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評價星爺的電影,充斥著葷段子,到處在搞怪,沒個正形,演技誇張!某些「橋段」低俗」。
小編想說,如果星爺的電影是「低俗」,但那又怎樣呢?星爺照樣殺出來,而且殺得漂亮,殺得主流措手不及。
星爺電影里的香港,是信奉叢林法則的,上流社會的人西裝筆挺,草根們衣衫不整,但另一面是,上流社會貪得無厭,無所不用其極,草根們反而有更多人性的閃光。
為了展現這一點,星爺用了漫畫化的手法,他並不是以直接的方式戰鬥,而是用那些「低俗」的橋段,把上流社會描繪成了一個個小丑。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在《少林足球》里少林足球隊初見謝賢那場戲:
一上來,謝賢就很強勢的對眾師兄弟進行嘲笑。
又用錢對他們進行侮辱。
但顯然沒有什麼效果,這些沒自尊的人笑開了花。
謝賢又用擦鞋的方式侮辱吳孟達。
但出乎意料的是,星爺表示我拿手。
眾兄弟對這個大金主發自內心的感激,紛紛表示放著我來。
竟然抱著謝賢的鞋打起來了。
謝賢如意算盤落空,反而露出了襪子上的洞,大人物在小人物的狂歡里變得窘迫。
謝賢眼睜睜被一群草根逆襲。
這就是周星馳低俗橋段的第一個作用,通過把崇高生生的拉進低俗的沼澤,讓這些大人物,強者或者宏大敘事走下神壇,穿上小丑的衣服,進行滑稽的表演,至此,他們光鮮外表下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下,這時候觀眾會關注人性本身的真善美。
如果說星爺的電影,充斥著葷段子,到處在搞怪,沒個正形,演技誇張!沒錯,就是「低俗……
甚至星爺那麼認真的《喜劇之王》,裡頭都是無處不在的葷段子。
可是那又怎樣?星爺電影里的價值觀是什麼呢?管你主流怎麼定義成功,我照樣做我的小人物。
《功夫》的開始,星爺就是一個不被好人接受,不被斧頭幫接受的小混混。
《功夫》的最後,星爺還是安於做一個小人物。
《喜劇之王》的開始,星爺是一個口呼「努力、奮鬥」卻連妻子都養不起的主流價值觀下的跑龍套。
《喜劇之王》的最後,星爺依舊在小劇場表演,穿著拘束。
《少年足球》的開始,星爺是一個失意的少林弟子。
《少年足球》的最後,星爺看著功夫普及,穿著一樣的破鞋,一個人默默走在大街上。
《大內密探零零發》的開始,星爺是保龍一族裡最差勁的那個。
《大內密探零零發》的最後,雖然成功救了皇室,卻離開了皇室,和老婆雙宿雙飛。
從一開始到最後,星爺扮演的角色,始終都是游離於主流價值觀,一開始是小人物,最後還是小人物。唯一不同的是自我得到了滿足。
幾乎所有周星馳的電影都是悲劇,看得遍數多了,後來都是噙著淚看。周星馳自己也說過,「我以前以為我拍的是悲劇,沒想到後來都被認為是喜劇」。
《少林足球》里林子聰抱著周星馳的鞋吃雞蛋,觀眾看得時候會笑翻天。貌似低俗,但我們只要想一想,幾個身懷絕技的師兄弟,被社會逼的走投無路,早就磨平了稜角,沒有任何自尊,這不正是草根的悲劇嗎?
同樣,柳飄飄動不動就爆出的粗口,小混混「雷雨就是講義氣」的荒謬,莫文蔚演的火雞在《食神》里的凶頑,低俗嗎,我承認單看每個橋段都足夠低俗,但放在影片中的人物來講,那只是他們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這樣的手法,同為喜劇大師的卓別林用過太多,《淘金記》里吃皮鞋的橋段,《摩登時代》里擰螺絲擰到別人鼻子上的橋段,你說低俗嗎?
透過這些「低俗」的橋段,如果能看到背後的意味,就會知道周星馳無愧於「喜劇之王」的封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