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歌聲」決賽幕後揭秘 周杰倫親和圈粉無數低調的

Hiew Fo ...| 2016-10-04| 檢舉

10月7日,鳥巢「巔峰之夜」後,第一個《中國新歌聲》冠軍就要誕生了。與網友們同樣期待這一天到來的,還有跟進了一整季的幕後工作人員,他們終可以驗收這一季的成果,也總算可以歇一歇了。

對螢幕前的你來說,《新歌聲》是7月到10月可看的音樂節目,而對幕後團隊來說,他們中的一些從去年年底就打了雞血。這次,騰訊娛樂採訪了宣傳組、選管(學員管理)組和製片組,他們看到的《新歌聲》總是與眾不同。

宣傳組:開「看 電視 搖微信」先河 版權危機印象最深

在《新歌聲》的後台,最常見到的工作人員大約就是宣傳組,他們對接著導師、導演、樂隊、選管、市場、製片、媒體……(排名不分先後)。而不錄製的日子裡,他們從周一到周日,全周無休,每天的工作時長超過12個小時。

很難想像,這個需要跑斷腿的組正式員工只有10人左右,算上實習生也不到30人。——所有人,都必須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凌晨2、3點還要跟其他部門對接,是常有的事。

宣傳組由1名宣傳副總監帶領,2個人專門負責寫稿以及與平面媒體溝通的;2個人是負責與網絡媒體溝通,還負責戶外媒體和形形色色的非新聞類的網站——比如大眾點評、攜程等等;還有1人專門負責跟浙江衛視和導演組進行溝通。

以上只是固定的工種,還有更多的突發。問《新歌聲》的宣傳總監陸偉,哪一次危機公關令他印象深刻,他笑了:「今年是最大的危機公關。」是的,今年的版權之爭也是電視圈的年度大事件了。

這次令陸偉印象深刻的危機公關,與以往都不一樣,「有些是可以預判的」。當燦星製作宣布要啟用全新的模式時,「我們可以想像到,對方一定會從ABCD哪幾個方面來說,所以,我們事先要準備好足夠的彈藥。甚至有可能在你說之前,我就已經把你的可能會說到的一些點全部堵死了。」版權之爭,至少在輿論上,燦星占據了一定優勢,與宣傳組的預判不無關係。

燦星製作的節目因版權戰改名《中國新歌聲》,導師陣容未變

從《好聲音》時期到《新歌聲》階段,陸偉有幾項得意之作,除了版權危機的漂亮公關,還有就是開了「看電視搖微信」的先河。「那年我記得印象很深,微信想跟電視合作,開發出了搖一搖的功能,可以即時互動。」

但彼時彼刻,「搖一搖」頁面打開後,能幹什麼還沒定數,是放視頻還是彈文字?陸偉想到了看世界盃時猜比分,「我就想《好聲音》就可以猜,哪個學員會進哪個導師的隊伍,導師會不會轉身,這個確實效果很好。」後來看電視搖一搖幾乎成為綜藝節目的標配,「這個我覺得蠻有成就感的」。

製片組:錄製要租14家酒店 周杰倫 團隊一餐7菜1湯

2015年12月,製片組就已經開始了《新歌聲》的工作,比整個節目組入駐嘉興體育館排練和錄製,早了整整半年。製片主任朱文告訴記者,從有學員到上海試音起,他們的工作就已經開始了。

來回機票和酒店已經是標配,因為學員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飲食是一門功課。「全素的、清真的、吃辣的、不吃辣的、不吃蔥的、不吃香菜的,各種問題我們都得幫他們解決。」朱文還說,製片組會在盒飯之外另準備開胃小菜、辣椒醬等。

錄製正式開始,製片組就不僅僅要照顧學員了,還有他們的家屬和《新歌聲》的各個幕後工種。每一天,包括午餐、晚餐加宵夜,盒飯數量將近2000份,每份的餐標20元,還不包括飲用水。

「每一次錄製,我們要租的酒店,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朱文一臉淡定,卻語出驚人,錄《新歌聲》大約要租13-14家酒店,「選手我們有分了幾種,比如說錄製前、錄製中期、錄製後期,還有已經錄製結束的,我們要分幾個酒店。還有學員面試、學員教唱,學員和樂……包括導演組的,導師的等等。」

據朱文介紹,錄製期間,導師們也有自己的餐標,一個導師團隊一天的餐標大約是1500到2000,「像傑倫導師一般是6菜1湯到7菜1湯,他有十幾個工作人員,也有吃盒飯的,只是核心的7到8人和他一起吃。」

