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生了勁寶後,全心的照顧孩子,尚未正式復出工作。今天ELLA貼了一張守貼上藥膏的照片,說自己得了「媽媽手」。
今天凌晨,突然曬出的一張照片,讓不少網友心疼,感嘆做母親的不易。
照片中,Ella的左手腕被紗布包裹著,並配文:「傳說中的媽媽手啊,但每一個自己的寶貝就是讓人愛不釋手啊」。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當母親的不容易,不過也有些網友開玩笑的評論道,還有「媽媽黑眼圈」,「媽媽腰」,雖然很愛自己的小寶貝,但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適當休息不要太疲勞。
ELLA在微博寫道:「傳說中的媽媽手啊,但每一個自己的寶貝就是讓人愛不釋手啊~認同請按贊」並寫下「媽媽真偉大」「當媽媽就是要有媽媽手啊!」許多照顧嬰幼兒的媽媽,都會因為長時間的抱小孩、次數頻繁的擠奶,手腕容易受傷,嚴重時後甚至會酸疼的沒有力氣,這就是俗稱的媽媽手,ELLA這段時間也是忙著親自照顧小孩,媽媽手自然也躲不過了。
許多當媽媽的粉絲也都心有戚戚焉的跟ELLA分享,表示不只是媽媽手,媽媽還會腰酸背痛、無法好好睡一晚的熊貓眼、還會神經質彷佛常聽到孩子在哭,還有許多粉絲要ELLA可以跟老公輪流帶小孩,才能有適度的休息。還有粉絲說,媽媽手之後,媽媽就會練就了二頭肌了!!!!
媽媽手的發作原因
手腕靠近姆指的根部肌肉隱隱作痛嗎?小心是「媽媽手」找上身了!俗稱的「媽媽手」其實是發生在拇指背側的一種「肌腱滑囊炎」,其發炎的原因就是肌鍵在滑囊中過度磨擦,原本好發的族群是經常使用鍋碗瓢盆的媽媽們,但不少年輕人因長期使用滑鼠跟鍵盤,也紛紛發作求診,嚴重者疼痛會越過拇指根部的骨頭向手肘延伸,導致無法出力握使物品,不可不慎。

GreatDaily
媽媽手的好發族群是慣用廚具的家庭主婦,及經常使用滑鼠的年輕人
(source: myhealth.alberta)
預防媽媽手的伸展運動
「媽媽手」患者通常必須接售醫生開的口服或塗抹的降發炎藥,並接受超音波或雷射的復健的治療,甚至必須將類固醇注射入滑囊中減緩發炎。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有媽媽手發作風險的族群,在從事反覆的手部運動前,應對肌腱按摩10-20次,並進行以下五種運動:
反向伸展
掌心朝上,用拇指尖碰觸小指尖,保持這個姿勢6秒後鬆開,反覆10次。
手腕伸展
掌心朝下,另一隻首按住手背往後扳,保持15-30秒;掌心朝上,另一隻手按住掌心上緣向後扳,保持15到30秒,反覆各練3次。
屈腕運動
掌心握住飲料罐(需裝滿),向上彎曲手腕,然後慢慢下降,回到起始位置,可做2組各15次。
腕側運動
手掌側立,拿一個湯匙,手腕彎曲,拇指向天花板伸展,再回到原本位置,注意過程中不可移動前臂。
手腕彎曲
掌心朝下,手中拿飲料罐(需裝滿),向上彎曲手腕,然後慢慢下降,回到起始位置,可做2組各15次。
握力訓練
用手指捏緊柔軟的橡膠球,保持擠壓5秒鐘,練習30次。
手指伸展
將橡皮筋套在手指外側,用手指的力量將橡皮筋撐開,練習2組15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5329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