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賽博坦星球的金屬森林,還是變形金剛們的機械機體,亦或人類的各種殺傷性武器,變形金剛里總是被各種冰冷的器物所填滿,唯一的熱度大概就是廝殺時、爆炸後燃起的烈焰。金屬的碰撞,武器的狂嘯,讓變形金剛打上了「冷屬性」的內核。男孩子們愛的死去活來,女孩子們看到語塞,變形金剛的觀眾構成中,男性無疑占據大部分。我們一直以為變形金剛是男人的專屬,但變形金剛全新系列,於1月4日上映的《大黃蜂》,打破了這一性別天平的失衡狀態。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大黃蜂》絕對會讓一眾女性影迷「上癮」。原本冰冷的鋼鐵機甲,這次居然有了人性的溫度,讓人看得心裡泛起一陣暖意。

有溫度的電影,誰能抗拒。北美開畫後,《大黃蜂》即刻收穫了好評。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3%,

IMBD上萬人評價,綜合得到了7.3的高分,

可見《大黃蜂》的整體成色毋庸置疑。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讓大黃蜂這位男主角具有了人情味,蘿莉不一定要配大叔,少女和變形金剛的故事為該系列開闢了全新的敘事空間。這首先要歸功於導演特拉維斯·奈特。

因為父親為耐克公司高管,富二代的特拉維斯·奈特常常被調侃為「耐克公子」。這位不安分的富少,對電影情有獨鍾。他耗盡多年心血拍出的定格動畫長片《魔弦傳說》讓他急速爆紅,影片收穫了票房和評價的雙豐收,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這為他拿到《大黃蜂》的指導權奠定了相當不錯的基礎。

特拉維斯·奈特稱,「我一生都在追求定格動畫技術,變形金剛的魅力和定格動畫非常相似,他讓孩子們的玩具都有了生命」。

對於技術的執著,還有對於成長類型片電影元素的信手拈來,讓特拉維斯·奈特成為《大黃蜂》當仁不讓的首選導演。《魔弦傳說》中,失去父親的主角,為了緬懷家人,證明自我,榮耀家族,踏上了奧德賽式的冒險征程。這一神話敘事原型在《大黃蜂》中得到了延續和擴展。《大黃蜂》講述了流落地球的汽車人B-127與加州少女夏琳(海莉·斯坦菲爾德 飾)之間的故事。賽博坦星被攻占,B-127奉命去到地球,為汽車人建立新的家園。一場激戰後,他的記憶和聲帶系統損傷,他無法與人溝通,甚至還失去了戰鬥的能力。

他變形為一輛大眾甲殼蟲汽車,隱藏身份,被人遺忘。夏琳在汽車維修廠意外發現了這輛黃色甲殼蟲,對汽車痴迷的女孩開始著手維修,很快打火成功。

夏琳開走甲殼蟲的一刻,B-127被激活,少女和變形金剛的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一方面,我們看到夏琳與B-127的友誼逐漸深厚,從中得知了大黃蜂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大黃蜂通過調整收音機來「表達」這一技巧的起源;

導演特拉維斯·奈特花費了相當多的篇幅來展現夏琳與大黃蜂之間友誼和信任感的建立。

無疑,通過前面幾部變形金剛系列的塑造,大黃蜂是眾多變形金剛角色中,對人類最有親和力,與人類有最深刻聯繫的一個。
不管人類角色做了什麼,大黃蜂都要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也應該是有感情的,細微的,豐富的且可以打動人的。大黃蜂也應該是一個演員,而不僅僅是一個特效形象。
為了讓大黃蜂成為銀幕上最具表現力的變形金剛,特拉維斯·奈特在角色中加入很多細節。

從夏琳給大黃蜂取名字,親自維修,到一起「報復」欺壓她的同學,影迷見證了雙方關係的升溫,人與機器變成了死黨和好友。

夏琳教會大黃蜂躲藏和隱蔽,低調的生活在地球;大黃蜂幫助夏琳走出人生低谷,度過了叛逆的青春期,讓失去親生父親的夏琳重歸新的家庭,回到了人生的正軌。

不過,就像《魔弦傳說》中的主人公那樣,夏琳的成長需要經歷冒險,做出犧牲,鼓足勇氣。所以,片中,兩位對大黃蜂緊追不捨的霸天虎給兩位主角製造了足夠多的麻煩,甚至是生命的威脅。

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關於大黃蜂和少女夏琳相互幫助,共同成長的故事。 兩個迷茫,孤獨,破碎的靈魂,他們意外找到對方,相互治癒,互相補足。

這是關於他們如何定義彼此,以及大黃蜂如何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成長及發展的故事。

經歷種種磨難,在電影的最後,他變成了人們所熟知和喜愛的大黃蜂,接受了地球人類軍人的致敬,回歸了自己戰士的身份;

女孩也邁過了失去親人的坎兒,學會了接納,懂得了告別,還收穫了愛情。

這樣一個溫情滿滿的故事帶來強大的共鳴感,難怪會讓眾多影迷淚盈於睫。除了角色關係的細膩建構,以及大黃蜂的人性化塑造,影片《大黃蜂》還有一個頗為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斷在故事中出現的懷舊復古元素。導演特拉維斯·奈特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了史匹柏的經典科幻片《外星人E.T.》,

雖然我知道電影情節全部都是虛構的,但是我卻能真切的體會到電影中的情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感覺好像有人能夠窺探我的內心並且能調動我的感受。當我們講述一個原始故事時,我們應該進入這些角色出生的時代。這樣的設定更加合理。
無論是影片呈現出的色調,或者精緻的布景,都體現出濃濃的美國80年復古風。

為此,影片布景師安妮·庫爾基安和霍沃思甚至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確定擺放在主角車庫裡的老式物品。

在人物設計上,除了女主角夏琳的復古樂隊T恤外,製片團隊還親手製作了她的每件衣服,包括手工的靴子和她在電影結尾處穿的T恤,這件T恤上裝飾著許多與電影配樂有關logo象徵。影片中,夏琳喜歡的樂隊The Smiths的歌曲不斷出現,還有包括經典影片《第六感生死戀》的主題曲《Unchained Melody》,A-Ha的熱門單曲《Take On Me》,以及1986年《變形金剛》劇場版的主題曲《The Touch》。可以說,《大黃蜂》一點不遜於同樣打出懷舊音樂牌的《銀河護衛隊》,一首接一首的勁曲聯播,很容易把影迷帶回自我私密的童年或者青年時期,讓回憶與故事產生共振,引發共情。
不僅是歌曲,還有很多好萊塢經典電影的梗出現在影片中。夏琳房間牆壁上貼滿了電影海報,影片結尾,大黃蜂還做出了模仿洛奇的手勢,這些經典元素讓影片成為了將麥可•貝導演的五部電影及80年代動畫片中原始版本的大黃蜂連結起來的橋樑。如果你認為《大黃蜂》這次過於溫情,會失去部分男性觀眾,你就大錯特錯了。影片開頭的賽博坦星球混戰,

大黃蜂初到地球,與霸天虎和人類的大亂斗,以及片尾高潮,眾人與霸天虎成員反射彈和粉碎的殊死一搏絕對是不容錯過的視覺盛宴。

《大黃蜂》結合了經典的戰鬥機器人、炫酷跑車和刺激的動作場面,

同時又以細膩的感情戲,讓觀眾能夠通過了解『大黃蜂』的複雜性,從強硬的侵略性戰爭機器演變為溫柔可愛,又充滿愛心的機器人,從而對變形金剛有全新的了解,所以,《大黃蜂》開啟了全新的變形金剛時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