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經接近尾聲,回顧WWE這一年,新老選手交相輝映,各有千秋,尤以眾多新人異軍突起,蔚為壯觀。下面,就讓編者盤點一下2014年度WWE的十佳巨星吧!
No.10 道夫·齊格勒(Dolph Ziggler)
道夫今年的主要成就,主要是圍繞洲際冠軍腰帶發生劇情。他一直是二線選手裡的翹楚,似乎和一線選手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由於正面選手的缺乏,道夫被順理成章的提到了一線選手。道夫在今年最出彩的時候,應該是在《適者生存》上的主戰賽,那場比賽的安排確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道夫在這場比賽大放異彩,以一己之力獨斗三人(當然撇開「魔蠍判官」斯汀(Sting)的幫助了),並最終獲得勝利。
並且道夫似乎上升的勢頭不減,還要更進一步, 奪回屬於自己的洲際冠軍。 編者認為道夫的出彩,該是與丹尼爾的傷退有關,試想如果丹尼爾沒有受傷,那麼在《適者生存》的傳統比賽中,道夫怕是難以和丹尼爾爭輝,丹尼爾的傷退確實打亂了WWE劇情組的陣腳,但也成就了其他不少人,這大概就是幸與不幸吧,機會已經出現了,就看道夫能利用這個契機走到怎樣的高度了,是金子總會發亮的。
No.9 魯瑟夫(Rusev)
魯瑟夫是一位大體型選手,他的成功與之前相類似的選手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處就是,依靠外在龐大的身體優勢,不斷吊打各路醬油,不同處在於魯瑟夫還是一個與俄羅斯有千絲萬縷 聯繫的人,綜合國際形勢,魯瑟夫的上位路線便確定下來,魯瑟夫之於WWE,如同俄羅斯之於國際社會。一方面,魯瑟夫和俄羅斯一樣,具有叫囂的實力,同時又有蠻橫,虛偽的特點(這是老美對於俄羅斯的觀點,不代表編者的觀點)。
不得不說,老美的用心險惡非常。幸運的魯瑟夫,搭上了上位的順風車,一路也算是風生水起,他和拉娜(Lana)兩人,一面在一系列的勝利中忘乎所以,一面又在不斷的挖苦美國人。可以預見,魯瑟夫現在的角色走下去,雖然會取得一些榮耀,但是路的盡頭一定是失敗,因為米國人是不會認為米國會輸的,這就是利益的最大化。
隨著大秀哥(Big Show)和馬克·亨利(Mark Henry)的年齡越來越大,迅速培養一個類似的選手,是WWE的短期目標。在新人中,和魯瑟夫類似的選手,應該只有艾瑞克·羅溫、盧克·哈珀(Luke Harper)、萊貝克(Ryback)能與魯瑟夫爭一日之短長,目前來看,應該是魯瑟夫暫時是首選,另二人為備選,但就目前的形勢看,WWE似乎並不打算繼續把寶壓在魯瑟夫身上了。
No.8 布雷·懷亞特(Bray Wyatt)
相信不少人初次看到懷亞特的時候,都會以為他是新人,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就是原來The 樞紐軍團(The Nexus)的成員,不知道是劇情組另有深意還是黔驢技窮,在WWE引進新人的時候總喜歡以亂入的形式加入到劇情,懷亞特家族(Wyatt Family)在RAW 首秀的時候,編者還一度認為不過是又一個「Nexus」,他們的行為也和當年並無二致,即通過不斷的襲擊其他選手來增加自己的威懾力,並最終被塞納擊敗。
雖然懷亞特在WM30上敗給了塞納,但是他還是受到了WWE高層的青睞,不斷的讓他加入一線的劇情中,甚至連Y2J都為他當了一回綠葉。他身上那種邪異的氣質,以及那令人讚不絕口的演講技巧,實在讓人一見難忘,而與迪安·安布羅斯(Dean Ambrose)的這 段劇情很精彩,劇情組將兩個「不正常」的人安排在一起,讓他們將各自角色的特點發揮出來,從兩人目前的態勢,這段劇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No.7 蘭迪·奧頓(Randy Orton)
蘭迪這一年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光鮮,雖然他是第一位WWE世界重量級冠軍,但是自從《摔角狂熱 30》輸給丹尼爾之後,就沒有什麼很好的劇情了,一直跟在權力夫婦身邊打醬油,蘭迪好像一下子回到了03年。 尤其是當賽斯·羅林斯加入到HHH(Triple H)陣營後,權力夫婦完全把蘭迪當做自己的鷹犬看待,沒有對蘭迪產生足夠的重視。
