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沒有網際網路,沒有唱K,沒有臉書,沒有智慧型手機。經歷了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樂於見到電視和電影成為市民們最大的娛樂,希望有更多的娛樂讓青少年發泄精力,免得他們「搞搞震」。
在那個到處都是機會的時代,20歲的「王胖子」王晶嗅到了濃濃的商機,一舉成名。
20歲成名,22歲買樓,25歲做導演
看過港片的朋友對王晶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他被譽為香港「鬼才」導演。黑幫片、鬼片、三級片等各種類型的電影都能信手拈來。
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巔峰時期的各種類型都有他的作品,而且有眾多票房很好的經典,比如賭俠系列,鹿鼎記,黃飛鴻,九品芝麻官等等。
(作品太多,圖貼不過來==)
王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驚世駭俗的話:如果電影不賣座,導演應該被判死刑。且不討論這句話是否真的出自王晶之口,不可否認的是,王晶的電影是以賺錢為首要目的。與其說他是一位導演、編劇或者製片人,不如說商人這個身份更適合他。
2010年,王晶在香港《明報周刊》連載專欄特意清點了一下自己的作品:「導演了93部電影,監製了160部,寫了拍攝完成的電影劇本170部,創作電視劇超過1000小時。」加上近年他又馬不停蹄的開工,現在估摸著他自己也難算清確切的數字。
高產是高產,口碑卻不盡人意。「爛片」「粗鄙」「炒冷飯」「低俗」「抄襲橋段」等等各種聲音不絕於耳。他自己對此似乎不以為意,畢竟他自己就不喜歡他的電影。電影就是用來賺錢的商品。
他對自己每一部電影的票房都記得很清楚,尤其得意於《大內密探靈靈狗》取得的成績。這部2009年的暑假檔電影成本僅僅一千萬,口碑極差。卻在內地用400個拷貝,拿下了1.03億元的全年第九高票房,成為那年最大的電影新聞之一。
而今年的《澳門風雲3》,儘管在香港遭到了網民抵制,但上映後2月8日的累計票房達到512萬,年初一的票房也很理想,部分戲院的場次全部售罄。大陸票房在年初一便奪得了1.5億人民幣的成績。
這種高票房低口碑的片子在王晶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不得不說,他成功的掌握了中港主流市場脈搏,或者是觀眾的口味。
炒冷飯也好,低俗化也好,不管故事質素如何,只要卡司強大,還是有很多觀眾吃這一套。
他拍的三級片你看過多少
若是以「王晶」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出現很多博眼球的標題新聞。
比如
「細數被王晶脫過「衣服」的女星們」
「她是梁朝偉最愛 拍過三級片被王晶糟蹋後卻嫁入豪門」
王晶鏡頭下的美女太多了,比如邱淑貞、舒淇等等。
90年代初期,三級片興起,王晶抓住機遇,建議邱淑貞改走性感路線,並且為其量身訂做了《赤裸羔羊》《慈禧秘密生活》《不道德禮物》等多部三級片,性感大膽的演出和精湛的演技讓邱淑貞成功躋身於香港一線女星。
《賭神2》里邱淑貞飾演的海棠真是性感到骨子裡。
《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也是美美噠。
邱淑貞跟王胖子談過一段時間,後來分手了。1997年,邱淑貞對外宣布說,因為王晶做了一件傷害她的事,所以她決定結束兩人的關係。
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王晶力捧新人舒淇引起邱淑貞的不滿。
且不論娛樂圈是非,舒淇確實是王晶捧紅。1996年,王晶從台灣找來舒淇分別拍了《紅燈區》和《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王晶說,當年看中舒淇就覺得她潛質高,因為市場需要拍了一些三級片,後來覺得不能這樣下去,會毀了她。所以介紹她去拍其他類型的影片。
剛好爾冬升找她演《色情男女》,王晶就讓舒淇當時的經紀人文雋幫她接,讓她走到女演員的路子。
當年,舒淇憑藉《色情男女》一舉包攬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兩項獎,成為香港電影史上唯一一位拍三級片獲此殊榮的女星。而後她成功轉型,將脫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的穿回來。
除了邱淑貞和舒淇,王晶和許多人都有過合作。比如張曼玉、周潤發、周星馳、張家輝、劉德華等等。
張曼玉出演過多部王晶的電影,提到她王晶仍有愧疚:在演技上沒有幫到過她。周潤發主演了他多部電影,斷絕了他的小生夢。劉德華和王晶合作過34部電影,國慶檔《王牌逗王牌》也是華仔出演。已成天王的劉德華沒有後悔自己早年拍攝的「爛片」,反而在採訪中感謝王晶挖掘出了自己的價值。
王胖子的電影里從來不缺明星,他拍商業片確實有一套。
你不低俗,怎顯得我高格調?
從《青蛙王子》開始,王晶就被香港的影評人封上了「屎尿屁」導演的名號。在他的電影里,汗水、口水、鼻涕都可以成為笑料。
《紐約時報》影評人曾評價1960年代蓬勃發展的電影業:盡皆過火,儘是瘋狂。1990年代,這8個字又被用來評價王晶的電影作品。在香港,總會有一批觀眾追逐著王晶電影中的俗趣味。
1997年,他在電影《精裝難兄難弟》中設置了「王晶衛」一角,盡情嘲弄王家衛的同時,也揶揄自己,自嘲。
王晶還經常提起伍迪艾倫。寫笑話出身、高產、曾拍過的無聊喜劇的伍迪艾倫和王晶在某些地方似乎能重合。
王晶說:「拍什麼片不代表你的人格就是什麼樣,因此我從來不去想別人的評價。何況連張藝謀也被罵的很慘。」
許鞍華拍《天水圍的日與夜》時缺資金,王晶就給她投錢。自己不拍這種嚴肅、有藝術品位的電影,但會支持這種類型影片的拍攝。他說,藝術片也可以拍的有人看。
電影之於王晶,更像是一個商品,是專業化生產的產物。從少年王晶到電影圈公認狡猾的「王胖子」,王晶每一步的選擇,轉行、跳槽、拍戲,都是反覆掂量利益輕重。正如黃霑曾經對他說的:「哪邊錢多去哪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