導師們也有各自的飲食小癖好,比較統一的是,都不太吃辣,「那英老師有的時候會買腐乳;汪峰老師有的時候喜歡吃點花生,自己會帶過來;傑倫老師喜歡吃雞蛋;哈林老師很簡單,就是賽百味……」偶爾嘴饞了,或是要和學員交流感情,導師們會選擇自己酒店附近的火鍋店,當然,是自掏腰包的。

舞台上偶像范兒的周杰倫私下最愛吃雞蛋

朱文特地向記者強調,雖然生活日常是製片組的職責,但他們的工作範圍絕不僅限於此。比如一個舞美搭建,各個工種的進場時間,就是由製片組協調的。燈光架子先起,然後舞美、大屏、內裝飾、機位……「還有樂隊的樂器,包括後面所有的合成,包括調試方面,全部是我在負責」。

新的舞美設置對工作人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最難的大概就是控制用電量了。嘉興錄製的用電供給是2000個千瓦,還包括空調。因此,嘉興體育館外還有兩輛發電車,一台是400千瓦,一台是300千瓦。然後,製片組根據各工種上報的用電量,再行分配。其中,線路還有諸多禁忌,比如「音響跟大屏不能放在一起,中間的電流波會影響彼此之間的聲音和畫」。

到了鳥巢,製片組的工作量還要翻一倍不止。票務、轉播車、現場布置……都需要製片組提前做好應對。值得朱文自豪的,是網絡,「我們把網絡做的是非常好,可以做到5萬到6萬個人坐在裡面,同時用手機,不會有卡殼的現象,因為我們做到是三網全部進入鳥巢。不像別的演唱會,你要發一個微信卡半天。我們相對來說流量還是比較有保證的」。

選管組:一個選管對接70個學員 海外學員每天2小時中文課

10月7日,《新歌聲》將落幕,節目組的大部分人或許都會鬆一口氣,卻是選管組的受難日。學員管理組總統籌吳悠告訴記者,按照《好聲音》時期的經驗,當天的慶功宴一定很可怕,地上躺的全是終於放鬆下來而喝多了的學員們,選管組是唯一清醒的存在,需要把學員一個一個扛回房間。但吳悠也笑說,這本就是學員應該開心的日子。——選管組和學員們早已感情深厚。

學員生活起居的一應活動都由選管負責

選管組的工作強度之大,聽起來也很驚人。「比如下午2、3點錄像,選管是9點半到10點到現場開工,12點錄製結束後才能休息。」這還只是錄製現場的工作,外部的花絮拍攝就更沒有準點了。為了保證每一個學員都有一名對接選管,高峰的時候,一名選管可能要管理60、70位學員。難怪吳悠說起了選管組的魔咒:「進來(選管組)之前在談戀愛的,都會分手。」

進選管組之前,都得抄一本幾百頁的本子,名叫《選管手冊》。手冊上有許多規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但其中有一條頗為有趣:「不能去私下跟學員交換微信。」所謂私下,是說「不是你管理範疇內的學員,不能交換微信,所有的聯繫都是單線的」。

學員和選管之間,也有許多生活趣事,就像《新歌聲》舞台上一位學員這樣說過:「我這個人丟三落四的,老丟東西。我在前面丟,選管就在後面撿。」吳悠說的例子更可樂,還在《好聲音》年代,帕爾哈提就因為常常「失蹤」,讓選管組略有些「頭疼」。

據說,帕爾哈提不喜歡用手機,又常會一個人離開居住的酒店,一開始,很讓選管著急。但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應對——必須掌握帕爾哈提身邊的線人,包括他常出沒的飯店,常去吃夜宵的地方,還有跟帕爾哈提走的比較近的學員,電話都得要到,「你真的突然著急找老帕的時候,比如說會有線人告訴我們,剛才看到他從酒店散步到了哪兒,然後立馬去找,就可以搞定。」

這兩年,尤其是《新歌聲》里,華人學員越來越多,有一些中文說得不夠好,選管們也想出了辦法:每天兩小時,陪著海外學員們練中文。主要是看歷史書,或者看電影,選管們都得陪同。這樣細緻的照顧,讓學員和選管的關係頗為融洽,逢年過節,大家都還保持著聯繫。

「10月8日,我們才可以真正的休息。」提起鳥巢的巔峰之夜,吳悠飄來這一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2889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