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葉全真」當年以《台灣霹靂火》爆紅成為「戲劇一姐」,好久沒在電視上出現的她原來是跑去…

優質好文| 2016-07-07| 檢舉

46歲「葉全真」當年以《台灣霹靂火》爆紅成為「戲劇一姐」,好久沒在電視上出現的她原來是跑去…

2002年演員葉全真與陳昭榮擔任男女主角的《台灣霹靂火》轟動全台,

葉全真後續也擔綱《台灣龍捲風》、《我一定要成功》的八點檔女主角,

以精湛演技奠定「台灣戲劇一姐」的稱號。

今年已46歲的葉全真很早就開始演戲,

拍了多部電影與連續劇的她除了當演員也經營副業,

與戲劇搭檔兼好友的陳昭榮一同投資開科技公司之外,

她還當起美容保養產品的品牌總監,

不但是成功的女演員、更是成就自我的女企業家!

但今年葉全真演完民視《嫁妝》後,怎麼就很少看到她在電視上出現呢?

圖/民視《嫁妝》

原來,葉全真收起藝人身分,跑去「當學生」了!

凡事追求完美的葉全真不斷突破自我,

去年她考上了政大EMBA文科資創組,

於是她毅然決然放下演戲的賺錢機會重回校園,

她說:「演戲演了近30年,中間在演藝圈來來去去好幾回,

也都是在做與演藝相關工作,

一輩子都在同一個圈子打轉,

當然要趁著有能力的時候,

一圓自己的學生夢。」

圖/自由時報

念起書來,葉全真也一點都不馬虎,

她可是班上出勤率100%的學生,她表示,

由於出道得早,以前別人在念書時她在拍戲,

因此拍攝完《嫁妝》她便專心回到學業,

46歲得她表示:「人生嘛!總是要不停的學,反正學到就是自己的!」

活到老學到老的正面態度讓許多人紛紛表示讚賞!

圖/自由時報

原來是跑去念書了~考上政大也太厲害了吧!!

葉全真實在是一位值得大家學習的藝人!

參考資料:中國時報/自由時報

戲劇一姊葉全真,網路創業燒千萬!靠保養品逆轉勝,創造了近 億元營業額...

戲劇一姊葉全真,網路創業燒千萬,靠保養品逆轉勝

知名藝人葉全真近年來除了維持「戲劇一姊」的封號,還多了一個新身分——保養品牌總經理。她與陳昭榮自創的網路保養品牌A.Y.E,2009年上市以來雖然低調,幾乎僅在網路行銷與販售,卻能締造可觀成績。

其中某一款明星商品,3年內就賣出10萬瓶,以1瓶平均1,000元售價計算,等於創造了近億元營業額。從事與演藝工作相去甚遠的網路、保養品事業,戲劇一姐為何能走出其他藝人創業多失敗的路徑?

淘金無捷徑

親身投入學經營

膚質剔透,近看幾無瑕疵的葉全真,5、6年前曾患有嚴重過敏,被皮膚科醫生認定「從此無法上妝」。為解決切身需求,迫使她遍尋名醫與專家,也因此種下後來與實驗室合作、研發保養品的契機。

其實,保養品並非葉全真與陳昭榮網路創業的處女作,「網路創業至今7年,單是股東們的初期投資就超過3千萬台幣,前面4年都是慘澹經營,等於是在付學費。」

這昂貴的一堂課要從2002年說起。國片沒落後,葉全真從電影轉戰電視圈,因《台灣龍捲風》再度嘗到走紅滋味,此後八點檔戲約、綜藝節目主持約接踵而至,她卻警覺演藝圈「爆紅就是走下坡的開始」。

曾經營過服飾店、表演經紀、造型設計等生意的葉全真,一心嚮往「努力張羅生意就一定有進帳」的踏實感,苦思發展副業,「很多藝人愛開餐廳,但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選擇的方向,一定要盡量掌握資金跟核心技術」。

陳昭榮與葉全真兩人都想資「有熱情、可長久經營」的網路事業,因為兩人都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對網誌、網拍、討論區等網路使用行為有一定的參與和了解,也有資金、懂得觀察趨勢與市場,但「趨勢看得太早」與不諳營運模式,還是讓他們在網路創業連摔兩大跤,4年內虧損超過千萬台幣。

趨勢看太早

網路創業出師不利

2005年,在物流、金流與配送機制未臻成熟時,就成立精品購物網。「想做『網路上的微風廣場』,但只想到產品面,沒考慮到良好的配送、比價等服務,我們只賣少量而品質精良的產品,還自行設計部分商品,自行出貨,每個頁面都很美,但我很快就察覺我們太天真了。」

曾批貨賣衣服的葉全真對成本相當敏感。她回憶,當年網站會員數與營收都不夠大,單是租用伺服器跟進貨的成本就比大型購物網還高,「同樣的東西,別人的成本只要30元,我們卻是50元」。行銷策略與費用則是另一個難題,「宣傳若只瞄準目標群眾,獲利攤平時間可能太慢,然而要做到廣為人知,甚至導入人流,廣告費會很驚人」。

此番出師不利,並未澆息兩人的創業熱情,經常往返大陸拍戲,讓他們觀察到大陸人熱衷在手機裡下載各式各樣的短片、笑話等簡訊加值服務,「影音內容對我們藝人來說不陌生,自行製作沒問題,又有現成的資訊人力,當時覺得錢景可期。」

2006年,兩人把購物網轉型成數位影音製作公司,增資後再前進大陸市場,但受限於公司規模太小,最後仍舊鎩羽而歸。當時他們在台灣與大陸都做了影音平台,一邊成立演藝經紀部門,以自家藝人演出短片,還編制影音製作人力,規畫做短片的最快標準流程;一邊將影音放上平台,藉點閱習慣測知搞笑實鏡短片是兩岸網民最愛的影音內容,並且多次與大陸電信商洽談,試圖成為內容供應商。

「大陸市場太大,我們很難消化,當初公司有16名員工,每個月能做出100支短片,但對方卻要求做出1000支,這是一個小電視台的產能。」苦撐1年後,公司遲遲無法拿下大陸電信商的合約,為了停損,兩人只能忍痛將重心轉回台灣。

虧損當打底

汲取經驗再出發

「我覺得前4年耗費的時間跟金錢,是後來再做購物網與品牌的成功基礎。」葉全真語氣堅定的說,凡事都有好壞兩面,創業初期雖歷經虧損,卻也等於將新興的網路營運模式都實際演練過一遍。

2008年公司轉回台灣市場後,所製作的數位內容,每個月都能從電信商拿到10幾萬元的下載拆帳費用,但鑒於「先前虧得太多」,葉全真與陳昭榮經過長考,決定再次轉型,重新回到電子商務這個起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1620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