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眾對影視劇的注意力逐漸向幕後轉移,觀眾不僅關心在電視機上、電影院裡看到什麼,也對幕後工作產生了好奇。於是一些開機照、幕後照、片場照紛紛曝光。
早前「宇宙最強」53歲的甄子丹和55歲的「逆齡男神」劉德華,因在新戲《追龍》分演「跛豪」及「雷洛探長」,兩人和其他主要演員一起出席電影《追龍》在屯門青山寺的開鏡儀式。從影片的前半部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開鏡儀式是蠻大場面的!
現在的華語影視圈中,但凡新片(劇)開拍,必有「開鏡儀式」,也就是選擇個良辰吉日,搞個拜神儀式。一般來說,開機儀式上,用於供奉的案桌都用紅絨布遮蓋,桌上供奉關帝,兩旁是香爐和上供的烤乳豬及鮮美水果。通常將攝影機用紅布蓋住,然後由劇組主創依次上香拜神,最後掀開機器的紅布,宣布開機。
據說,這個程序最早來自於對「劃片」的恐懼。所謂「劃片」,是指早年膠片時代時,攝影機裡的膠片在拍攝時被裡面的零件意外劃傷。如果發生「劃片」,將給劇組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機器劃片又不可預計也難以預防——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紅布蓋住攝影機「鎮邪」。除了開鏡儀式,演藝圈還有一些習俗與禁忌。
今天就先讓小菲為大家揭秘一下拍戲有哪些特殊禁忌,然後再去了解更多有關開鏡儀式的流程。
一)演藝圈習俗與禁忌
1. 開鏡儀式 | 好的開始,成功的一半
有沒有看過在電影及電視劇開拍前的開鏡儀式上燒香拜神切燒豬?老闆、導演、演員及幕後工作人員都會一同燒香拜神,祈求拍攝順利,然後將燒豬一刀由頭切到尾,表示好頭好尾。所以無論參與拍攝的人是來自什麼國家、有什麼宗教信仰,他們在香港都需要入鄉隨俗。
不過電影比電視劇更加注重開鏡儀式,他們都認為儀式是影響票房的成敗之一。早前《無間道》系列,老闆林建岳不但邀請泰國的白龍王來港主持《無間道》及《無間道III》的開鏡儀式,更為此日子揀良辰吉日。《無間道III》開鏡當日掛起三號風球都仍然照樣舉行儀式,免得壞吉時。 加上電影到泰國取境,所以幕前幕後一同到泰國拜會白龍王,並將開鏡儀式移師當地舉行。
2、拍鬼片 | 必須封利是,求心安理得
一直以來,靈異電影都是香港電影中重要的類型之一,殭屍片、靈幻片、驚慄片、鬼片更是長拍長有。中國人凡事講求意頭,所以當要拍攝一些「意頭不好」的場面,或要到一些與死亡、病痛有關的場地拍攝,如墳場、醫院或殯儀館等,不管是實景或搭景,幕前幕後上上下下都會收到利是一封,作消災用,以求人心平安,順便圖個彩頭!就連較早前由黃精甫執導、劉德華及張學友主演的《江湖》在香港的著名鬼屋——西環高街鬼屋拍攝時,各人亦收到紅包以求心安。
此外,如果某演員要在戲中扮演死人、垂死病人、昏迷病人又或其照片要被用作靈堂相或墓碑相等,也會得到紅封包,以沖淡因不吉利的感覺而為演員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縱使如此,很多鬼片在拍攝期間,還是常常傳出工作人員撞鬼或遇怪事等言之鑿鑿的新聞。
另一個影圈中有趣的禁忌,就是電影人飲茶時不飲香片。「香」字及「片」字,在廣東話裡分別有「死亡」及「電影」的意思,「香片」即意指電影會在票房上失利。為免自己的一番心血會因為這小小不好意頭的舉動而付諸流水,電影人對飲香片就絕對避忌。
還有,拍攝期間,若拍攝地點在酒店旅館這類的地方的話,劇組都會在房間裡放上一些佛教物品。所以常常能看到劇組人員居住的房間門上會貼上一些和佛教有關的圖,這樣做還是為了保佑拍攝順利進行!
