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里的燕赤霞,絕對能在香港武俠片經典人物史中排上號——他雖是一名降妖除魔的俠客,又與傳統意義上那種正義凜然的大俠有些不同。別看他外表凶神惡煞,但也有凡人軟弱的一面,因為人性流露,他最後放棄了殺死聶小倩的念頭,是個既仗義執言又帶點兒 【悲情】 色彩的人物。而燕赤霞的扮演者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香港著名的老戲骨午馬。
午馬本名馮宏源,1942年出生於天津,年少時在廣州生活。17歲時,午馬又隨家人移居到了香港,後來加入了由邵氏創辦的南國實驗劇團,和羅烈一起成為第一期學員。就連鄭佩佩,陳鴻烈和岳華這樣的邵氏老演員都要稱呼他一聲「師兄」。
青年時期的午馬
在邵氏時期,雖然午馬常常出演電影里的男四號,男五號,但很多邵氏一線男星的拍片數量,還比不上他。
午馬和鄭佩佩
午馬最擅長扮演的就是反面人物,富家老爺,市儈小人物和擁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人物。他最出彩的角色除了有讓他拿到金馬獎最佳男配的燕赤霞以外,還有《刀馬旦》里的戲班班主,《鍾馗嫁妹》里的鐘馗,《笑傲江湖》里與好友高歌一曲《滄海一聲笑》之後便攜手共赴黃泉的劉正風。
除此之外,就是另外兩個讓他提名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角色:一個是《執法先鋒》里元奎的父親,另一個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里一心效忠清廷的老太監丁公公。
談起演員的責任問題,午馬曾這樣說過:「作為一個演員來說,就是要全心全意把戲演好,戲能爛,不過角色不能爛。」2012年,將「演好戲」作為自己的職業道德標準,並向來認真遵守的午馬終於在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影帝殊榮,此時的他已經70歲高齡。
午馬不只是演員,同時還編而優則導。
1968年張徹導演帶隊去日本去拍《金燕子》時,副導演熊廷武因為簽證出了問題而無法出境,於是午馬以不收取報酬作為條件,自告奮勇地要求張徹給他擔任副導演的機會。一開始,張徹對他的能力還十分懷疑,結果午馬的表現反而讓他大為滿意。就這樣,午馬成為了張徹最信賴的副導演之一。兩人的合作從1965年的《蝴蝶杯》開始,一直到了1977年的《海軍突擊隊》。而午馬也從劇組並不起眼的小演員,做到了張徹的「聯合導演」。所以不難理解當年張家班弟子為師父賀壽而拍攝的《義膽群英》,午馬為何是導演之一。
《義膽群英》時期張家班合影
跟隨張徹的日子裡,午馬不僅要幫他分擔導演工作,還兼任了表演指導。因為午馬曾經系統性地學過表演,看演員看得准,所以張徹為自己招募新人時,常會以午馬的意見作為參考。姜大衛就是在午馬的肯定下進入了張徹的劇組;當年狄龍前來劇組試鏡時,因為普通話不過關,險些錯失機會。是午馬的耐心鼓勵和教導,最終使他得以被錄用。事實證明午馬的眼光是獨到精準的——後來的姜大衛,狄龍成為了張徹電影里的「黃金搭檔」,在香港武俠功夫片領域風光馳騁了數十載。
因為與石天關係甚好,所以「新藝城」成立初期,午馬也有參與,他還為《滑稽時代》,《歡樂神仙窩》擔任過策劃工作。不過80年代午馬合作最密切的,還是洪家班和成家班。早在洪金寶做武行的時候,兩人就已經相識,後來經過多次合作後成為好友。有一次午馬和洪金寶在台灣拍戲時相遇,閒暇時聚在一起講起了鬼故事。雖然這只是一次不經意的聊天,卻啟發了《鬼打鬼》系列的誕生。《鬼打鬼》在上映之後大獲成功,於是又有了後來的續集《人嚇人》和《人嚇鬼》等等。
《鬼打鬼》里午馬的客串演出
午馬的眼界十分開闊,無論是由他擔任導演、編劇的電影作品,還是由他擔任策劃的電影作品,涉及的題材十分豐富廣泛: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喜劇類型的《表哥到》,《智勇三寶》,靈幻類型的《畫中仙》,《驅魔道長》,文藝類型的《龍的心》,都市武打動作類型的《皇家師姐》,《神勇雙響炮》,還有武俠功夫類型的《黃飛鴻之鬼腳七》,《舞台姐妹》和《馬戲小子》等等。
午馬和元華
1990年,午馬和吳宇森不約而同改編了《刺馬》,吳宇森拍出了《喋血街頭》,而午馬則拍出了同樣悲情的兄弟情電影《西環的故事》。
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有什麼電影是午馬做不了的。
據熟悉午馬的人回憶,午馬為人處事謙遜禮讓,即使他已經創造過難以數得清的顯赫榮耀,但他從不邀功搶功,還常常將聲譽讓與他人。正可謂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2014年2月4日,這個「常演壞蛋的老好人」(台灣女作家玄小佛語)因肺癌晚期在香港病逝,享年72歲。在葬禮上,洪金寶,成龍,岳華,曾志偉,唐季禮,石天,還有一直都將午馬視為「貴人」的狄龍,姜大衛親自為他扶靈,足以說明了他在香港演藝圈裡有著多麼高的地位和輩分,有多受同行們的尊重。
午馬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不僅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經典佳作,也留下了許多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角色。這一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時代的面孔,應該被銘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87767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