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大揭秘:不到24歲的鄧紫棋,是如何紅遍全國的?

alvin| 2015-08-04| 檢舉

鄧紫棋,中國香港創作型女歌手。 17歲出道,19歲在香港紅館連開5場個人演唱會,並成為在此地開個唱的最年輕的歌手。2014年春,作為湖南衛視《我是歌手》第二季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歌手,鄧紫棋在13場比賽中4次獲得冠軍。她在小小年紀取得的耀眼成績,讓大多數人的人生相比都顯得有些平庸;她用創作上的成就告訴我們:大器也能早成。有很多演藝界的妹子渴望一炮而紅,還有許多其它行業的人在為自己的影響力暗暗謀劃用功,也許,這個小姑娘的故事會給你不一樣的啟示。

一年前央視記者武卿在工作之餘,做了一檔名為《卿愛的人》的人物類視頻自媒體節目,其中就包括「鄧紫棋」。

她不是一炮而紅的

鄧紫棋到底有多火?2014年的《我是歌手》首播不到兩天,鄧紫棋就榮列百度風雲榜女歌手榜、美女榜兩榜第一名。

鄧從2010年開始發微博,到2014年6月時共發了71頁。最初,微博的轉發量往往只有四五十,評論也就七八百,而且這評論里有很多內容都是喜愛她的人,在後來惡補她微博時評上去的。但是現在,她隨便發個微博就會有六七千轉發、一兩萬評論、四五萬點贊,她的總粉絲量在一年前已經達到1300多萬,現在是1700多萬。我們傳媒界的兄弟們大多數都認為新浪微博不行了,但是你到小鄧的微博上轉轉,就會有種新感覺:新浪微博上還這麼多人呢?不僅是微博火,2014年6月28日鄧紫棋在深圳灣體育場開唱,門票提前一個月就賣光了,前排門票還被炒到3000塊一張。

憑藉《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優秀節目平台爆紅或者翻身的新老歌手有很多,但還沒有哪個人像鄧紫棋這樣,能夠迅速獲得巨大市場號召力,並且在比賽結束後人氣持續走高。很多人都說鄧紫棋是憑藉《我是歌手》這個平台一炮而紅的,對此我不能完全同意。

音樂領域,可以說是目前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領域之一,這裡沒有牢不可破的金字塔結構。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地方衛視的音樂節目,給沒錢沒勢沒資源但是有才華的年輕人,提供了迅速實現夢想的綠色通道,這在十年二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但是,也正是因為開放程度高,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在內地並不為人所知的小姑娘,忽然間脫穎而出且迅速擁有很高的地位,豈止「一炮而紅」那麼簡單。(有人插話:湯唯那才叫一炮而紅呢!)切,湯唯那也不叫一炮而紅,那是千里馬遇到了伯樂,機遇找到了有準備的人。

那麼,鄧紫棋到底有啥不簡單的?

她到底有什麼不簡單?

首先來說她的音樂。在2014年1月3號播出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第一集中,鄧紫棋第一次亮相。節目進行到差不多6分鐘的時候,出來一個畫外音說,香港有一個很年輕的歌手,在紅磡開過10場演唱會。隨後宋柯說,不知道,完全沒有聽說過。而撈仔說:「在紅磡開演唱會,在她這個年齡段沒有別人」。然後,主持人張宇開始介紹鄧紫棋:「她是香港新生代躥升最快的女歌手……」說到這裡我們看觀眾的表情,各種驚訝和好奇。

隨後,一個身材嬌小的姑娘走了出來。當燈光打亮的時候,掌聲稀稀拉拉。她似乎低頭祈禱了一下,然後看了眼觀眾席,目光空曠,仿佛看的是茫茫宇宙。我覺得這一刻,應該是鄧紫棋在《我是歌手》所有比賽中最緊張的一刻,因為第一次亮相、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對她的內地市場非常重要。

有一個背景要插播一下,鄧紫棋所在的蜂鳥音樂是一個創業公司,整個公司只有她一個藝人。鄧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句話:「我十幾個同事養家啊什麼的,都要看我一個人的成績」。多年來,他們東突突西突突就是想打開內地市場,好不容易才得到洪濤導演邀請登上《我是歌手》舞台。這對鄧紫棋個人和蜂鳥音樂來說,都是一次大機遇。所以,鄧的緊張可想而知。

《泡沫》是鄧紫棋自己作曲作詞的一首傷感情歌,歌詞深刻,旋律有詠嘆調的味道,整體非常有張力。這是2011年20歲的鄧紫棋在失戀時寫出的作品。在《我是歌手》舞台上鄧第一次唱這首《泡沫》時,韓磊等樂壇大腕都在瞪著眼看她,很明顯,他們也搞不清楚:這丫頭打哪來的?什麼路數?她年紀輕輕、名不見經傳,怎麼也能和我等一樣被請到這個舞台?

