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才從爾淳變身到釘姐,41歲的佘詩曼,現在又轉身進了廚房
2016-06-23 11:24
「在外披甲戰沙場,回家洗手作羹湯。」
初識阿佘是那個鼎鼎有名的宮斗劇始祖《金枝欲孽》。
爾淳小主在這個戲骨如雲的TVB大劇里,其實並不討喜——甚至也不討嫌。潑辣沒有如妃潑辣,好看不如侯佳玉瑩,心機陰險不如皇后,甚至談到做事果決,她也不如安茜姑姑。
有些事情也許一開始就早已註定,港姐季軍佘詩曼多年來,也仿佛如爾淳,混得臉熟卻並不得觀眾的愛。
不用說好多人一開始會把她和葉璇搞混,就算後來葉寶寶因為男友而flop了,許多人提起佘詩曼依然是一副:
「喔,那個《宮心計》裡面的劉三好啊,可是講實話我更喜歡演奸妃的楊怡啊哈哈哈哈。」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難怪鮮肉們都不好好演戲去了真人秀,整天只會耍寶會嘴賤,甚至刻薄他人。這樣賺來的觀眾緣,遠比老老實實演戲,當個老老實實、板板正正的演員,來得更輕鬆,也更討巧一些。
幸好阿佘也算命好,終於熬到了爆紅的《使徒行者》,演了性格爽利、行事潑辣的釘姐,不光和當家小生林峰對戲,打戲和各種對手,也各種討喜,也算是在這個以「烈」出名的時代里,博得了一席自己的觀眾緣。
港Sir一度相信,只有演員碰到了對的角色,才會更好地做自己,釋放自己。整部戲才會熠熠生輝。
據說阿佘私底下就是如男孩子般豪放的人,能打能吃苦,與男演員稱兄道弟。光陰荏苒,當初的假小子如今還凸顯出女性本真的魅力。從阿佘的笑,體會到溫柔、達練,還有許多小女生不喜歡的緩慢感。
做菜是會給人帶來安定的力量的。而這一點,骨灰級網紅和菜頭也曾說過,他說,煮一碗鏡面雞蛋羹也算是禪定時刻。
譬如「治大國若烹小鮮」。
阿佘自小醉心美食,不但早年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後來也練得一手好廚藝,美食品鑑功力更是了得。
也正是出於對美食的愛,阿佘的內地綜藝首秀,選擇了《星廚駕到》這檔節目。
關於所做的菜,她說:
「這是一道關於母愛記憶的魚,小時候自己很瘦,不愛吃飯,媽媽為了我營養均衡,絞盡腦汁自創了一道符合她口味的酸甜魚,還取名為「親親魚」。「
那為什麼是這個名字呢?
阿佘說,因為媽媽喂她吃魚的時候,總會說:「寶貝,來,和魚親親。」這是佘詩曼4歲時候的事情,「親親魚」就成了她記憶深處最美味的食物,一直到現在。她希望在這一季《星廚駕到》中,分享親情的味道。
媽媽曾經看過前兩季《星廚》,很早就是節目的粉絲,為幫媽媽圓夢,她特別帶來一道凝聚童年最溫暖記憶的「親親魚」,希望在這一季《星廚駕到》中,分享親情的味道。
不光是媽媽,阿佘一直都被身邊的愛包圍著。
喜歡粉色,夢裡夢到喜歡的人,甚至是粉絲,也會羨慕地說
「哇,大家看起來都好愛你!」
被愛著的人通常內心是有安全感的,也會施以他人更多的愛——怪不得找她來演了沒脾氣沒性格的劉三好。
但一個人不應該因為她的無條件好而被大眾嫌棄,這是輿論之病,卻不是「劉三好」的錯,更不是阿佘的錯。
阿佘性格求穩,能吃苦。電影版的《使徒行者》里,有一個片段是要穿泳衣拍攝的,阿佘身材其實很好,但最後還是選了一件偏保守的款式。據她的話講是:
「拍打戲身上留得都是淤青,怕露出來不好看。」
我很欣賞熱愛工作的女孩子。
倔強的心氣兒從阿佘的成長經歷看,也許還有更深一層次的線索。
阿佘是家裡的長女,5歲時父親去世,從此相依為命。孤兒寡母還帶個弟弟,這樣的情況下,阿佘仍舊被母親送去了瑞士讀酒店管理專業,可見阿佘母親對她的愛,也可見她心氣兒的由來。
作為長女,父親又中途離世。成長的經歷,教會阿佘努力工作的天分。
今年年初查小欣採訪阿佘的一篇稿子裡,標題很有意思,叫「TVB一姐為放高跟鞋而買新樓。」作為香港娛樂圈有名的「樓姐」,阿佘求穩妥只投資房地產的背後,一邊卻對鞋子有著狂熱的興趣。
狂熱到什麼程度呢?
「曾考慮要不要去報讀一個與女鞋相關的專業。」
結果報讀了沒有?當然是沒有。
賺錢的年紀,要拚命才行。
現世安穩,我更願意用這樣的詞來形容阿佘。在她可掌控的範圍內,她要給自己足夠多的安全感——恰好她也給得起。
今年生日,阿佘在Facebook上載了一條短片,並留言話:「The biggest present to self in 2016!(2016年最好的禮物)」原來阿佘正式開個人工作室,名為「佘詩曼工作室」,片中的她對住鏡頭坦言希望以後可以「操控自己的生命,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每日都開開心心」。
一輩子被人束縛慣了的她,也終於在41歲這年,說出了「可貴的是自由」這樣的話。
而在今年,她正好也轉賣了以前的「發跡屋」,買了新家來「放新鞋」。
畢竟人總要往前走的,不是?
在外戰久了畢竟會乏,不如轉身回廚房做兩道小菜。
江河湖海的風一一吹來,而最終都會囿於廚房與愛。
6月28日晚22點,江蘇衛視《星廚駕到》第三季開播。
來,看釘姐做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14223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