現實的落差讓蘭迪有些憤怒,面對權力夫婦「後來居上」的用人方法,終於使蘭迪在《 適者生存》前夕集中爆發,蘭迪將矛頭直指賽斯,也算出了一口氣,但是也不得不因此暫時離開擂台一段時間(當然現實的原因是需要拍電影所以不得不暫時淡出節目)。
蘭迪的角色形象並不是像塞納那樣的「光輝高大」,他的角色定位就是那種「利己主義者,以我為中心」的形象,在WWE重點培養新人的階段,實在沒有餘力為他設計更加合適他的劇情,由此看來,蘭迪離開一段時間,未嘗不是一件壞事,等到新人形象塑造完畢,那時回歸說不定可以收奇效。
No.6迪安·安布羅斯(Dean Ambrose)
聖盾(The Shield)軍團的三人里作為今年WWE重點培養的新人,可謂各有特色,而在團體解散後,迪安的表現尤為出眾,並且在角色的轉化上順理成章,而迪安也把角色的那種偏執癲狂的特點詮釋的很完美,迪安的比賽充滿了驚喜,總能帶給觀眾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很有米克·佛利(Mick Foley)的「硬核」影子,WWE讓他換成了佛利的必殺技就是最好的證明。
比較三人就發現,迪安好像輸在了起跑線,他不像雷恩斯那樣有個過硬的後台,也沒有像羅林斯那樣獲得權力夫婦的賞識,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能力不斷地走上高峰。
權力夫婦淡出熒幕,羅林斯的「綠色通道」關閉,可以發揮的空間其實在減小,雷恩斯自加入以來星路便暢通無阻,迪安或許短時間內難以獲得和雷恩斯一樣的成就,但是新人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他可以等,有人照拂或許可以青雲直上,但是沒有實力終究會被觀眾拋棄,相信在不久之後,迪安就能在WWE殺出自己的一片天。
No.5賽斯·羅林斯
「背叛者」賽斯·羅林斯在團體解散後,作為權力夫婦「力捧」的新星,一路可謂順風順水,還靠著凱恩(Kane)的幫助獲得了2014年的合約公文包,從機率學上說,賽斯很有可能成為WWE世界重量級冠軍。查看賽斯的履歷就發現,他和迪安一樣,都曾在獨立摔角界打拚過的人,兩人的技術應該是新人里出類拔萃的,而賽斯技術一流,兼且形象不錯,再加上受招逼真,獲得高層的優先培養,除了演講能力稍微遜色,可以說無可厚非。
聖盾(The Shield)三人中,目前只有賽斯一人是反派,他的口才和擂颱風格不斷的提升,雖然沒有了權力夫婦上下打點的便利,但是就目前的發展勢頭,賽斯還是大有作為的,只要時機把握得當,賽斯很可能將會是聖盾中第一個問鼎WWE世界重量級冠軍的人。
No.4 丹尼爾·布萊恩(Daniel Bryan)
丹尼爾無疑是現在WWE技術最好的選手之一了,但是由於囿於WWE的限制,我們很難在WWE的擂台上見識到他的技術,但這不妨礙他成為WWE的一線選手,很多摔迷頗看不慣丹尼爾這樣的「B+」選手奪冠,所以對丹尼爾的謾罵和質疑從來沒有中斷過,誠然,丹尼爾的上位和CM·朋克(CM Punk)一聲不吭離開WWE有很大的關係,但是由此而去否定一個人的努力和成就是並不客觀的,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
當丹尼爾在WM30上擊敗HHH(Triple H),並在之後與蘭迪和巴蒂斯塔(Batista)的三重威脅賽上獲勝,奪得了自己的第一個毋庸置疑冠軍時,確實讓人激動不已。但是一個月後,丹尼爾因為頸部的傷勢,不得不暫時離開擂台, 連他剛到手的腰帶也不得不交出,本有沖天之志,奈何時不與我,丹尼爾這一年如同是流星一樣,璀璨奪目,卻也稍縱即逝,只有希望他快點回歸,奪回屬於自己冠軍。
No.3羅曼·雷恩斯(Roman Reigns)
從12年,雷恩斯帶領聖盾(The Shield)成員大鬧WWE冠軍賽,到之後對抗進化軍團(Evolution),雷恩斯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人氣,隱隱成為新星中的第一人。而在聖盾解散後,雷恩斯也一直在一線劇情中,同樣是一個團隊出來的,雷恩斯硬生生的就高出羅林斯和安布羅斯一個級別,難免讓人對他的成功產生質疑。今年WWE「摔美獎」中他奪得年度最佳巨星,但是這一奪獎卻被不少人懷疑WWE在暗箱操作,這就是遭遇質疑的證明了。
