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戀都得死,所以吳鎮宇的角色立刻去世,張家輝古仔基情永存!
講真,相比同樣是改編TVB電視劇,影版《使徒行者》簡直比影版《衝上雲霄》真是好看到發光發亮!
但影版《衝上雲霄》也就只有4.4分。
觀 看《使徒行者》,你會在電影院見證一個觀眾從激動到那叫一個不行到玩手機購物淘寶,再到坐立不安的所有過程。
激動,是因為片頭有久別重逢的邵氏 「sb」logo以及三色TVB的出現,玩手機,是想看看電影還有多少分鐘結束,
頻頻去廁所,是因為電影反轉到讓人心煩意亂,不得不出去一個人靜靜。
看警匪臥底片很可怕的一點在於,看了半天,瞎緊張了半天,最後,尼瑪全都是臥底。
這點感受就像《私人訂製》里開頭苗圃遭遇的感受一樣。
對於沒看過劇版《使徒行者》的小夥伴們,看電影版《使徒行者》的過程會比較懵,咦!他們怎麼全都是臥底,敵人內部都被我們買通了?
電視劇版《使徒行者》在TVB播出的時候,被譽為港劇的回春之光,評分高達8.1。
電影承接劇版時間線(演員除了佘詩曼,全部大換血),在康sir去世之後,
包括阿丁(佘詩曼)在內的5位臥底警員資料被刪除,影版講述發生在尋找Black Jack臥底的過程。
對於沒看過劇版的人,理解難度稍稍有一點。
據說,劇版「使徒行者」中的「使徒」與「行者」都是宗教用語。
「使徒」是基督教用語,原意是受差遣者,指奉主差遣,得到權柄,
有能力傳揚福音、教導真理、建立教會的信徒,即肩負了特殊使命的門徒。
而「行者」則是佛教用語,指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
那為何要為這部講「臥底」們的戲起這樣的名字呢?
監 制文偉鴻解釋道:故事講的是一群臥底和他們的Handler(控制者)的關係,他們在合作的時候,
是沒有白紙黑字的合同,在沒有人保護你的身份之下,臥底 只是靠口頭傳話來執行上司給予的任務,
大家講的是互信,在講一個「信」字,一個承諾,這就好像是一群受奉主差遣的使徒,去執行人的理念,
維持正義,也好像 修行佛道的行者一樣,堅持自己的「道」,所以起名《使徒行者》。
你看,劇版的《使徒行者》的主題一下子出來了。
但影版的「信」和「道」完全替換成「兄弟情義」,說的就是張家輝、古天樂這對情比金堅的男男CP。
喜歡穿情侶裝,還喜歡互相用槍指著對方的頭體驗SM的快感,更喜歡隨時隨地向對方大聲喊出愛の宣言——
做兄弟,在心中!
即時張家輝發現古天樂是臥底,用槍指著他的頭,內心台詞也是:「傻瓜!即便你是臥底又怎樣!你依然是我最愛的大哥。」
當然,基情還沒有結束,尤其最後,古天樂握緊張家輝的手,猛磕頭,請問,你們是在拜天地嗎?
如果說,影版只剩下基情了,還有一個問題,10一反轉,看的真有點累了。
據說,這是導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所以憋著一口氣,也要拍出電影版,高智商感。
但導演錯誤的認為,電影感就是各種追車,爆炸戲,還要去趟國外巴西,
來體現自己的高大上,但電視劇般的鏡頭,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另外,從什麼時候開始,為顯示電影的高智商就開始大玩反轉。
電影中多處反轉,不要說沒有任何線索暗示,佘詩曼死而復生,
歡喜爺原來是警察臥底,這種僵硬的反轉實在太累人了。
所以,這部影版《使徒行者》的正確觀看姿勢不是臥底,不是高智商反轉。
而是看張家輝古天樂如何秀恩愛,至於其他有的沒的都可以忽略。
你看就連吳鎮宇佘詩曼這對異性戀情侶在電影中都顯得是那麼格格不入。
因為導演不允許異性戀,所以安排了吳鎮宇立刻去世。
只有張家輝古天樂基情永存!
哦,對了,張家輝和古天樂在影版里的造型,經常是情侶裝,圍笑!
最後一句:
說實話,這部戲的每口氣都是張家輝在撐著,另外,張家輝真的好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21332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