唱到「美麗的泡沫忽然一剎花火」這句,鄧渾厚有爆發力的聲音才真正出來;掌聲輕輕響起,觀眾鬆了口氣,有的人咬著嘴唇,眼裡充滿驚喜。所有歌手演唱完畢總導演洪濤公布成績,鄧紫棋的《泡沫》排名第五,這是她參與的《我是歌手》第二季13場比賽中,最靠後的排名。我分析觀眾沒有給更高名次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場所有演唱者中,鄧是唯一的生臉兒,觀眾對別的歌手都有感情因素在,唯獨對她的感情還在培養中。

但是可以確定,大家迅速對鄧紫棋產生了好奇心,迅速被她迷住了,對她的感情隨著一次次亮相迅速升溫,很快就到了一個讓人驚嘆的程度。用事實說話:第二集,鄧紫棋演唱汪峰的《存在》,觀眾投票結果:第二名;第三集,唱的是《你把我灌醉》。這首歌非常經典,是原唱黃大煒在樂壇的立身之作,之後更有梅艷芳、劉德華、王傑、王力宏、陳奕迅、動力火車等一流大腕唱過,張宇說「鄧紫棋還沒到唱這歌的年紀」,但是鄧紫棋唱得非常棒。這首歌,觀眾投票結果:第一名!這是第一個「第一」。

控制力就是功力

第四集,鄧紫棋演唱的是《我要我們在一起》,邊唱邊彈,表演中有很長一段秀琴技的很絢爛的段落。《我要我們在一起》是音樂才子李泉作詞作曲范曉萱原唱的一首歌,我專門去看了范曉萱的原唱,並且來回對比了幾遍,感覺范的原唱更加清澈、簡單,像是個調皮精靈的小女生在和男朋友撒嬌,而真正的小女生鄧紫棋唱起來卻像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強勢的女人,這個就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這首歌無論編曲還是演唱,都十分有控制力,增之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我覺得控制力就是功力,任何藝術創作,比如畫畫、雕塑、舞蹈、樂器演奏或者說是影視表演,甚或是我們主持節目...最能體現功力的,就是控制力。這首作品,為鄧紫棋贏得了第二個第一名!

當鄧出場、退場時,觀眾給的是毫不猶豫的熱烈的掌聲。觀眾變起來是很快的。

王者之風

鄧紫棋個人狀態的轉變也很迅速,她開始享受《我是歌手》這個舞台,似乎把比賽當成了個人演唱會,她越來越無懼、鬆弛,勇敢地表現自己的不同側面和風格,王者之風盡顯。將目光放空,將求勝心放下,把焦點放在展示和享受上,是作為選手參加人生各種競賽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在我是歌手舞台上,我只在韓磊和鄧紫棋身上,感覺到了這點。所以他們兩人包攬冠亞軍。

鄧紫棋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總決賽中雖然屈居亞軍,但是整體表現可用優異、驚艷來形容。從年齡上來說,她是12位參賽歌手中最小的;再說外表,這個東西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說鄧紫棋年輕漂亮身材好應該沒人反對。對於要在舞台或者電視上露臉的任何行業來說,外表其實都十分重要,這是一種人家輕易不忍心說的真話。這不公平,但是真的沒有辦法。如果不是這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演藝界的姑娘整容呢?整得那麼明顯,但嘴跟啄木鳥一樣硬,就不承認。話說,人家花了錢受了罪就為了你看著舒服點,幹嘛非得要求人家承認對吧。

