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這個很帥且背景顯赫的人是張藝謀老爸(組圖)

以民為主| 2016-10-27| 檢舉

他父親看了他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看到其中的喬家大院,就說爺爺家當年就是這樣,只大不小....

張藝謀是中國人都知道的名導演,從拍攝的題材到他後來的超生,種種舉動讓大家都覺得他是個農民之子。然而錯了,張藝謀其實是個顯赫之家出身。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張藝謀的家族。張藝謀的爺爺當年是臨潼大戶,官至縣長,家宅比喬家院子還大。而張藝謀的伯父曾是黃埔軍校的軍官。

最右側為張藝謀父親,中間者是張藝謀爺爺奶奶

張藝謀的祖籍在陝西臨潼田市鎮,張藝謀的爺爺是臨潼的大戶,後來張藝謀出名了,他父親看了他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看到其中的喬家大院,就說爺爺家當年就是這樣,只大不小。

爺爺是老燕京畢業生,有報國之志,後來到了陝西柞水縣當縣長。柞水匪患甚烈,那時候政府沒錢,爺爺便從家裡拿了大洋買槍,裝備了一個縣剿匪隊。

做文人的爺爺實在低估了剿匪的難度,槍買了,土匪搶先一步收買了剿匪武裝,行動失敗,爺爺購買的槍暴露了他的家底,土匪一路追殺。爺爺縣長也不做了,帶著家小隱姓埋名跑到西安,開藥鋪為生。

民國時期,大伯為黃埔9期畢業生,曾官居國民革命軍參謀長,1948年撤往台灣(專題),張藝謀的二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分校,入職軍統,在國共內戰期間被殺,三子即張藝謀的父親張秉鈞亦擁有國民黨軍籍,曾經擔任國民黨軍需官,解放後在陝西省農林局工作。

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29歲的張秉鈞迎娶就讀於西安的一所教會學校(玫瑰女中)的19歲女學生張孝友為妻,後來受到自己哥哥的影響,張藝謀的媽媽決定考大學,後來是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膚科的醫生。1950年生下張藝謀。張藝謀有兩個弟弟,分別為張偉謀和張啟謀。

張孝友當時年方19歲,就讀於西安的一所教會學校——玫瑰女中,正夢想著高中畢業後考入大學深造。可是,她的家人不同意,一再施加壓力,要她結婚。張孝友被逼無奈,只好說:「誰供得起我上大學,我就嫁給誰。」

經人介紹,張孝友認識了29歲的張秉鈞。張秉鈞有些新思想、新觀念,經濟上又過得去,對於張孝友的要求,他是完全支持的。

張藝謀,與前妻和女兒

兩人結婚後,1950年11月14日,張家迎來了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張藝謀。

張秉鈞樂壞了,他立即張羅著向親戚報喜。外公開始琢磨給孩子取名。他拿出一張紅紙,在上面寫了3個字:張詒謀。外公對「詒」字的理解是「詒者,勛也」,是期望他在未來建立功勳,光宗耀祖。

1951年,張孝友的哥哥張乃光考上了西北大學生物系。此事對張孝友產生了極大的鞭策作用,她再一次向丈夫提出了讀大學的想法。第二年,張孝友便考上了西安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進入「文革」,這個家庭所面臨的壓力開始空前加大,災難不斷地壓迫著他們。張秉鈞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和張孝友商量起了離婚的事。這完全出於對孩子未來的考慮,他希望通過離婚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環境。儘管父母最終並未離婚,可這件事對於少年時的他打擊是巨大的。

張藝謀的父親比較內向,話不多,張秉鈞的工作單位離家較遠,平常他不住在家裡。他是個性格沉悶的人,回來也不會逗張藝謀玩,這使得父子倆一開始就缺乏交流。張藝謀才一歲,母親便去上大學,他先是由舅媽帶了一段時間,後來一直跟著奶奶生活。母親大學畢業之後,工作很緊張,再加上二弟、三弟接連出生,母親也極少能照顧到他。

張藝謀從小性格內向,他的兩個弟弟也很悶。張藝謀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家是只要我媽一回來,話就多了,大家都跟她說話,家裡馬上特別有氣氛。我媽要不回來,就我爸在家,我們弟兄3個誰都不說話,悶著,什麼事也不動,全都擱那兒。我媽一回來,就這兒怎麼沒水了,這兒做飯了,就張羅。我媽那時候很忙,每天還要看病,回來還要管我們四個……一直到我爸去世前,我跟我爸如果是單獨談話,基本都是一問一答式的……」

張藝謀父親,現在看和張藝謀好像啊

別看老爺子話不多,但是看問題極其透徹,據說1997年張藝謀父親過世之前,最後一面見張藝謀,老人留下遺言:「與張偉平的合作,讓我非常擔憂,想起來就閉不上眼睛。從面相上看,張偉平不善,如果合作得不好,你們一旦分手,你肯定遭到報復。你根本不是張偉平的對手,對付不了他。」

這句話應驗了,之後二張的分裂完全說明了老爺子的預見性。1997年,張藝謀父親過世享年77歲,張藝謀後來拍攝的《歸來》就是向自己的父親致敬的。

張藝謀「超生」就是張偉平揭發的,老爺子的各種預測到最後的應驗了。

張藝謀全家福,右三母親,女兒攜洋女婿出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3194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