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和漫威:一杯敬理想!一杯敬現實!

龍的傳人| 2018-04-05| 檢舉

隨著《黑豹》在國內院線的排片量慢慢減少,預示著這部已經全球累計超過12億美元的大片,開始退潮。過不了多久,電影便會下映了。這部電影我看了後,最大的感觸就是「黑人文化的表達」,很新奇,卻也很乾澀。但這並不影響迪士尼和漫威在票房上的影響力,國內外評價褒貶不一。而作為DC粉或者說半DC粉的嘲諷卻久久不能停息,「漫威就只會拍這種爆米花電影」、「什麼內涵都沒有,就是一部邊緣政治文化電影」等等形而上的評論接踵而至。

這也又引回了兩家公司在電影上老生常談的問題——到底誰的電影口碑更好,更具有深刻內涵?下面我抽樣對兩家的電影進行客觀的論述(單論觀影感受,小編前期已經對兩家其他方面進行過討論)。

DC

ONE 諾蘭三部曲

可以說在諾蘭還沒有對蝙蝠俠電影重啟之前,DC和華納拍的電影都是絲毫沒有深刻主題思想的,就是最純粹的超級英雄電影——超級英雄抓超級罪犯。但是諾蘭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三部曲是關聯了恐懼、人性、信任、希望、信仰這五個深刻人生命題的電影精華,從認識恐懼到戰勝恐懼,再到利用恐懼;從小丑的癲狂隱射人性的貪婪、自私、醜陋;從貝恩的人生經歷來拷問希望與絕望,以及信任與信仰;這一切無疑將最簡單的超級英雄電影升華了,DC和華納也從三部曲中看到了DC超級英雄電影的未來走向,然而,這種希冀就像貝恩荼毒哥譚人民那樣,讓所有人尋找一把一直攥在最高統領手上的關閉炸彈鑰匙。諾蘭的蝙蝠俠就像專屬的小城堡,它無法串聯DC的電影宇宙,但依然釋放著光芒指引人去尋找,最終導致迷失。

TWO 超蝙大戰

超蝙,在電影院看的時候由於剪輯問題和整部電影呈現暗黑色彩,被觀眾罵的狗血淋頭,從而忽略了電影本身所展現的。電影上映時隔半年左右,扎導推出了導演剪輯版,該版本長達182分鐘,不僅還原了很多細節讓影片更加飽滿,還對超蝙之間的戰爭給出了合理解釋。其實,這部電影不僅反映了超級英雄之間的矛盾,也反映了人們對超級英雄既愛又恨的矛盾情感。而反派盧瑟的那句:「如果神是全能的,那麼他就不可能完美。如果他是完美的,那麼他就不可能全能」,與超人飛去哥譚時對露易絲說的:「如果沒能勸服他,那他今晚就只能死,沒人能一直做好人」兩者間相互襯托的恰到好處,這體現了一種唯物辯證的哲學世界觀。而影片精彩的地方並不在於最後與毀滅日的大戰,而在於傑西.艾森伯格扮演的盧瑟一步步精益求精的策劃,艾森伯格也將盧瑟的聰明、陰狠、神經質演繹的淋漓盡致。雖然,超蝙和解居然因為一個名字讓人覺得很突兀,但其他方面,這部電影已經很不錯了。

THREE 正義聯盟

正義聯盟我期待了很久,但是最終讓我失望而歸。也同時在期待導演剪輯版能出現,可是等了快一年了,導演剪輯版依然只存在媒體的撲風中影中。其實這部電影,先不論剪輯的怎樣,從故事情節上,就已經沒有深度可挖掘。沒能出現的綠燈、強行復活的超人、和佐德將軍有著同樣改造地球情結的荒原狼、強行組建的團體,都讓這部DC的「旗艦之作」大失水準。有人將影片的失敗怪罪到喬斯·韋登的頭上,認為他亂改扎導的電影,其實就算他不改,我想也只是一部合格的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任何深度可言。DC劇場版動畫《正義聯盟:戰爭》是比較符合漫畫原著的,而且每個人物的出場時間、過渡都拿捏得非常之好。而這部電影與新52的正義聯盟相去甚遠,並且最能提升電影深度的「鋼骨自我救贖之路」沒有播出,整部電影讓鋼骨成了一個雞肋。而最後超人的出現,則讓所有成員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個人就能解決的戰鬥,為什麼要組團?