魅力這東西有點「鬼」

再說舞台魅力,「魅」這個字為什麼帶個鬼字邊呢?因為它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有點詭異的東西。這種魅力可能跟個人的思想、閱歷、家教、信仰等有關。鄧的舞台表現非常棒,唱歌常有王者之風,讓我一不留神就會想起阿黛爾,雖然她倆身材不是一個板型,風格也不一樣。對於一個歌者來說,有好聲音和好容貌身材確實還不夠,還得有魅力。把前面那句再重複說一遍:凡是需要把人放在舞台和螢幕前的任何行業,本質上都是如此。舉例說明:中國好聲音出來的吉克俊逸就很有個人魅力,她唱歌時人歌一體有宗教氣質。再比如吳莫愁,在比賽緊要關頭,別人緊張沉重,她卻瘋瘋癲癲,如果沒有久經考驗訓練出的自信和放鬆,出不來這種魅力;《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這樣的「歌詠比賽」節目,比到最後比的都是魅力。好看的優秀的歌手、演員一大堆,但是能走到最後成為王者的無一例外,都是有自己獨特魅力的。

再回到鄧紫棋,從歌曲和個人舞颱風格的多樣性來說,鄧也是一絕。她每次亮相都讓人驚艷和意外,唉,又變了?

最後我們來說名次,這是演唱實力的核心體現。在《我是歌手》第二季有鄧紫棋參加的全部13場比賽中,鄧紫棋共獲得4個第一名、6個第二名、1個第四名、2個第五名,她的成績非常突出,水平非常穩定:第一場《泡沫》,五名;第二場《存在》,第二名;第三場《你把我灌醉》,第一名;第四場《我要我們在一起》,第一名;第五場《If I were a boy》,第二名;第六場《喜歡你》,第一名;第七場《如果沒有你》,第四名;第八場《Lady Marmalabe》,第五名;第九場《龍捲風》,第二名;第十場《falling》,第一名;半決賽《你不是真正的快樂》,第二名;總決賽第一輪《春天裡》,第二名。第二輪《We will rock you+一無所有+We are the champions》,亞軍。

特殊的生命景觀

縱觀鄧紫棋在《我是歌手》中的表現,你會覺得:這個小孩兒,身板小小年紀輕輕,可唱起歌來卻是鐵肺大嗓,既有成熟女人韻味,還有王者風範。而且能唱能跳能寫。這種年齡、外表與實力、風範形成的強烈反差,讓人覺得多少有點刺激:一個人的生命景觀,怎麼可以這麼特別?《我是歌手》匯聚了大量優秀實力唱將,像韓磊、周筆暢、羅琦、張宇、張傑、茜拉都是好歌手,但是他們都缺乏鄧紫棋身上的這種特殊景觀。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我不知道說這句話時的背景和愛玲姐當時的狀態是什麼,但是覺得出名太早不很好,名聲這個東西真是讓人害怕。我覺得應該把「出名」二字換成「卓越」才好,卓越要趁早。你要在人生最初階段,把該發展的基本能力都發展好,然後儘早開始在自己喜愛的專業領域內深耕。這麼做,不是為了成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遺憾我們大多數人懂得這個道理時都太晚了。

在《我是歌手》的出色表現,只是鄧紫棋多年積累的一次集中釋放。從出道到現在七年來,鄧紫棋已經發布六張個人專輯。她個人和作品共獲得包括包括十大金曲獎作詞人獎、十大銷量女歌手獎、最受歡迎亞洲藝人獎等在內的五六十個獎項。她有緋聞,有爭議,有負面消息,但是很少有針對她專業能力的質疑。竊以為,鄧在她的專業領域內,已經擔當得起「卓越」二字。那麼為什麼,她可以這麼厲害?

家學

家學這個東西,非常重要。鄧紫棋成長於有濃厚音樂氛圍的家庭,她的母親是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畢業生,外婆是音樂老師,外公在樂團吹薩克斯風,舅舅是拉小提琴的。受家裡這些長輩影響,她和小她四歲的妹妹從小就熱愛音樂喜歡唱歌。

外婆是對鄧紫棋走上音樂道路影響很大的一個人。鄧紫棋四歲隨父母移居香港後,和外婆聚少離多,但這並未影響她們之間的感情。小的時候只要被父母責罵,她就會哭著從香港打長途電話給外婆。2010年,外婆因為癌症在上海去世。葬禮上放著外婆生前演唱的歌曲,鄧紫棋忽然覺得,外婆其實並沒有離開,總有一天她們倆會在天堂重逢。於是她為外婆寫下一首歌:《不存在的存在》。

