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影后搖籃,如今越選越丑,美貌與智慧並重的港姐為何走下坡路
2016-06-11 00:05
1973年,第一屆由TVB主辦的香港小姐舉行,冠軍是孫詠恩。
當年由電視台舉辦的選美活動,是社會新潮的事物。
所以70年代的港姐冠軍,多數都不會在娛樂圈發展。
反正想成為藝員的,可以入讀藝訓班。
選港姐是為了開闊眼界增廣見聞,當藝人的反而是三甲不入的佳麗。
比如例如繆騫人、鍾楚紅和余綺霞。
如果說70年代最美的港姐是朱玲玲,80年代最靚的一定是李嘉欣,她也是80年代星途最順利的港姐冠軍。
80年代的香港多姿多彩,佳麗也來自不同地方:
高麗虹和李嘉欣均為混血兒,謝寧是首位來自內地的港姐冠軍。
李美珊來自美國,是首位碩士冠軍。
既有拍電視劇的陳法蓉,也有後來轉戰商界的楊寶玲。
踏入90年代的首位港姐冠軍是袁詠儀,同年張曼玉首奪金像影后,這也是首位港姐出身的影后。
4年後,袁詠儀也晉身影后,成為首個港姐冠軍影后。
這也象徵了選美是最快進入香港娛樂圈的方法,多位港姐冠軍也各自走紅過一段日子。
例如參與電視劇《大時代》的郭藹明,拍了一集纖體廣告的李珊珊。
千禧年代是香港影視最迷失最低迷的時期,不過選美照常繼續。
當時港產片數量急劇下降,加上合拍片成風,也讓港姐往娛樂圈發展的不多,即使入行也難有成就。
最有演藝成就的冠軍算是徐子珊了,而在大台半紅不黑的港姐,甚至是沒有加入的更是大有人在。
比如2000年的劉慧蘊和2008年的張舒雅。
到了2010年之後,港姐已不再是「美貌與智慧並重」了。
其實這句口號已經沿用多年,如今也不合時宜了。
選美在這幾年,可說是「學歷和家底並重」的年代。
首先,全部冠軍都曾海外留學。
再者,娛圈要有人脈,比如張名雅的叔公是張堅庭。
而2013年的陳凱琳,則是富家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1230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