雷恩斯還沒有達到塞納的高度,卻已經面臨了和塞納一樣的問題,國內的摔迷走向了兩個極端,喜歡雷恩斯的將他捧得無人能制,討厭他的把他貶的一文不值。雷恩斯的迅速上位、躥紅,如果說和洛克沒有關係,這個顯然是不客觀的,但是如果由此把一個選手自身的努力抹殺了,似乎也不是那麼妥當。
編者認為,雷 恩斯確實是新人中出類拔萃的,但是裙帶關係的餘熱未消,又由於之前突發的疾病,使得他錯過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機會,所以給人的印象反不如他的兩位隊友勤勉刻苦,再加上坊間流傳雷恩斯將會在WM 上奪冠,由他而來的質疑聲短時間內不會減少。
No.2 約翰·塞納(John Cena)
塞納雖然仍是WWE的旗幟人物,但是這一年主要的作用還是和凱恩(Kane)一樣做了高級綠葉。不論是懷亞特,還是聖盾(The Shield)三人,亦或是人擋殺人的萊斯納,塞納都和他們發生過劇情。塞納今年最倒霉的劇情,應該就是在今年《夏日狂潮》給萊斯納使用16記German Suplex(德式後拋摔)壓倒性擊敗了,所幸在隨後《冠軍之夜》與萊斯納的再次對陣中,塞納表現得相當強勢,若不是賽斯·羅林斯的介入,他幾乎能夠擊敗萊斯納。但撇開萊斯納不論,只是從和懷亞特和羅林斯的劇情,塞納就已經收穫頗豐,不阻礙他獲得年度巨星第二名。
塞納和所有偶像派選手一樣,伴隨而來的都是一部分觀眾的質疑,不難發現,開始對這些選手產生質疑的時期,都是這些選手處於上升階段的「開掛時期」, 初時只是對塞納太過順利的登頂有些不滿,而一旦心有成見,那麼再想公正的看待一些事情就變得很難了,于是之後質疑、嘲諷、厭惡隨之而來。
塞納的麥克風技巧確實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他的摔角風 格的確有些冗長而拖沓,不過這一年已經有所好轉,而塞納的勤勉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一個公司想要維持穩定繁榮,需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星,但是如果沒有勤奮踏實人維繫各方,那麼就如同「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怕是很難達到目的。
No.1布洛克·萊斯納
布洛克回歸WWE的這一年可謂是名利雙收,威風八面,《摔角狂熱 30》終結UT連勝紀錄在前,之後挾餘威壓倒性擊敗塞納奪得WWE世界重量級冠軍,尤其是秒殺塞納,讓討厭塞納的摔迷大呼過癮,無可否認,萊斯納確實對提升WWE的利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有萊斯納出席的PPV也總能大賣,WWE現在大力培養萊斯納,並給他樹立起無敵形象,還讓保羅·海曼(Paul Heyman)做他的發言人,一方面為他造勢,另一方面彌補萊斯納在語言上的不足,WWE這番良苦用心確實受益明顯。
但是在編者看來,WWE這樣培植萊斯納其實是割肉果腹,萊斯納不同於其他選手,他更像是個臨時工「按時上班,到點下班」,他不像其他選手對WWE 有很深的歸屬感,並有為之努力的動力。WWE如果一味的倚重萊斯納這樣的選手,總感覺是在走當年ECW的老路。
誠然,萊斯納的實力確實恐怖,不說他的在UFC的成就,單是他在WWE的經歷已經足夠讓人不敢等閒視之,但是僅僅因為他在UFC的經歷就以為WWE眾選手與他相差十萬八千里,就有失偏頗了,人們總以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看到其他選手的比賽就說假,怎麼看到萊斯納秒殺塞納就認為是真的呢?兩人縱使有差距也不是那麼懸殊的,萊斯納的實力總感覺有些虛高,摔角和打架兩回事,WWE也不同於UFC。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75779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