外婆去世後一年的2011年3月8日,鄧紫棋發了這樣1條微博:「她離開我一年了...但她看見我之後驚喜的眼神和笑容,還有她呼喚我的聲音,我全部都記得清楚。不是說時間會淡化一切嗎?可能真的所有東西都會被淡忘,除了愛。真正的愛,永遠都不會消逝吧,因為無論你離開我多遠,我一直都感覺你很靠近。是你把音樂帶給我的,沒有你就沒有今天的我。所以我知道我只是失去了你的軀體,你的靈魂仍然活著,在我的心裡,在我的生命里。」

祖孫之間的感情,是父母無法給孩子的。我一直覺得,沒有祖輩陪伴的童年,是有缺陷的。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似乎不是父母?父母對孩子因為懷有太高期待,反而免不了無心傷害。而祖輩給你的,通常才是無條件、無緣無故的百分百飽足的愛。這種愛,會給你的人生,打上健康陽光的底色。

外婆的期待、鼓勵、教育,深深滋養了鄧紫棋。此外,家裡音樂氛圍的薰陶以及人類神秘的遺傳密碼,也是鄧紫棋能夠取得今天成績的重要原因。不過,有天賦和家學的人多了,很多人還不是浪費了?這些只是基本因素。那麼決定性因素是什麼呢?

儘早找到自己的使命,專注深耕

鄧紫棋在回復網友的一條微博里說:「幸運的是,我儘早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並決定堅持去做。音樂是我唯一唯一愛做的事。我嫁給了音樂。」還有一條:「無論對人或者對事,如果你留不同的出路給自己,原因只有一個,愛得不夠。如果你夠愛那個人或者那件事,就算你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也敢完全斷掉多條後路。比方我認定了音樂,不管以後賺不賺錢,我一輩子除了音樂,什麼都不會做。」

這段話說來似乎平平靜靜,可我讀來卻覺得盪氣迴腸。這是職業定位,更是使命。在很小的時候就找到自己的使命,是鄧紫棋人生中特別關鍵的一點。什麼是使命呢?使命就是和你的天性呼應的、你真愛的、為之負有責任的事情,它通常是唯一的。使命從人一出生就降臨,只不過有的人從未想過要找這個東西,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找但是沒找到,有的人很小時候就找到了——後面這種人特別厲害,比如鄧紫棋、李娜等。

為什麼要找到使命呢?做最愛做的唯一的事,而不是容易帶來成功和利益的事,這兩種選擇的結果大不相同,它關乎人一輩子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愛,可以使你在做事時沒有心理障礙、不需投入太多的意志,單憑情感就可以保持熱度;唯一,可以讓人像探照燈一樣心無旁騖、將所有時間精力心血,澆灌在一個地方,往深了打井。

人生太短,有時真來不及做好兩個事情。你必須堅持追隨自己內心,朝它指引的那一個方向,不念左不念右,不念前不念後,不念成不念敗,拒絕所有誘惑,靜默而堅定地走下去,以命相抵,把那事兒做出花兒來。

但是找到使命真的太難了。這是一個到處都有機會的、信息過載的時代,個人的注意力被嚴重分散,心智、定力、判斷力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這是偉大的網際網路、偉大的時代在給我們帶來巨大便利時,贈送的副產品。在這麼一個時代,特別需要定位,也需要定力。人生所有重要的事情,比如事業、婚姻,都和定位、定力有關。我們觀察生活會發現,有很多人活到四五十歲,在婚姻和事業上依然會困惑迷茫,我覺得根源一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就是定位出了問題;第二,就是今天確實想清楚了明天又變了,是定力問題。稀里糊塗地,一晃半輩子。

沒有對自己和人生的深刻認識,不會定位也沒有定力,真的很難找到自己的使命。所以,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鬆鬆垮垮、瑣碎空洞的,沒什麼滋味可捉摸。相比而言,那些很小的時候甚至在七八歲就找到使命,並能專注地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和卓越的傢伙,太厲害了。卓越,是一種生存之道。鄧紫棋就是這樣的狠角兒。

觸動你的心智

2010年7月10日,出道滿兩年之際,鄧紫棋攜帶新歌到內地,她說:「你們一定對G.E.M.這個英文名字很陌生吧?所以我希望用我的音樂介紹自己。我的名字G.E.M.代表Get Everybody Moving。這是我的目標,希望我的音樂,可以讓每個人動起來,讓聽到的人都很投入。」

在音樂領域,鄧紫棋立意很高,非常有野心。她的「目標」,讓我想起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喬布斯為什麼那麼厲害?

