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金庸 「夢中情人」 夏夢:我的原則是 「見好就收」

一個好人| 2015-09-08| 檢舉

她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紅遍香港乃至東南亞的女明星,她也是大導演李翰祥心中「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她還是作家金庸的「夢中情人」,令金庸仿唐伯虎入華府, 委身長城影業做一名小編劇,並以她為原型創造出小龍女、王語嫣、黃蓉……她是夏夢。(圖:夏夢在電影《豪門夜宴》中)

初見夏夢是在她下榻的酒店房間內。房裡還有其他人:化妝師 Apple 是她在鳳凰影業拍電影時就用到現在的「三朝元老」;還有陪伴了她 60 年的彩姐,如今她依舊照料夏夢的日常起居;妹妹楊潔坐在沙發上,她是電影《女籃五號》的主人公林潔的原型。82 歲的夏夢背對記者,挺直地靠在椅子上,Apple 在為她化妝,彩姐和楊潔忙著招呼來客,她卻旁若無人,不動也不吭聲。口紅,夏夢要親自上色的,Apple 在一旁舉著鏡子,待顏色濃淡相宜,夏夢才悠悠轉過身和眾人「正式見面」,一臉笑容的她顯得神采奕奕。

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夏夢就是「高冷萌」。「高冷」是因她生性寡言,她高貴、優雅,對人謙和有禮,影迷為她再激動,她也只是報以吟吟淺笑。不過面對影迷簽名、合影的要求,她多有求必應。年屆 82 歲的夏夢,此番重返出生地上海是為了參加從影 65 周年紀念活動,還連著兩天為她的新版影集《絕代佳人》簽售。在往來的路上,她看著車窗外,沒有太多言語,記者問她多年未歸再回上海有何感受,她一言蔽之:「變化很大。」若再追問在上海有什麼想去看看的地方,她回答就兩個字:「沒有。」即使在見面會現場,主持人請她對影迷說幾句話,她拿著話筒微笑起來:「我不會說話的呀。」若有所思地停了幾秒,台下觀眾翹首以待,結果她只吐出一句:「我希望大家還是支持我們的電影。」這份所謂的「高冷」倒也符合夏夢大家閨秀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畢竟那個時代多要求女性保持端莊與雍容。而現在則更注重個性,女明星要標榜性格魅力,縱無法如阿佳妮般不瘋魔不成佛,也好歹要像張曼玉那樣憑著心性去唱搖滾。其實夏夢也有個性,她只是將心性隱藏起來,化為銀幕上的智慧與幽默,故此才被譽為 「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又很「萌」。比如她特意將紀念活動的時間定在 11 月,是因為此時雄蟹最肥美,只愛吃雄蟹的她可以順便解饞。抵滬當晚,她就直奔饕餮,七兩左右的雄蟹連吃五隻。又比如離開上海的那天,在機場,一家電視媒體希望她能對鏡頭再說些話,她想了想,念起詩來:「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83歲的夏夢即便美貌不再,也依舊保持著典雅的氣質

從大家閨秀到「長城公主」

夏夢原名楊,1932 年出生在上海,原來住的地方是現在的梅龍鎮廣場附近。夏夢的祖父是當時上海的巨商。母親葛氏是申城很有傳奇色彩的美女:1930 年代初,長江發大水災,上海募捐救濟活動之一是邀請當時上海十位最美的姑娘來義賣鮮花,花價隨買花人心意,結果葛小姐一朵玫瑰賣至最高價五百銀元!

