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8848| 2018-09-13| 檢舉

最近很火紅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號稱了電視劇貼近歷史,從服飾、髮型到清宮禮儀、規矩等等肅然相似,但是卻和歷史還有很大的距離。

上至皇上皇后,下至宮女太監,電視劇和歷史還真的是有很大的差別。這就來告訴你10個清宮劇の冷知識!

1)歷史上的富察皇后到底是什麼性格的呢?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里的富察皇后性格非常大不相同,那麼歷史呢?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孝賢皇后富察氏是鑲黃旗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雍正五年16歲的富察氏通過選秀被指婚於17歲的弘曆,並在同年7月完婚。

乾隆與富察皇后鶼鰈情深,恩愛和睦,雍正帝在世時曾賜當時還是皇子的乾隆法號為「長春居士」,乾隆在登基後將皇后所居住的宮殿賜號「長春宮」,對富察氏的情意不言自明。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ettoday

雖然富察皇后系出名門,卻生性節儉,平日素麵朝天,也不愛佩戴金銀珠寶,僅以通草絨花為飾,一次乾隆向她提及關外舊俗,感嘆先祖在創帝業時節儉,不似入關後的八旗子弟那般奢靡。

乾隆隨口的一句話,讓富察皇后銘記於心,特意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製成小荷包送給乾隆以示不忘本,讓乾隆聖心大悅,一直將這個荷包帶在身邊。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sohu

乾隆與富察皇后共生育二男二女,兩個兒子都曾被乾隆視作繼承人,可惜先後夭折,4個孩子中僅有三女固倫和敬公主長大成人。

富察皇后在太子永璉去世後,時隔7年再次懷孕,那年的元宵,乾隆沒有按慣例去圓明園看煙火,而是破例留在宮中陪伴富察皇后。後來七阿哥永琮出生,再得嫡子的乾隆滿心喜悅,但還沒來得及封他為太子就夭折了,也徹底將富察皇后擊垮。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tvmao

為了讓富察氏散心,乾隆展開第一次東巡,在出遊期間,她的情緒仿佛已好轉,和乾隆陪著太后登泰山、祭孔廟,可後來感染的風寒成了她的催命符。

孝賢皇后於乾隆十三年逝世,年方36歲,自此被乾隆懷念半個世紀,有史學家笑稱乾隆生平寫了四萬多首詩,大多都是平庸之作,但其中寫得最好的一百多首詩都與富察氏有關。

2)皇上所到之處,需要高喊「皇上駕到」?

其實在清朝宮廷內沒有「報幕」的習慣,皇上出場並不需要司儀。皇帝要到哪兒,自然有太監前去通知,皇后要在殿外跪迎跪接,嬪妃則是在宮外跪迎跪接。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yahoo

至於現代電視劇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謬誤?這是因為當年戲台上為了交代人物而形成的表演方式,後來被電視劇繼承下來。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china

3)宮女、嬤嬤的差別

首先,要強調的是宮女和嬤嬤的基本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其實嬤嬤就是奶媽,是內務府旗下人,基本只有皇子、公主才能分配到嬤嬤,而且當他們長大後,嬤嬤可以選擇返家或留在宮裡。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youtube

返家的嬤嬤,她們的丈夫和兒子將獲賜職務,甚至可以世襲爵位;留在宮裡的嬤嬤,也不會分派她們做其他工作,直接退休頤養天年,所以嬤嬤在宮裡的地位很高。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g.com

再來,宮中並沒繡房之類的作坊,刺繡、製衣由內務府造辦處承辦,是蘇州、杭州、江寧等江南織造處工作範疇,此外,北京也有繡工,而且大多數的繡工是男性。

4)宮女的分別

清宮劇里只見后妃動不動就責打宮女或打死宮女,難道宮女的命這麼不值錢?史上,后妃可拉出去責打,但若打死宮女便是一樁大罪,乾隆晚年的寵妃惇妃就因此被降等,另外,不管后妃的位分有多高,也不能處罰別宮的宮女。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hxnews

