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怪:蒙面等於沒蒙,除了聲音還有下巴。
《蒙面歌王》基本是一個不需要劇透的節目,除了流浪者沙寶亮的首次亮相讓人驚詫外,其餘歌手基本一出場大家都知道是誰,猜歌手是誰對這個節目來說不是最大的懸念,誰能奪得當期歌王稱號榮耀揭面和誰不幸被淘汰是否揭面才是這個節目的最大噱頭,說到底它的吸引力核心上講還是歌手之間的PK。
曹格的節目中大打同情牌被人詬病,其實他在揭面那期節目了,帶面具的作用已經不大,他也幾乎不再化妝,有點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是曹格的意思,下巴露得太明顯了。之前李泉的面具也存在這個問題,本人面目的主要特徵幾乎顯露無遺,面具就顯得失去意義。
竊以為,像流浪者、摘星怪這樣的面具才是值得提倡的,聲音帶有標籤,那是歌手的榮耀,但既然是節目叫「蒙面歌王」,在視覺上還是不要太早暴露的好。
第二怪:猜評嘉賓太弱智,莫名的流淚莫名的傻。
猜評嘉賓存在的最大價值在於對音樂本身的評析,而不是賣萌和裝傻,更沒必要混淆視聽。你猜得出是誰,那OK,只要你不對著螢幕說出名字即可,完全沒必要薛之謙硬是傻傻分不清楚。
猜評嘉賓另一個拙劣表現就動不動內牛滿面。你看到李春波的堅持,作為多年老友,你被感動了,哭一哭也沒什麼,除了類似這樣的氛圍之外,咱能不要總是哭嗎?你是嘉賓,不是《我是歌手》或《中國好聲音》里那些求上鏡的群眾演員,好嗎?
猜評嘉賓的表現是這個節目開播以來,和收視率和關注度最不匹配的一個環節。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言行,讓觀眾充分理解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台上很多歌手唱了很多年紅了很多年,而他們為什麼這麼早就過氣了。
第三怪:《蒙面歌王》亂燉《我是歌手》和《中國好聲音》,它炒的都是最大牌的回鍋肉。
很多音樂類競演節目都離不開各種回鍋肉,孫伯倫還轉了一大圈又去「好聲音」呢!在《我是歌手》節目裡成績並不理想的歌手,大批量來《蒙面歌王》尋找翻身機會,罷賽的孫楠暫且不說,曾經被淘汰的沙寶亮這次徹底反轉,獲得廣泛讚譽,野草譚維維也收穫多多,榮耀揭面也當指日可待,而曹格也已經成功獲封歌王,他們在梁翹柏的節目裡倒下,這次又在梁翹柏的節目裡站了起來。
音樂類節目其實也有自己的兩難境地,如果台上都是曝光率太高的歌手,蒙面的意義就會過於弱化,觀眾就失去了猜的樂趣,但是如果都選取像丁當一樣被大眾熟知的程度相對較低的歌手,節目的收視就比較令人擔心。
《蒙面歌王》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中國好聲音》獨霸天下的局面,總而言之還是一件好事,但是節目需要總結的地方也還有很多,不斷地總結和改善,才能有效遏制觀眾的審美疲勞,把一個節目更好地辦下去。「好聲音」就提供了很多經驗可以借鑑,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教訓值得吸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