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過馬伊琍,與陳道明合作出道,因哺乳照惹爭議,現轉型失敗淡出!

Hiew Fo ...| 2016-10-24| 檢舉

生活是一種因果循環,你付出什麼總會回報什麼,很少有不按照牌理出牌的情況。即使有,那也是中彩票與出車禍並存,所以我們現在的結果不該怪任何人,而是你或者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曾經努力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今天說的是演藝圈中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這麼一位,她是蓋麗麗。最富盛名也最有爭議的是她在2000年出演《完全婚姻手冊》中露出的哺乳照。

這部戲分為3個部分,分別由蓋麗麗、馬伊琍、陳堅紅三人做女一號。第一部分《不愛又如何》由當時風頭正健,最紅也最出名的蓋麗麗主演。這部劇的播出也因為蓋麗麗哺乳照而成名,與當時許晴在禁播電影《狂》中如出一轍。

蓋麗麗就是這麼一位我行我素的演員,只要她認可的東西就會去追逐。但這與我們之前聊起過的女星方舒一樣,她們都是天生就有一副好牌。

蓋麗麗原本在北京舞蹈學院學習舞蹈,能夠進入電影電視行業,就因為天生美貌衣服架子。她在十幾歲時就被陳佩斯爸爸,當時北京電影製片廠廠長陳強看中,帶回北影拍片。當時選人不論背景關係,只要你合適有天分就行。在北影拍了2部影片後,蓋麗麗到上海戲劇學院系統學習表演。與此同時,蓋麗麗的天分光芒,還有陳強老爺子的眼光真實獨到。1988年,憑藉電影《斷喉劍》獲得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獎。

之後她與陳道明、英達主演《圍城》,與宋丹丹主演《愛你沒商量》,兩部電視劇將蓋麗麗推到了她個人演藝生涯巔峰。同時獲得「百花獎」提名,「金鷹獎」,1995年憑藉中日合拍片《大地之子》獲得法國」金仙女獎「。

那時候蓋麗麗紅遍大江南北,她富有特色的臉龐,一雙會說話的動人大眼睛,在《愛你沒商量》中

將主角宋丹丹的風采都遮蓋了。

其實憑藉自己的天賦和後天努力,蓋麗麗完全可能成為第二個許晴宋丹丹,但是她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唱歌。兩年唱歌生涯,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精力推掉所有片約,卻始終沒有濺起一點水花。按照聽過她唱歌人說,麗麗,你別唱歌了,你一唱我們就起雞皮疙瘩。

從外人看,那麼好條件那麼出名一直發展下去,多好的事。但對23歲就和宋丹丹搭戲的蓋麗麗來說,這件事已經沒有那麼有興趣了。她覺得她還年輕,未來有無限可能,為什麼要把自己框死在演戲一條路上呢?

所以,我們站在她的角度去理解她做出的選擇,好像也無可厚非。後來蓋麗麗在採訪中自己也說:當時太年輕,一直問自己:影視表演是我唯一的選擇嗎?真的值得我用青春用一生去追求?」這一思考的過程用了她整整3年的時間。

她轉型那2年傳言非常多,有說被富商包養,有說吸毒。還好她後來又復出了,她說自己從形象、形體到心態,我都特別適合當演員。經過思想的沉澱和身心的調整,我現在的感覺和狀態都非常好,就像是一部加了油的機器,又開始重新運轉了。有人說,演員尤其是女演員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沒人看你了。我不這麼認為,只要你有實力,30歲、40歲,同樣會有光彩,會有魅力。」

但事實上,屬於蓋麗麗的時代的確在過去,復出後她的風頭的確沒法和巔峰時期相比,拍攝影片也比以前少很多。還好她本人對這個看得比較淡,老公對她也很好。只要她自己覺得幸福,快樂,那就很滿足了。

從蓋麗麗演藝生涯中我們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1、天賦外形的確是一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更重要的還在於一個人的思維。如果蓋麗麗當初能多聽聽長輩們的經驗,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就會少走2年唱歌的彎路。從蓋麗麗的自身條件看,無疑她外形身材形象對演戲的理解是超一流的,而唱歌卻沒有天賦。人的一生很短,能夠充分發揮所長,有大量精力的可能也就20歲---45歲,超過了無論再如何保養總不如從前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自己的時間,充分發揮自己優勢,超越同行,爭取最大的成績。排除某些人老而彌堅,厚積薄發,年輕時取得的成績可能就是我們人生的最高點。

2、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優勢:學校里能學到的只是知識,天賦才是決定我們能把什麼做好的關鍵。在學校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真正進入社會,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勢必倍某一方面出類拔萃的人所超越。比如胡歌最好的在於演戲,讓他唱歌肯定不行。王菲最好的就是唱歌,讓她演戲也一直是本色出演。了解自己優勢在哪裡,才有可能衝破平均值,讓自己超越一般人,取得相對好的成績。

3、太年輕出名有時候不是好事,老了也沒成績也請別放棄:蓋麗麗中年以後再也沒有超越年輕時取得的成績,就在於她年輕時太出名太優秀太耀眼了。以至於後來反而沒有了人生方向。這取決於她的起點太高,陳強老爺子的提攜,慧眼識珠又會調教。但是一般人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就要求我們在以上兩點基礎上,認清自己,在自己特長上持續努力。

需要羨慕別人的成功,尤其不要羨慕很年輕就成功的人。人生是馬拉松,要從1歲跑到70歲,80歲,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長。我們發掘出自己特長,從自己特點出發找到不同於於別人高於別人的優點,去努力去拼搏。30歲也許不成功,40歲,50歲一定能成功,而這種成功才是更能夠堅持和長久維繫的。因為它比那些有天賦有運氣的人輕易就取得的成功難得多,所以我們也會珍惜得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3147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