3、 頭髮 | 運氣之兆,不容隨便改動
還有一個禁忌是與頭髮有關。中國人一直相信,人的頭髮長短與其運氣是有直接關聯,如果某演員一直是留長髮,要是突然剪短就會帶來不好的運氣。其中最為人所談論的就是國際動作巨星成龍。自從在影圈走紅後,成龍的頭髮一直長及肩膊,但在1987年拍攝《龍兄虎弟》時,剪短了頭髮的成龍就在南斯拉夫拍攝外景時發生意外,頭部受傷並昏迷不醒。
及後當成龍痊癒後,其契爺兼電影監製何冠昌曾表示,以後成龍未得批准,不得隨便剪髮,所以當年成龍長髮及肩的髮型維持了一段頗長的時間。 香港電影圈有個普遍現象,就是當紅男藝人很少大幅度地改變髮型,例如黎明、劉德華、梁朝偉等,其中憑《古惑仔》系列裡束長髮演陳浩南一角而紅遍東南亞及日本的鄭伊健,其長髮一直保持了接近十年之久。
順道一提,男藝人除了注重髮型,還非常顧及他們的指甲。有說男藝人若將尾指的指甲留長,就能保持他們的好運氣。下次,大家大可以細心留意一下,有哪些香港的男藝人的尾指指甲是特別長,然後再看看他們是否都是當紅炸子雞!
4、 改名 | 不怕生壞命,最緊要改好名
很多中國人對堪輿、術數、風水等深信不疑,特別是從事「偏門」的電影人,就更為熱衷,改戲名、到什麼地取景等都很考究。說到改戲名,就不得不一再提提近年香港的大熱片《無間道》系列。有說《無間道》原名為《無間行者》,但後來老闆聽從白龍王的意見,將戲名改為《無間道》,最後電影大收特收,票房收入高達五千七百萬港元,同時更獲獎無數;故隨後的《無間道》前傳及第三集,亦聽取白龍王的意見,分別改名為《無間道II》及《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除了改戲名,藝人改藝名以求好運氣、好人緣,更是香港電影圈中常見的事。例如大家熟悉的成龍原名陳港生、劉德華原名劉福榮、陳慧琳原名陳慧汶、關之琳原名關家慧及舒淇原名林立慧等。今日,他們全部都是香港影圈中獨當一面的巨星,不單止入行多年依然片約不斷,而且支持者甚眾。
5、其他禁忌
此外,電視劇開拍時,攝像師的鏡頭箱、墊腳箱,男演員坐得,女演員卻是萬萬坐不得的。原因要追溯到早年的戲班,凡戲班的旦角,不論是男是女,都不能坐衣箱、盔箱。因為衣箱內裝有王衣,盔箱內裝有王帽,被「陰人」坐了就大不吉利。代代相傳後,就變成了劇組裏女演員不能坐鏡頭箱、拍大片時女藝人不能坐墊腳箱了。有這樣的規矩是因為有一個迷信的說法,女性屬陰,男性屬陽,所以女性坐鏡頭箱會讓鏡頭失(濕)焦。為了保證拍攝質量,自然就不允許女性坐鏡頭箱了!
二)影視劇組開鏡儀式必燒香拜佛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開拍時都會有一個開鏡儀式。舉辦開鏡儀式時,導演會攜手全劇組的人員燒香拜佛,並把紅布蓋在攝像機上。一些隆重的開鏡儀式還會擺上豬頭肉,大量的水果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祈求拍攝過程順順利利的!
早期大陸片場是不可能出現燒香拜佛這類迷信色彩濃厚的活動。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伴隨有香港導演、製作團隊進入,內地才開始照搬他們的那套習慣性做法。
香港劇組通常要用豬頭來祭拜,尤其是TVB以前的劇,每部戲開拍前都要擺上一隻烤乳豬,主創一起持刀切開豬頭,大陸劇組一般沒有。在大陸開鏡儀式上,首先要擺好供桌,貢上水果、點心、飲料之類。
然後就到了主創燒香的環節了,一人三炷香,虔誠地為全劇祈福。
你要問他們到底在拜誰?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說大家一起來拜一下哪位大神。他們心裡有誰就拜誰,佛祖、菩薩、各路神仙或者關老爺、土地公公……
主要是敬天敬地敬自己的職業,對自己拍的東西有一種敬畏感,也祈禱拍攝順利,不要出事兒。
劇組其實是靠天時地利人和吃飯的,不可控的因素實在太多,如果有神明保佑當然要虔誠地拜拜,如果沒有也求個心裡安慰。
其實這種開鏡前拜拜的習俗老早以前就有,古代唱戲之前都要拜祖師爺,這種方式流傳下來,弄得如今拍戲開鏡也都要拜拜。
以前古代唱戲前主要就是拜戲劇祖師爺湯顯祖。
或者拜掌管舞台的道家神仙華光大帝。尤其是廣東一代,凡是新戲台落成、開新戲或者戲班出外演出必須要先祭拜華光大帝。
