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8歲去少林學藝, 真相是被父親「遺棄」在汽車站?
文:知音頭條 五原上尉
《知音》記者(本文作者)曾赴王寶強的老家、河北邢台南和縣大會塔村採訪,探訪他成名幕後的酸甜苦辣故事。但在他成名的幕後,記者卻了解到,他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心酸往事:8歲時,他去少林寺學藝,其實是被父親「遺棄」在了南和汽車站;身為邢台政協委員的他,在媒體報道的照片中,西裝革履,還正襟危坐地開會閱讀政府文件,但在母親眼中,兒子其實是個不識字的「文盲」;成名後為了孝敬父母,他花費五十萬為父母蓋起一棟所謂的「豪宅」,其實是個「豆腐渣」工程,為此還惹上了一場官司;甚至,網上流傳的段子還說:他是徐帆派去馮小剛身邊的一個「臥底」……真相到底如何?
1984年4月29日,王寶強出生在河北省南和縣賈宋鎮大會塔村,大哥王建永生於1978年8月8月。他們的父親王銀生,母親劉煥德都是農民,父母已六十多歲。王寶強上邊還有一個姐姐。姐姐至今是農民,嫁到了鄰村,和王寶強的父母一樣,還是靠種莊稼為生。哥哥王永健在王寶強出名後,在南和縣城買了房子定居(王寶強給的錢),嫂子給王寶強當經紀人,哥哥據說後被南和縣政府出於招商引資的需要,安排到了南和縣某局當了一名公務員。
大會塔村有習武的傳統,王寶強的爺爺王書文會梅花拳,60多歲高齡還鶴髮童顏;王寶強的叔叔王魁生也有武功。受長輩影響,王寶強6歲便跟爺爺學武術。1992年5月,大會塔村一對年輕人結婚,晚上放電影《少林寺》,8歲的王寶強看後萌生了要到少林寺學習武術。
王寶強家特別窮,家裡只種著幾畝地,這幾畝地就是全家的命根子,能吃飽飯對於全家人來說就是一種奢望。有的人家吃不上飯,還外出流浪謀生。8歲的王寶強,一年級還沒上幾天,就哭喊著要爸爸送他到少林寺去學武。想到兒子「出去」了家裡也少張嘴,王銀生也同意了。於是,8歲那年,王銀生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將兒子帶到南和縣汽車站,給兒子買了張去邢台的汽車票,又塞給兒子十塊錢,就將兒子送上了去少林寺「學藝」的路。
「然後呢?」記者問王寶強的父親王銀生。剛因為感冒從小診所輸液回來的王銀生,坐在自家「豪宅」的沙發上一陣沉默。其實,沒有然後了,當年王寶強實際上是「離家出走」, 是一種被貧窮放逐的人生流浪,幕後,其實是一場至今讓父母愧疚流淚人生賭博。
「8歲的孩子,兜里只有十塊錢,要獨自從南和縣坐汽車到邢台,然後要坐火車或者汽車到鄭州,然後要坐汽車去登封,然後還要去嵩山深處的少林寺……」這對於現在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幾乎是一場不可能完成的旅行。王寶強的父親也不知道兒子最後到底是怎麼流落到少林寺的。然後,就是和兒子有將近六年的時光的失聯。
記者了解到,王寶強到了少林寺後,其實也並不是到少林寺當武僧,是被一家少林寺附近的武校收留了,在武校練武。到底是不是練成了少林絕技,連父母也不得而知。8歲離家,到少林寺,一直到14歲,整整六年,王寶強沒有和父母聯繫過,王銀生也沒有去看過兒子。王寶強是死是活,流落到哪裡,父母也不得而知。「為什麼沒去找兒子?沒去看看兒子?這麼小的孩子,你們放心嗎?」王銀生還是沉默。
然後,6年後,14歲的王寶強又離開少林武校,一個人到北京北漂。從鄭州到北京,火車就路過王寶強的老家邢台,6年沒回家,沒和家人聯繫的王寶強,也沒有回家去看看,和父母見個面。這六年的個中酸楚,恐怕只有王寶強一個人一直埋藏在心靈深處咀嚼了。然後,估計身上也還是只揣著十塊八塊錢的王寶強,一直在北影門口「蹲守」,尋找演戲的機會,其實也是在像守株待兔一樣在「蹲守」著一個能夠改變他人生命運的機會。但王寶強的命運就是這麼奇特,然後,機會就真的來了,在北影廠門口的大樹下等待一隻「兔子」的他,竟然真的等到了一直撞上門來的「兔子」:一直到他演了第一部戲《盲井》,他才回到南和去看父母。那個時候,王寶強已經是個大小伙子了。王銀生說,兒子第一次回家時,還算不上是衣錦還鄉,8年後再見到兒子,父子之間覺得有一種很陌生的感覺。
然後……可能連王寶強自己也不知道,也沒想到,他會一路成名,就這樣火的一塌糊塗。王寶強的成名,就是這麼傳奇,就是這麼任性,就是這樣一個不可複製的傳奇經歷。也許,他要感謝父親的那個荒唐的決定: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將他「遺棄」在了南和汽車站……
編輯:知音頭條張保平(轉載請註明知音頭條)
《知音》和今日頭條共同打造的 知音頭條app,您可以通過百度手機助手、360、應用寶、搜狗、安智等應用市場搜索「知音頭條」下載(安卓版), 是手機上最好看的知音微雜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