如果說夏夢的美貌遺傳自母親,那學養和才藝則來自父親的家族。她的祖父是個戲迷,家裡四個姑姑都跟著程硯秋學過戲。夏夢很小的時候,就能和姐弟幾人組一堂樂隊,夏夢拉二胡,妹妹楊潔操京胡,三弟楊銘新彈月琴,四弟楊銘武剛剛學步,也隨著琴聲搖來晃去。媽媽笑他們,你們幾個要是上街要飯都不用找幫手了,自己就能組一個班子。夏夢喜歡看戲,此次新出的影集《絕代佳人》中就收錄了夏夢與京劇大師馬連良、張君秋的珍貴合影。據導演江平回憶,夏夢曾在上海為他辦生日會,並唱了一段《鎖麟囊》當做生日禮物:「阿夢姐好生了得。程派韻味十足,全場驚詫,皆曰是『硯秋先生』再現。」如今,夏夢在香港並不太出門,平素喜歡在家看看碟片,卻熟悉大陸的戲曲演員,比如張火丁:「張火丁現在很紅哦。我看過她的戲。」

1947 年,夏夢隨家人移居香港,之後考入瑪利諾修院學校,並在同學毛妹的穿針引線下成為演員。那是 1950 年,毛妹的父親袁仰安正掌管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他為公司旗下女演員青黃不接而愁苦,某天見到女兒在練跳舞,就靈機一動問她,學校里有沒有漂亮的女學生。毛妹反問父親:怎樣算漂亮?袁仰安細細想了想說,最重要的是人要長得高。毛妹一聽,就想到夏夢,幾天後就把夏夢等一群同學帶去製片廠看拍電影。

當身高 170 公分的夏夢出現在片廠時,其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純亮麗的外形和青春洋溢的氣息,立刻令袁仰安和在場的大導演李萍倩如獲至寶。袁仰安想立刻簽下夏夢,還央求名作家高雄和李萍倩一同為她取個藝名,兩人圍繞著「楊」費盡心思,因正值夏夜,故想到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又結合「夢」與「濛」的諧音,定下「夏夢」。

1951 年 10 月 1 日,夏夢與「長城」正式簽約,一入行就當上女主角,處女作是李萍倩執導的《禁婚記》,講一個 20 多歲的新婚少婦為獲得工作而隱瞞已婚身份,與上司、紈絝子弟等鬥智斗勇的故事。影片偏喜劇風格,女主角的戲份很重,而夏夢在此之前又無半點表演經驗,她卻能依靠天賦和悟性從容應對。《禁婚記》上映後夏夢一炮而紅。李萍倩曾評價:「夏夢鏡頭前適應能力強,能夠準確展現人物內心世界,是一位天才的演員。」

「我這個人從來不緊張的。」時隔 60 多年,夏夢向《外灘畫報》記者回憶她拍人生第一部戲的感受,「所以我演的時候很舒服,放得開;觀眾看電影時也舒服,不會覺得人物很做作。」

夏夢的表演天賦還體現在她對不同類型角色的駕馭能力上。如《新婚第一夜》中,她扮演清純秀麗、忍辱負重的少女林芬;而在《新寡》中她又細膩刻畫了新婚少婦方湄覺醒叛逆、勇敢尋求幸福的心路歷程;《姊妹曲》中,她是虛榮墮落的失足女生陸黛妮;《日出》中,她是風情冶艷又真情未泯的交際花陳白露;《都市交響曲》中,她是狡詐狐媚的情婦蘭絲很快,夏夢就成為香港左翼國語電影公司的台柱,與石慧、陳思思並稱「長城三公主」。

在國語電影之外,夏夢還拍過四部戲曲電影,並因此獲得了「東方第一古典美人」的稱號。此事源於香港左派導演胡小峰在大陸看了上海越劇團畢春芳、戚雅仙主演的名戲《王老虎搶親》,覺得很不錯,並帶回了紀錄片回香港,讓夏夢、李嬙照著學,並拍了電影《王老虎搶親》。在此之前,長城、鳳凰拍古裝片也曾請越劇院來指導演員的台步、身段,夏夢因此零星學過一些,但依樣畫葫蘆終究差些火候:在片中,夏夢反串周文斌,扮相、表演俱佳,唯有身段欠缺了些。據說夏夢拍攝這部電影時懷著大女兒,沒法束腰帶,身形上有缺陷,此外她連日勞累,眼睛還發了炎。也難怪記者提及此片時,夏夢連說:「那個我不喜歡,很不喜歡。我覺得這個戲不夠分量。」不過觀眾卻很喜歡這部電影,電影公司之後又一連推出了《三看御妹劉金定》、《金枝玉葉》和《烽火因緣》。