還有一些劇團拜唐明皇,認為唐明皇是戲劇的祖師爺。因為戲劇界又叫梨園行,而梨園的設立就是從唐明皇開始的。
有一些劇組講究的更多,尤其是野外戲特別多的組,認為一群人去到陌生的地方會破壞一個地方的氣場,所以要先找風水師父算一下,算好開鏡的良辰吉時,甚至是拜拜的方位,應該朝東拜還是朝北拜, 也要算一下。
以前聽過一種說法:真正的良辰吉時一般是不會下大雨的。
如果開鏡之時恰逢細雨綿綿,那也是很好的,就是所謂的「遇水則發。
當然也不一定非要燒高香,其實心到了就好,周杰倫就比較另類,人家燒香他只是在旁邊默默滴祈禱。
另外,我們也經常聽說拍鬼片撞邪這種事,所以在拍鬼片之前開鏡儀式就更嚴肅一些,像《靈魂擺渡》的男主角就在訪談里說過,開拍之前劇組有請人念經、做法事,然後才能開拍。
尤其是到一些古宅廢墟拍戲,就算已經搞過開鏡儀式了,劇組通常也會燒幾炷香拜拜,然後在角落裡放點吃的,跟肉眼看不見的朋友通報一聲:我們在這搞點事情,各位大哥借個道,先別出來耍了。總之就是保持一種敬畏心,祈求方方面面都平安順利。燒完香接下來就要給攝影機揭紅布了。
為什麼開鏡前必須給攝影機蒙個紅布呢?據說這個程序最早來自於對「劃片」的恐懼。所謂「劃片」,是說早年膠片時代時,攝影機里的膠片在拍攝時被裡面的零件意外劃傷。如果發生劃片,將給劇組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劃片這件事又是不可預防的,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紅布蓋住攝影機「鎮邪」。後來正式開鏡就以揭紅布為標誌了。
三)其他國家的開鏡儀式
其實在亞洲地區,影視劇開始拍攝前,通常都會搞開鏡儀式,只是和國內有一些細節上的差別。
1、韓國
比如韓國的開鏡儀式通常沒有燒高香這種環節、也沒有揭紅布的環節,而是要向天地神明敬酒,另外就是韓國的開鏡發布會都會弄一個豬頭當祭品。而且他們一般不是鞠個躬就完了,主創都要跪拜以示虔誠。
韓劇《神的禮物》開鏡,主創跪拜祈福 ↓
韓劇《田禹治》開鏡,也跟國內古裝劇開拍似的,一大幫古裝、現代裝混著的演員一起出現在開鏡儀式上。
他們首先要給天地敬酒,祈求電視劇拍攝順利。
然後還會往豬頭上塞錢,祈求電視劇大賣,收視率飆升。
韓劇《結婚契約》的主創也是先敬酒再跪拜。
那些豬頭還是覺得挺嚇人的,感覺小豬好可憐啊,你們覺得呢?
2、泰國
泰國是佛教國家,泰劇在開拍儀式上要燒香敬佛,還要獻花。
比如泰劇《天之驕子》開鏡時,主演要先獻花。
然後全組都要燒香祈福。
泰劇《燃燒的愛火》開拍時,主演也要先拜佛、敬香、獻花。
3、歐美地區
但是歐美地區通常都不這麼搞,他們也有開鏡日,但是沒有亞洲這麼有儀式感。歐美國家通常就是把主創湊一起,叫一幫媒體來拍照、宣傳。
比如湯姆漢克斯的電影《地獄》開拍時,還在義大利弄了一個全球開鏡儀式,結果就只是租了一個大莊園,然後在園子裡各種請媒體拍照,然後就演職人員輪番接受採訪。就像電影節的一個環節似的,並沒有弄什麼特別的儀式。
所謂開拍儀式就是一個新聞發布會而已。
在李安導演拍《少年派》的時候,片方就希望他能辦一個有東方特色的開鏡儀式。
於是導演就帶著一個多國部隊在台灣台中的一個攝影棚旁邊,擺上水果、點心、茶和鮮花等供品。
然後導演就焚香,朝著四個方向禱告。
最後導演打開攝像機,並敲鑼慶祝開鏡,然後給全體演職人員分吃供品。
李安在採訪時談到這個中國式的開鏡儀式:
「製片人讓我搞個儀式,我說我不想搞,不過最後還是舉行了一個儀式,大家都很振奮。」
「開鏡儀式並不帶有宗教意味,你可以祈禱讓天上的任何人和神靈保佑我們。」
「我真的很看重那一刻。你能真正感覺到,這是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絕妙方式。」
總結:
其實開鏡儀式給每個人的內心都營造了一種儀式感:我做這件事是認真的,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良心。開鏡儀式同時也是一個凝聚人心的方式,大家從此刻起,開始為一個共同的夢想而努力。
【備註:小菲編輯整理首發,轉載時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