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最美的樣子,或許就是放下傲慢與偏見!

ShaDoW| 2018-03-28| 檢舉

平凡生活中自然有不平凡的東西——比如愛。

《傲慢與偏見》可以說是一部十分唯美的電影。在英倫田園生活的背景下,紳士和淑女之間酸澀和甜蜜,真心是那個時代(故事中)難以描述的溫馨和純凈。

作為十九世紀初,生活在英國一個牧師家庭的簡·奧斯汀來說,描寫生活是最接近現實主義的。《傲慢與偏見》在1813年完成,是簡·奧斯汀的第二部作品。

最初,簡·奧斯汀的作品並沒有大量銷售。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她的作品在英國文學中的地位也越顯重要。

電影《傲慢與偏見》(2005版)是最接近原著的一部影視改編,也是最受觀眾喜愛的一部。在該片中,將簡·奧斯汀的現實主義融會貫通,向人們再次展現了19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和純美真實的家庭文學。

這部電影改編的成功,不僅僅讓我們體會到了英國田園生活中男女青年對愛情追求的含蓄又熱烈。同時,故事的語言風格和唯美的配樂,會讓我們沉浸在一片和諧溫馨的氣氛中。

更為難得一見的是,該片的整體拍攝都選在了英國外景地,歷時11周。擔任該片導演的是喬·懷特,《傲慢與偏見》是導演喬的處女座,他也因為此片而一舉成名。

簡·奧斯汀畫像

全部選擇外景地拍攝,是喬為了真實地反映出小說中那種淳樸自然的生活環境。同時,喬這樣做也是為了能讓演員在真實的環境中更融入故事情節,以便放鬆、自然地完成表演。

《傲慢與偏見》的成功證明,這種規模的電影完全採用外景地是可行的。因為環境造就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背景,所以演員們也都十分投入,在拍攝休息期間,他們都沒有去拖車休息而是自然的走到屬於自己角色的臥室。

影片中故事主角伊麗莎白·班納特是由英國驕傲盛放的「玫瑰」凱拉·奈特莉飾演。在這個富裕的小地主家庭中,伊麗莎白在五個姐妹中排行老二。同時,在她身上也表現出了活潑、聰明和機智。

伊麗莎白對很多事情極有主見,她從不屈服於世俗的枷鎖。正是這樣,在伊麗莎白身上的伶牙俐齒和倉促下結論讓她常常「誤入歧途」。

而這部影片,也將圍繞伊麗莎白如何突破個人缺陷和追求幸福道路上出現的困難展開描述。

和伊麗莎白相比,她的姐姐珍·班內特就顯得善解人意許多。珍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處想就能排出萬難。這也是她最後能和賓格來先生化解誤解和艱難結尾夫妻最好的證明。

姐妹二人的母親一直希望她們能有好的歸宿,嫁到好的人家。恰好此時新來的鄰居賓格來先生和朋友達西打破了兩位少女的平靜生活。

達西先生有著豐厚的家資背景,他外表英俊,但性格內斂。因為性格上不善與人相處,而導致他常常被人誤會。

達西對善良的伊麗莎白產生了好感,但是伊麗莎白卻認為達西有著不可一世的傲慢。她對達西的傲慢存在著偏見,而感情的事是需要時間證明的。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達西的行動讓伊麗莎白漸漸覺得他也有著善良的一面,於是二人從偏見走向婚姻。

當然,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也存在著原著作者簡·奧斯汀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作為現實生活的描寫,故事人物自然不能免俗。奧斯汀通過達西對伊麗莎白的婚姻強調了,幸福婚姻必須建立在男女雙方愛情的基礎上。

相比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先壞後好,珍·班內特對賓格來的感情是先好後壞。二人從互生情愫到產生誤解關係危在旦夕是一個過度。來向觀眾揭示了兩個人性格上缺陷必將在愛情中產生分歧。

雖然珍和賓格來最後走向了婚姻的殿堂,此處既體現了二人愛的結合也暗示了二人因為性格上的優柔寡斷會造成他們日後生活中的諸多考驗。

兩個無比驕傲的人或兩個軟弱的人在一起,終將發現各自的「愚蠢」,而愛情才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只有兩個人放下傲慢與偏見,幸福才會到來。

該片不僅在場景和畫面上做到了唯美,同時整場的愛情配樂也是最為讓觀眾震撼的。

在影片中,多次出現了柔和的鋼琴伴奏和小提琴圓舞曲。影片開始第一次出現主旋律的畫面是女主伊麗莎白在柔和的陽光下捧著書穿過曬滿白色被單的院子向屋中走去。

這一段畫面的背景音樂是恬靜優美的鋼琴伴奏,並且在節奏中運用了很多三連音,音樂節奏的快慢正好契合伊麗莎白獨立有主見的個性。

當五姐妹得知賓格來要參加鎮上的舞會時,背景音樂加強旋律變得輕盈歡快。隨後就是出現在舞會上悠揚的圓舞曲,背景的音樂節奏依然運用了突出的三連管弦重奏。

很快故事在另一場舞會上,畫面上映了達西邀請伊麗莎白跳舞的場景。此時的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誤會還很深,此時背景音樂是小提琴。小提琴不停地在高低音階間轉換,就好比二人在跳舞時的對話。

音樂是有靈魂的,會體現一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

當伊麗莎白和達西互相討論各自生活中的習慣時,此時的片配樂以單獨的小提琴單樂為主。但是當提到喬治將軍(故事唯一反派)時,此時的背景音樂加上了大提琴伴奏。此時的影片人物都在沉默,而音樂正好展現了伊麗莎白和達西之間的矛盾——一個看不清事實真相,一個極度希望被理解。

而這些在故事中充當重要「角色」的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音樂家達里奧·馬利安那利創作。其實早在該片開拍之前,達里奧就已經完成了該片的大多舞曲。

達里奧將鋼琴曲與弦樂之間和諧地融會出一篇抑揚頓挫、時而恬靜,時而奔放的音樂詩篇。也恰恰有了這樣的配樂,才使得整部電影更加唯美、生動。

當然,單憑配樂是遠遠無法讓影片活起來的。這《傲慢與偏見》中還運用到了極具個性的幽默語言。

從電影改編角度來講,西方改編的電影大都保留了原著中詼諧幽默的語言。《傲慢與偏見》原著中,簡·奧斯汀就運用了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推動故事節奏。

當然,人物語言的幽默更能顯現出人物個性的鮮明,且極具戲劇性的反諷構思。在該片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和幽默詼諧來讓現實對人們的主觀意識進行嘲諷。

故事中這種荒誕的真理和滑稽超出了人們看待事物的觀念,也體現了做了對現實生活的深度思考。

《傲慢與偏見》在華麗的音樂聲中,在幽默的對白中,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愛情——純潔到一塵不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8788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