在拍《三看御妹劉金定》時,夏夢前往上海,由越劇院演員手把手教戲,從基本功開始,練了將近兩個月。這類戲曲電影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難度,表現人物情緒的方式得依照戲曲的程式,但在鏡頭前表演又得準確、緊湊、傳神,要能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而夏夢就做到這兩點,她詮釋的劉金定性格鮮明,身段、做手都有模有樣,特別她的一雙鳳眼極其有戲,在秋波轉動中傳遞出人物不同的情緒變化。

從 1957 年至 1967 年,夏夢拍了將近 40 部影片,其中合作最多的導演是李萍倩和朱石麟,她介紹說:「朱導演喜歡推拉鏡頭;李導演喜歡短鏡頭和剪輯,兩個導演風格不一樣。」時至今日,82 歲高齡的夏夢無法清晰地記住自己的每一部電影和每一個角色,但她說她最喜歡的還是《新寡》,這部影片堪稱夏夢的代表作。而對於自己所扮演過的角色,夏夢一視同仁:「我自己的每一部戲都不滿意。」說完看著一臉詫異的記者,她笑笑說:「出門不認貨。」

第四次文代會上,夏夢、白楊、張瑞芳、秦怡等女演員和鄧穎超合影

夏夢和京劇界姐妹合影

和京劇大師馬連良在一起

夏夢的京劇扮相也十分美麗

才子的繆思

作家亦舒素來毒舌,她承認的美女迄今只有兩位:夏夢和林青霞。她在《豈有豪情似舊時》中寫道:「一個演員能令觀眾仰慕這麼些年,真不簡單,且又是最挑剔眼睛雪亮的觀眾她無論時裝古裝,俱美得咚的一聲。近十年來,後起之秀,可與之相提並論的,亦只林青霞一人。」導演王家衛也覺得夏夢美:「忽然看到一部《三看御妹劉金定》,女主角很靚,後來才知道她叫夏夢。我看夏夢的戲都是古裝片,如果有人說樂蒂是古典美人,我覺得夏夢才是古典美人。」

而經常被引用來稱頌夏夢之美的話語,則出自金庸:「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網上盛傳金庸在 1957 年進入長城電影製片公司,化名林歡寫劇本追求夏夢,而夏夢已嫁商人林葆誠,故約金庸相見於咖啡館,語出:「恨不相逢未嫁時。」但這個傳聞極可能是錯誤的。首先,金庸以林歡為筆名為夏夢寫的第一個劇本是 1953 年的《絕代佳人》,年份就已出錯。其次,就算金庸未進「長城」就寫劇本,那他與第一任妻子離異是 1953 年,1956 年他就與朱玫再婚,而 1954 年夏夢已結婚。當時紅遍香江和大陸的夏夢不可能和一個籍籍無名的小編劇約喝咖啡。最多也就是金庸在 1953 年後暗戀了夏夢一陣。這個說法可以從香港作家、翻譯家沈西城的《金庸與倪匡》一書中得到證實,他曾問倪匡金庸追女明星一事,而得到的回答是「好像是夏夢」,沈西城還認為,黃蓉、王語嫣、小龍女「無論一顰一笑,都跟夏夢相似」。不僅如此,金庸還曾寫過一篇《夏夢的春夢》來讚美夏夢,也在創辦《明報》後開闢專欄報道夏夢的旅行蹤跡。不過,網上傳言的夏夢日後投資拍攝的《投奔怒海》之片名出自金庸的說法,就記者從夏夢處求證,亦不屬實。