我覺得就是因為他的產品能觸動人的心靈、進入人的心智。傑克特勞特有一本很有名的商業著作叫《定位》,這本書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傳播過度的社會,顧客的心智非常有限。在這個社會,最有價值的資源,不再是資本資源、人力資源、知識資源等等,而是心智資源。傳播最終的目的就是:抵達客戶的心智。鄧紫棋不一定深入研究過喬布斯或看過特勞特的《定位》,她的「目標」立意高,無意中和大師契合,我想是因為:牛掰的人在做事的高度上,常會出奇地一致。Get Everybody Moving,讓我的音樂觸動你的心靈。為了實現這種目標設計,鄧是怎麼一步步做的?

靜水流深厚積薄發

2006年,15歲的鄧紫棋去參加一個校際歌唱比賽,並奪得了冠軍。在這次比賽中,她給一個叫張丹的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張覺得,這小姑娘長得倒一般,但是歌唱得不錯,還能寫——在這次比賽中,鄧紫棋是唯一自寫自唱的歌手。之後張丹一直在默默觀察她。半年後,16歲的鄧紫棋,正式成為張丹創辦的蜂鳥音樂的簽約藝人。

簽約蜂鳥音樂,使得鄧紫棋在專業化道路上邁出了穩健的第一步。這個機遇看似很偶然,其實也是必然,她對自己人生使命的清晰把握是個善因,遇到張丹是結出的善果。

張丹是個高人。你想,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未來怎樣是看不清楚的,如果不是因為慧眼看到鄧的潛質,他怎麼會連續六年將全部力量,傾注在這一個藝人身上?他們之間的聯合,是兩個第一流的人的聯合。做人要做第一流,創業之初找合作夥伴,也要找第一流的人。

張丹的高明之處,從他培養鄧紫棋的方式上也可以看出來。張丹只簽約了鄧紫棋一個藝人,迄今為止,鄧依然是「蜂鳥」唯一的藝人。在接受博客天下記者採訪時張丹說,「只做一個產品並不意味著就是風險,做很多個歌手也不意味著風險分擔,培養一個能年賺1,000萬的歌手,比培養10個年賺100萬的歌手更難得。」

這是一個非常浮躁的時代,無論是娛樂圈、新聞界、學術界還是食品領域,隨處都可以看到浮躁、短視、急功近利。在慣於催熟偶像的香港娛樂界,張丹反其道行之不急不躁,集中公司優勢資源長期堅持培育一個藝人,給她乾淨寧靜自由的環境,讓她慢慢地做音樂,而不是把她當做賺錢機器。一年前就預感鄧紫棋和《我是歌手》會有摩擦,就是因為二者幹活兒的路數是不一樣的,一個沉靜,一個喧囂,一個追求卓越,一個追求短期引爆。

再說張丹。張丹有對鄧紫棋發展大勢的清晰把握,有自己清晰的價值觀,也有正確的方法論,知大勢、有道、有術,這對一個創業者來說特別重要。這家小而美創業公司,給它唯一的藝人,做了什麼樣的積累?

首先,張丹給鄧紫棋安排了系統的音樂訓練學習多種樂器,讓她接觸了更多的國語歌曲,並制定了包括形象設計、營養、運動等在內的全方位規劃。這些年,鄧紫棋幾乎將演出、宣傳之餘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經常熬到夜裡三四點睡覺。正是因為這長期的修煉和積累,才有了舞台上的才女鄧紫棋,她能寫能唱能彈能跳、風格多樣、舞台表現力強,她國語流利,善於和人交流。綜合來看,小鄧真是不錯。一匹胸懷大志的專注的千里馬,遇到了同樣沉心靜氣的專注的伯樂,他們用七年時間厚積薄發,共同打造了一個一針捅破天的、迅速走到人心裡去的好產品——歌手鄧紫棋。

2014年5月,鄧紫棋啟動世界巡迴演唱會。從北京到深圳到廈門到杭州,一路走,一路熱浪滾滾,都熱化了。我想小鄧是不會驕傲的,一個胸懷大志的人,應該時刻保持清醒,未來的路還長著呢。跟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欄目新近鬧的那點彆扭,不算什麼。能夠跟浮躁的時代叫板,跟自己較真,能發狠走到別人心智的人,無所不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4948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