在宮裡,並非人人都會分到宮女,皇帝身邊就沒有宮女伺候,只有後宮主位的宮殿如太后和皇后(各12名宮女)、貴妃(8名)、妃(8名)、嬪(6名)、貴人(4名)、常在(3名),其他地方均不使用宮女。

她們的主要工作是針織、漿洗和提東西,灑掃等粗活則是太監的工作範圍,眼觀鼻鼻觀心是最基本的工作態度.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lutouwang

她們在服役10年左右,年屆22至25歲出宮,有的若與后妃感情較深可多服役1至2年,年長的宮女便會被稱作「姑姑」,在出宮前負責簡單培訓新來的宮女。

等到了期限,內務府大臣會向皇帝奏報已屆出宮年齡的宮女名單,然後再查看八旗中有無條件匹配的子弟,再由皇上批示指婚。若有不願出宮者,亦會安排她們每年領取內務府的份例銀子,在宮中神武門內東側的東長房「養老」,不用再幹活。

5)「辛者庫」究竟到底是什麼地方?

實際上「辛者庫」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群體,是包衣管領下食口糧人,是八旗當中身份最低微的。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lutouwang

令妃魏佳氏是內務府管領下人,她父親清泰便是管理一個管領的官員,很多宮女都出身自辛者庫,所以根本沒有必要把她們罰入辛者庫。除了宮女,宮中的馬夫、蘇拉、廚師也是出自辛者庫,世世代代住在皇城之內,紫禁城之外,白天進宮當差,每個月還有少量的糧餉和補貼。

6)妃子們的自稱

劇中妃子自稱「本宮」,但在真正的清宮裡,嬪妃們真的是自稱「本宮」嗎?清代的皇公貴族會自稱「本王」和「本爵」,但后妃的自稱在一般情況下是「我」,在皇帝面前是自稱「奴才」。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jushuo

宮女在稱呼嬪妃時,應是連同位分和「主子」或「娘娘」一起稱呼,比如「皇后主子」、「嫻妃主子」,而非《如懿傳》里的「主兒」。

7)《延禧攻略》乾隆皇帝的身世一直沒有得到確認

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轍,清代建立非常完善繁雜的系統,若要修訂《玉牒》需依據宗人府檔案、內務府檔案、宮中檔等等十幾類相關檔案數年的記錄。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elle

宗室的阿哥幾時出生、生母是誰、接生的產婆是誰、乾隆如何納漢妃、讓誰操辦、給予漢妃家人什麼待遇等等均有清楚記錄,且還有王府長史、族長之類的第三方人士查驗,能讓後人一目了然,篡改的難度不言自明。

8)妃子皇后自殺

《延禧攻略》里先有怡嬪上吊,後有富察皇后跳樓,可是在皇宮內院自殺是被允許的嗎?在宮裡自殺是大罪,乾隆初年編定的《欽定現行宮中則例》就明文規定,宮女使用什麼方式自殺,就會有相應的懲處,即便是受了天大冤屈,一旦自殺便會連累全家。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mangguozhu

在嘉慶朝,有一個宮女自盡身亡,其家人就被發配邊疆做苦差,即便內務府大臣提出宮女的父親年事已高,嘉慶皇帝仍維持原判。

9)後宮不能干政

《延禧攻略》里繼後手握百官貪贓枉法的證據,這絕對是非常錯的。清代的后妃幾乎可以說是與世隔絕,她們的信息來源是宮門抄(即學習報紙)以及宮女太監之間傳出來的消息,難以了解到外界的事物。

【還原歷史大解密!】10個《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の冷知識, 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

圖片來源:uzbzw

后妃手邊能用的人均是內務府指派的,僅能照顧生活所需,完全無法打聽大臣罪證。

10)清朝滿人的名字

在清代,滿人均有稱人不舉姓的習慣,比如:和珅、鰲拜,而不會稱他們作「鈕祜祿和珅」或「瓜爾佳鰲拜」。另外,根據《八旗滿洲氏族族譜》顯示,所謂的輝發那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那拉」前面的兩個字是地方名,比如輝發那拉就是輝發地方的那拉氏。

部分文字來源:sinchew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9507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