小結:DC其他電影我並未在這裡進行詳細討論,因為並沒有討論的價值。《超人:鋼鐵之軀》就是一部「父親熬的雞湯」,即便編劇是我們的大神諾蘭,但很顯然,諾蘭並沒有對這部電影傾注太多。而《神奇女俠》除了蓋爾加朵那驚為天人的容貌和身材,其他的故事情節也略顯老套,而女俠的那句:「我相信愛!」真不知道該說太過聖母還是太矯情。《自殺小隊》似乎從頭到尾也沒有看出和DC電影宇宙有什麼關聯,劇情完全呈現另一種局面,萊托少爺的小丑雖然很驚艷,也能看出似乎想打造屬於自己的小丑,但模仿的痕跡還是很重。小丑女非常到位,可依然撐不起劇情,真是應了那句話:「最好的小丑女沒有遇到最好的小丑(希斯.萊傑)」。

漫威

ONE 鋼鐵俠系列

這是漫威崛起的大功臣,也是現今漫威人氣最高的角色。小羅伯特.唐尼不論是形象還是氣質都是非常符合角色本身。但《鋼鐵俠》系列只是爆米花電影嗎?如果你真的看懂了,我想除了炫酷的特效外,應該還有發人深思的現實問題。《鋼1》中斯塔克只是軍火商,這裡面鋼鐵俠用一句玩笑話諷刺了美國在全球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在去演示完最新的飛彈後,斯塔克說了句:「祝願世界和平」,然後,卻又嘀咕了一句:「若真的和平,那我就失業了」。而自己的合伙人斯坦在反應堆前的那句:「我們就是軍火販子,我們所做的就是為了維護世界秩序」,更是反映了現實中美國一心想控制世界局勢的野心。在《鋼2》中這樣的現實駁論更是愈演愈烈,我想觀眾都不會忘記斯塔克在軍事委員會的那一番言論,雖然是台詞,卻是對現實問題的駁斥。《鋼3》雖然沒有前兩部那樣深刻的主題,但生物科技給人帶來的煩惱也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整個系列圍繞軍事、科技、人工智慧、生物科技、高端技術、商業競爭等現實問題給人帶來的沉思去描寫,只是我們更多的人關注特效罷了。

TWO 美國隊長系列

整個美國隊長系列像諜戰電影、也像懷舊電影,而美隊也一直在過去和現在無法調和的矛盾中掙扎,從一名有著強烈愛國主義的青年變成了國家的超級士兵,在為國奉獻最終被冰封七十年後,卻發現自己依然還要戰鬥。這從現實生活中可以體現在美國對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問題上來,我們都知道美國現役軍人是現今依然參與真實軍事活動和戰爭最多的人,很多美國軍人都有厭戰情緒,因為退役後沒有體面的工作,但有著難以治癒的心理疾病,都讓美國軍人成了特殊的一類,而美國隊長系列以美國軍人的視角觀看社會的殘酷。《美隊2》中政府的陰謀讓美隊心灰意冷,而自己孤身一人,身邊的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相信,曾經的摯愛慢慢老去,而最好的朋友巴基也成了殺手。這種打擊是致命的,也是殘忍的。所以,《美隊3》中美隊對巴基的不離不棄,以及主張民主自治,不簽訂《索科維亞協議》的固執是情有可原並可以理解的。從1開始的小試牛刀到3的高潮迭起,美國隊長系列無疑是鋼鐵俠之後又一成功的代表作,而它所聚焦的是政府與超級英雄之間的關係,這很符合現實中政府機構對某些軍事機構和紀律部隊的控制。

THREE 復仇者聯盟系列

復聯繫列可以說是漫威電影中對「外患」的另一種解讀,在自家英雄的「內憂」還在「隱隱作痛」的同時,又摻雜了地外生命的入侵,復聯1中洛基的出現給了超級英雄組團一個非常好的理由,鋪墊也非常合理,在大家還在各自為戰的時候,洛基讓他們為了共同利益而戰。而復聯2,人工智慧的大戰更是可以看成現實社會關於機器人與人類之間關係的一場博弈,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機器人有著和奧創那樣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那麼我們該如何和他們相處?而我們並沒有鋼鐵俠、美隊、雷神這些超級英雄保護著我們。復聯3雖然沒有上映,但是從預告片來看,漫威一改以往的詼諧幽默,走「史詩級」路線,雖然從現在看來,是滅霸為了收集宇宙寶石而來,但我想依然有逃不開的現實命題存在。

小結:漫威的電影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爆米花式的罐頭產品,但這是由於特效被放大了而已,並非華而不實的超級英雄電影,裡面有很多關於現實問題的思考。而且,漫威在影片路線的擴展上,比DC更具有廣度,思考的角度也比較新穎,校園青春、搞笑幽默、微觀世界、奇異魔法等等,都為漫威在今後的發展中給予了更多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漫威能在十年間飛黃騰達的原因。

總結:還是那句話,DC更趨向於完美的人設,而漫威則更注重角色個性的塑造,讓其更加符合現實。因此,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並不是只注重某一個點,而把它放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8858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