實的人生寫照。

終於在1988年,周星馳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得到李修賢的賞識,在電影《霹靂先鋒》中飾演一個浪蕩江湖的小弟。

由於出色的表演,周星馳獲得了第2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雙料提名。

1990年,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主演電影《賭聖》,結果創下4000多萬的票房,打破香港票房最高紀錄。

之後相繼出演了《審死官》、《家有喜事》、《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鹿鼎記》、《賭俠》、《國產凌凌漆》、《喜劇之王》、《食神》等等一系列影視劇,周星馳的演藝事業達到了巔峰狀態。

不少人說小時候看《喜劇之王》和長大後看完全不是一個感受,小時候沒有深刻的去理解人物和台詞,而長大後經歷了很多之後再去看這部電影,反而再也笑不出來。

《喜劇之王》里有很多的經典台詞,比如尹天仇對柳飄飄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龍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個「死」字在前面?臨時演員也是演員!

諸於這些話,其實每一句的背後都透露著行業底層的辛酸。只有曾經是跑龍套的周星馳,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種喜劇背後的悲催。

2004年,周星馳推出電影《功夫》,該片在香港票房收入6127萬港元,打破了由《少林足球》保持的紀錄,成為香港史上票房最高的港產片,亦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

2008年,執導電影《長江7號》,該片又成為了香港當年的電影票房冠軍。

2013年,導演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一經上映就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重肯定,更是打破了多項票房記錄。

很多網友都感嘆:「童年時光看周星馳的電影都是盜版,每一個影迷都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不論如何,周氏出品的喜劇總是能讓人有所期待。」

這些年,周星馳出現在公眾視線里,總是帶著一頂帽子和一頭白髮,沉默寡言的站在角落裡,記者採訪他也只是寥寥數語,和喜劇里的他很不一樣。

儘管存在著星女郎解約還有被同行攻擊等等風波,但他不願多談這些爭議,只是一心撲在作品上。

中國做喜劇的電影人越來越多,但能真正做到極致並且用心的保證品質的只有周星馳一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8323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