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真的比中國電影強麼?看看這些對比你就知道了
近來,伴隨著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國內的上映,令不少影迷又探討起印度電影和國產電影究竟孰強孰弱的這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簡單的用一兩部電影的對比就去斷定哪個更好,應該從兩國電影的市場表現和藝術價值兩方面進行對比。
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兩國電影的票房表現。
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457億人民幣(67億美元),印度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為(21億美元)。
在總票房上,中國電影市場無疑是占絕對優勢的,但有人會質疑國內市場主要依靠好萊塢,而印度電影市場都是本土片。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個數據,2016年國產電影的總票房為266億人民幣(39億美元),依然領先於印度市場的總票房。
下面我們再來比較一下中印電影,在歐美市場的反響。
印度口碑最好的電影《三傻》在北美的票房只有600萬,《摔跤吧,爸爸》為1200萬,目前印度電影在北美票房最高的是《巴霍巴利王2》,影片目前的票房為1600萬(這已打破了印度電影在北美的票房紀錄,該片最終票房會在3000萬美元左右)
下面我們再看看中國電影在北美的票房
國產電影在北美票房最高的為《英雄》5300萬美元,(《臥虎藏龍》的票房更高達1.28億美元,然而該片製片方為好萊塢公司,未算在內),此外中美合拍的《長城》票房為4500萬美元。
對比完了票房,我們再來看看兩國電影在國際上的獲獎情況。
電影界最著名的獎項就是美國的奧斯卡和歐洲三大電影節,首先我們來比較下奧斯卡獎。
兩國的電影在奧斯卡獎上的收穫均為零。
《臥虎藏龍》雖獲得最佳外語片,但製片方是好萊塢公司。
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則是英國製片方、英國導演、英國幕後團隊拍攝的一部印度電影,其性質和同樣拿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末代皇帝》如出一轍。
兩國各有一位影人拿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印度是大師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中國是成龍。
在偏重藝術電影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上,中國電影的獲獎次數遙遙領先,單是三大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就拿了13次(具體獲獎情況如下),而印度電影在三大電影節上只獲得了一個獎項,即2001年《季風婚宴》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影片。
從以上這些數據對比來看,中國電影無論是在市場還是在藝術領域都不輸於印度。
其實,許多觀眾之所以認為印度電影一定比國產片強,在這其中有一個觀影量的問題,作為中國觀眾接觸最多的就是國產片,而近年來的國產商業片中爛片數量太多,這也導致觀眾對國產片感到失望。
相反能引進國內的印度電影,通常都是印度電影中最優秀的作品,而大部分觀眾除了阿米爾汗的三部電影和《巴霍巴利王》外,又真正看過多少印度影片呢?
當然,現在的印度電影依然有許多值得國產影片學習的地方,要使國產電影有進步我們在虛心學習的同時也不能過於妄自菲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盤點控 的精彩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