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傑克遜:殺死他的真兇是誰?

Ming bi ...| 2016-06-25| 檢舉

作者:小樓老師|壹心理專欄作者

麥可·傑克遜的忌日馬上又要到了,這位著名的流行歌手,無論是生前還是生後都給世人帶來了很多談資。

因歌聲和舞蹈聞名於世,收穫粉絲無數;卻又一再陷入醜聞——戀童癖、離婚、虐待孩子、整容失敗、財務危機.....據估計他一生創造了超過4億美元的財富,離世時卻負債纍纍。愛他的人說他是一個讓人驚嘆的藝術家,一生都在給全世界各個兒童基金會捐款,黑他的人說他心理變態。

他大概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流行歌手,卻在壯年死於過量鎮靜劑。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劇?

麥可·傑克遜的一生有輝煌、名利、財富,但童年的創傷卻無時無刻不在啃噬他,直到他生命最後一刻。

他幾乎沒有上過學,5歲就開始隨著父親在夜總會表演。從那時起,他的生活就只有辛苦的工作,日夜顛倒。而父親的嚴厲和冷酷的教育方式,更是讓他的童年雪上加霜。

以下幾段話摘自麥可·傑克遜的幾次採訪,在這些採訪中他回憶了自己的童年,以及痛苦的父子關係。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不僅沒有童年,也沒有愛。我伸出手想要父親的擁抱,他不會抱我。我在飛機上感到很害怕的時候,他不會擁抱我說:麥可,別擔心。不會有事的;當我害怕上台表演的時候,他只會說:快點給我滾上台去。

·人們想知道為什麼我身邊總是圍繞著孩子。因為我發現通過他們我仿佛能夠得到我沒有的東西——迪斯尼樂園,遊樂園,遊戲——我羨慕這一切,我小的時候只有工作,工作,工作。

·我是在一個成人的世界中長大,在舞台上長大,在夜總會長大。我看見那些脫衣舞娘脫光衣服,看見人們在酒吧打架,吐在別人身上,成年人就像豬一樣,所以我現在特別討厭夜總會。我從沒上過學,我曾經去過兩周學校,但是不行,太難了。

·我的童年完全被剝奪了,沒有聖誕節,沒有生日,這不是個正常的童年,沒有正常童年的歡樂。用辛苦的工作、掙扎和痛苦換來物質和事業的成功,這個代價太可怕了,我沒辦法複製我的一部分人生。

·當我回顧自己的童年,沒什麼風景如畫的記憶。我和父親關係緊張,童年是我情緒困難的一段時期。我五歲就開始表演,爸爸是個很嚴厲的人,從小我和我的兄弟們就被他逼迫著練習表演,努力成為最棒的演員。

不管我們多努力,他從來不會表揚我們。如果我表演非常成功,他也只會說還好。如果我的表演只是「還好」,他會對我一言不發。他似乎就是想讓我們能夠掙錢。他是這方面的高手,在他的指導下我根本不可能不成功。

我很早就開始表演唱歌跳舞,根本沒什麼休息時間。雖然表演和製作音樂讓我很快樂,但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只想像個孩子一樣。我想建樹屋,打水仗,和小夥伴玩躲貓貓。但我沒什麼朋友,除了我的幾個兄弟姐妹。

我父親不會公開表達對我們的愛,但他用另一些方式表達。我記得我四歲在嘉年華玩,他把我抱到一匹小馬上,這個小動作他自己可能五分鐘後就忘了,但就是這個瞬間他在我心中有了特殊的位置。那個小動作表達了他的關心和愛。雖然只有那一次,但我感覺那麼好,對他感覺那麼好,甚至對整個世界感覺都很好。

還有一些事情也讓我感覺到他的愛。我們小時候都喜歡吃甜食,爸爸知道我喜歡甜甜圈。每過幾周在廚房的檯面上都放著一包甜甜圈——沒有字條,沒有解釋,就一包甜甜圈。當時我的感覺就像精靈仙母來過我們廚房,或者又像聖誕老人。有時我想待到很晚看著他把甜甜圈留下來,但是我又不想破壞這種奇蹟,我怕我看到之後他就不給我留了。

父親如此逼迫我們練習,應該也是出於愛。雖然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認識到這點。我童年時期對他的憎恨,現在也已經放下了。

