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出身人稱「小劉嘉玲」,童年喪親,兩屆雙料視後衝進內地娛圈
2016-08-08 11:54
80、90後心目中那個經典------2000年出品的《十月初五的月光》,在上年已經推出了電影版,不免讓大眾要去電影院回味當年的那個感覺,那年的那份情懷以及彌補當年的那些遺憾。
正是因為這套劇,讓她更為被大眾所熟識,是她事業如日中天的起步階。她就是,佘詩曼。
原本打算畢業後在一家酒店做一份旅遊管理的工作的阿佘,恰巧碰上香港小姐選美,得到母親的鼓勵後便勇於嘗試獲得1997年的香港小姐季軍。出道之際,就獲得「小劉嘉玲」的美稱。正是因為這個契機,才有了現在我們所熟識的雙料視後佘詩曼,大熱《使徒行者》的釘姐。
從小到大都沒怎麼變過,都是美人胚子。神情、五官說是「小劉嘉玲」真不為過。
阿佘進入演藝生涯8年獲得雙料冠軍可謂背後的不容易,一路走過來有多少辛酸是眾人所不知道的。不過,相比很多明星而言阿佘是被上天眷顧的「小幸運」。
1998 年,佘詩曼開始演藝之路,拍攝了《明天不一樣》和《雪山飛狐》。直至2000年主演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祝君好」被大眾廣泛熟識,這套劇的成功緻使它成 為了TVB的經典之一,結局並不是大眾期待的美好,正是因為遺憾,讓大眾等待了15年,最終出了電影版來圓大家的夢。
因為這套劇,因為這個角色,阿佘迎來了演藝生涯第一個獎項------「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
接下來的演藝道路上,佘詩曼參演的角色居多是女主角的重量。
2001年,佘詩曼分別搭檔羅嘉良、吳啟華、林家棟出演《七姐妹》、《倚天屠龍劍》和《酒是故鄉醇》三部著名電視劇。
隨後在2003年,阿佘出演了《洗冤錄2》、《西關大少》以及《帝女花》三部收視不俗的電視劇,在《帝女花》里因與馬浚偉演繹了一段一波三折的山盟海誓終得開花結果的愛情,深深地囊收了觀眾的心而第三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提名。
在2004年,阿佘出演了被稱為「宮斗劇鼻祖」的《金枝欲孽》,飾演「爾淳」一角。這套劇又使阿佘走到了事業道路的第二個里程碑:再次讓阿佘把「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再次收入囊中,與此同時,再次被提名「我最喜愛的電視女主角」。
2006年,是佘詩曼事業輝煌史最重要的一筆。出演的《鳳凰四重奏》一戲四角演繹了不同風格的女主角,這套戲讓佘詩曼獲得了人生的第一個雙料視後,也是TVB的第一個雙料視後,佘詩曼的事業生涯走上了巔峰。
2008年開始陸續出演《法證先鋒2》、《宮心計》、《公主嫁到》等劇。《公主嫁到》讓阿佘再次把「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一獎收入囊中。次年,阿佘轉戰內地市場。
2012年阿佘主演了第一部內地電視劇《嫁入豪門》。
2014年,阿佘在TVB主演的《使徒行者》讓她再次在TVB獲得雙料視後------囊收了「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最佳女主角」。
在 TVB拿過那麼多的獎項,這次拿獎阿佘還是笑得合不攏嘴,看得出她對每一份作品放下去多少心血、多珍重每一次的演藝工作,從她展現給大眾的作品以及獲得的 獎項,大眾也深知這個心態年輕長相「年年18」的女明星背後付出了大家無法想像的努力跟毅力。開放勇敢智謀的「釘姐」、剛強知性溫柔的「爾淳」、活潑開朗 的「祝君好」等角色讓大眾深知阿佘喜歡挑戰不同的角色,戲路寬廣,更讓大眾堅定了阿佘的好演技。
還有3天,阿佘主演的電影《使徒行者》即將上映。
喜歡這部電視劇就一起支持它的電影版,喜歡裡面的角色就一起支持它,喜歡這些好演員也一起支持它。
一般大家只看到明星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有可能在背後暗自傷神、痛哭流淚。開始說阿佘是上天眷顧的「小幸運」,那為什麼不是「大幸運」呢?
佘詩曼在5歲之際,父親因為交通意外永遠地離開了他們的家庭。 剩下的佘媽媽、佘詩曼跟弟弟三人一起度過剩下的日子,生活過得艱苦。一個家庭沒有了丈夫,經濟壓力使得這個家庭的生活過得顯然沒那麼輕鬆,沒有了丈夫,佘 媽媽除了痛苦、思念之餘更多了份寂寞、心酸;孩子沒有父親,童年相比完整家庭的小孩子更是缺了份安全感、父愛。疼愛母親的阿佘去瑞士讀書之前都是陪媽媽睡 了十多年。家庭的殘缺,讓佘詩曼變得更加懂事、獨立、努力以及珍惜。
生活中的佘詩曼毫無掩飾、毫無保留地分享她的歡樂,要笑就哈哈大笑,要搞笑就搞笑到底。這個把辛酸艱苦都藏在背後,把快樂幽默搞笑展現給大眾的女人讓人心疼,更讓人佩服跟喜愛!
阿佘更是一個很會感恩的女人~~~
跟粉絲同台吃飯完全沒架子,還是一如既往笑哈哈。
這樣的言語簡直融化了佘迷的心。
懂得安慰粉絲的阿佘最美!
在阿佘的微博,無處不在她惦記粉絲的痕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2094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