經常被引用來稱頌夏夢之美的話出自金庸:「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另一位愛戀夏夢的男子是 2008 年過世的岑范,他早年當演員,跟隨朱石麟拍片,新中國成立後從香港返陸,導演了《林則徐》、越劇電影《紅樓夢》、《阿 Q 正傳》等名片。岑范為了夏夢終身未娶,他曾說:「假如我從來沒有認識夏夢,人生也許會和別人一樣。但是我認識了夏夢,別人就跟她沒有可比性了。」

事實上,戀慕「長城大公主」夏夢的男子何止千萬,夏夢此次抵滬,就有不少頭髮花白的男影迷前來一睹「女神」真容。其中一位告訴記者,他 1960 年出生,並沒有趕上大陸集中放映夏夢電影的 1950-1960 年代。他是十六七歲時,偶然在雜誌上見到夏夢的照片,才從此迷上了這位在香港的女影星,之後幾十年間他收藏夏夢的雜誌、照片等各種資料。此次,他拿著一張夏夢的黑白照片,並讓她在照片上簽名,一償夙願。

1957 年,夏夢在北京參加 1949-1955 國產優秀影片評選頒獎表彰大會

只投新人導演的作品

「見好就收」,是夏夢在採訪時向記者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她說這是她的座右銘。

1967 年,她的最後一部影片《迎春花》還未上映,就和丈夫離開香港去加拿大定居,從此息影。問起原因,她回答「見好就收」,她說:「年紀老了總要退下來,想給人家一個好點的印象,不要讓人家(在銀幕上)看到(我)老的樣子。」

1979 年,她返回香港創辦青鳥影業公司,監製了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嚴浩執導的《似水年華》和牟敦芾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前兩部電影分獲第二屆(1982 年)和第四屆(1984 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相比做演員,夏夢更愛做監製,她向記者解釋:「演員是很被動的,監製是可以自己選題材,主動點;監製也更有成就感。」《投奔怒海》是青鳥影業的開山之作,理應求穩,夏夢卻挑了當時默默無聞的新人導演許鞍華,並且拍了一部不太常見的越戰題材影片。問起原因,夏夢回答:「我喜歡投導演的第一部戲,不過許鞍華那時第一部戲已經拍了;(選這個題材)是因為那時越南的難民湧入香港,所以才想拍,不過真到拍的時候,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

這部電影從編劇本、定演員、選景到拍攝,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波折。最先陳韻文寫的劇本不理想,後來由邱剛健改寫;而演員方面,周潤發最終辭演,臨到開拍時還未找到合適的接替人選,最後才叫來新人劉德華頂上。但在許鞍華看來,多虧有夏夢當監製,影片才能順利拍完,她曾在採訪中提到:「夏夢做監製,自然夠 powerful,在海南島街上取景,竟可以動用 6 部坦克車,市長親自來宣布宵禁。」

記者就用什麼奇招才能搞來坦克車和宵禁一事詢問夏夢,夏夢不禁笑出聲:「我就是瞎混嘛。」隨後解釋,「一般來說,拍戲時每換一個地方,我就提前跑去,先搞一個飯局完了我就回香港讓林子祥他們去。」而對於許鞍華,夏夢也是讚許有加:「她非常認真,每個鏡頭都寫下來,細緻到拍了幾分鐘,這樣就不會拍一大段(心裡沒數)回去亂剪。」 如夏夢第一次擔任主演的電影一樣,這部她第一次擔任監製的電影也一鳴驚人,上映後賣座空前,收入超過千萬港元。而她之後的《似水年華》同樣起用還是新人的嚴浩,並找來斯琴高娃做女主角,她也憑藉此片獲得香港金像獎的影后,成為首位在香港獲獎的內地演員。

然而,在三部影片之後,夏夢的青鳥影業就此銷聲匿跡了。關於為何沒有繼續投資電影,夏夢的回答還是那四個字——「見好就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5788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