缺乏什麼,就會想要補償什麼。

麥可傑克遜缺乏「童年」,所以當他成名之後,他開始瘋狂的補償給自己「童年」——大肆揮霍為自己建夢幻莊園,豢養寵物,並且邀請孩子來玩,甚至和他們一起睡覺。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人們懷疑他有戀童癖。但是,他不僅僅只是在物質上補償自己的童年,他的心靈某一部分也留在了「童年」。他喜歡和孩子們玩耍,他生理上也有部分特徵像孩子——講話的聲音,行為舉止,情緒反應,也因為聲音過於溫柔被人懷疑是同性戀。

麥可傑克遜的夢幻莊園

麥可痛苦的根源,就是他「失去的童年」。即便他成年了,他的心智也有部分被卡在那裡,不願意長大。在電視採訪中,傑克遜也表示他想要永遠保留自己孩子般的舉止,並且以此為榮。

然而這部分沒能長大的自我,卻成為他一生最痛苦的根源。

麥可傑克遜的直接死因是攝入過量鎮靜劑,據說他攝入的量足夠殺死一匹馬。當他身邊的朋友質疑他為何要服用這麼多鎮靜劑時,他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對這種藥物高耐受性,不得不服用這麼多否則沒法入睡。

一個人為什麼要服用這麼大劑量的鎮靜劑去讓自己安眠?除非內心的折磨與痛苦太強烈,以致情緒過於繁雜,不得不依賴藥物讓自己迴避面對這一切。了解麥可·傑克遜的人應該知道,他去世前的很長一段時光面對了極為殘酷的人生。

娛樂圈的複雜與殘酷不是每個普通人能夠承受的,兒童會在這裡迅速早熟,成人會明爭暗鬥,明星們的生活就是舞台,一舉一動都被人們審視。人們不會將你的才華與你的行為分開了看,愛你就是愛你的全部,恨你就是恨你的所有。所以明星們都需要有一個世故的經紀人,單單靠自己的智慧,很難在這個複雜的圈子中如魚得水。

一個內心停滯在孩童時期的明星,註定很難愉快的在這個圈子裡生存,然而麥可傑克遜卻沒辦法長大,他被童年的創傷「困住」了。幼稚的表現和出格的行為註定被別人指指點點,最後被誇大成一段段醜聞,而輿論對他的重傷更是讓他脆弱的精神世界開始崩潰。

很多人的童年都會經歷創傷,這些創傷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每一個痛苦都代表著一個沉默的真相——告訴我們過去發生了什麼,我們對這些真相的感覺是什麼。當一個人不能接受這些真相,不能去面對它們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種禁錮人們的力量,用各種方式提醒你它的存在——有時以疾病的方式出現,有時以一段不正常的關係出現,甚至可能變成財務上的困難。

麥可傑克遜的一生出過很多問題,財務困難,婚姻破裂,虐童,軀體變形障礙,無數次整形手術,藥物濫用,違約,詐騙,甚至被指控猥褻男童。這種種的問題意味著他的內心有怎樣的痛苦?

當一個孩子經歷創傷的時候,他會自然而然地壓抑自己的痛苦,因為在這個階段要處理這些痛苦太難了。這些被壓抑下去的痛苦會延續到成年,但是很多成年人又不願去面對這些它們。因為痛苦總讓人不舒服,伴隨著羞恥、傷害、失去、恐懼的感覺,這些感覺會引起各種負面情緒,而我們的社會總教導人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收斂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冷靜客觀的人。

為了不讓痛苦發出聲音,麥可嘗試了他知道的每一種方法,藥物就是其中之一。我找了所有能找的資料,沒看到麥可·傑克遜是否進行過心理治療,他似乎只信任自己的私人醫生,也是這個人給他注射了過量的鎮靜劑。

其實他最該做的就是通過心理治療去覺察自己這些巨大痛苦的源頭,將它們表達出來,釋放痛苦帶來的消極能量。很諷刺不是嗎?他一直迴避面對的東西,其實真正能夠拯救他。但是他卻選擇迴避它們,給自己造成更多的傷害。

痛苦的感受是一個人內在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它用「問題」的形式引起人們的注意,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響應它、處理它,進行療愈和成長。願麥可·傑克遜忌日能給大家提個醒——別讓過去的創傷一直操控你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1444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