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萬千變化,野蠻生長,最漂亮的一擊叫忠於自己!
就在剛剛,李宇春發行了《野蠻生長》的第一張EP《野》,中性打扮的她從人群中走過,唱著「雲層肥厚,天地很寬,瘋狂愛你,與你何關」。
這次的專輯之所以叫《野蠻生長》,是因為兩年前,她有一個跟藝術家聊85新思潮的對話,
其中葉永青老師提到了野蠻生長,在之後的很長時間,這四個字一直印在她腦子裡,於是認真的想了想,決定做一張音樂專輯。
這麼一看,野蠻生長說的就是李宇春自己。
2005年8月26日,李宇春以352萬的簡訊投票成為第二屆《超級女生》冠軍。
幾個月後,她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時代周刊》評論她是「中國自建國以來第一個由民眾選舉出的偶像」。
不過在那個時候,除了是超女冠軍,李宇春這三個字還意味著不符合主流審美、不符合「女人」的定義、不符合性...感的傳統表達。
2005年,中國的少女流行文化大多是離子燙、泡泡糖和閃著珠光的唇蜜和眼影。
韓寒在採訪中說的那句「這屆超女三甲,我最喜歡張靚穎,唱得好身材也好」算是很好的證明。
而李宇春呢,全素顏、一頭短髮,黑色背心加寬鬆牛仔褲,所以當她站在那個舞台,就意味她除了接受光,還要接受光打不到的陰影。
什麼是陰影呢?
從她出現在超女舞台,爭議就一直不斷,網上充斥著各種對她「春哥」的調侃↓
甚至在談到強大的粉絲效應時,評論的字眼已經誇張到「年輕一代的悲哀」、「畸形的意識形態」...鬧的最凶的是宋祖德,幾年中一直抓著她的中性打扮不放↓
不過在保持自我這條路上,她向來無懼。
這麼多年,因為外形帶來的爭議從未停止,不過酷就酷在,她從沒想過要把自己變成他們更容易接受的「女性」形象。
如今她的頭髮甚至比出道時還短,雖然之後嘗試過不同的造型,但依然我行我素中性風。
之前有媒體採訪她,問她如何理解性...感?她的解讀是「我覺得女性要有自己的想法,獨立的能力。
不依附於別人是我很重要的價值觀。女人味或者性...感,不是穿一件晚禮服,不是露哪個部位,那個東西是在骨子裡的。」
三年前她去走坎城紅毯,記者問她,「一般女星走紅毯都會穿裙子,你為什麼沒穿?」她回答說:「因為我不一般」...大寫的霸氣給滿分。
很早之前她就明白差異的珍貴。
2014年,她寫了一首《女神經》,裡面有句歌詞是「鈔票紅、蘋果紅,今天粉什麼紅?
先學會盲從,流水線運動;減肥風、整形風,今天吹什麼風?跟潮流的蹤、取悅好大眾」。
在她看來,《女神經》就是一本經書,當所有人念了這本經書是不是就可以成為女神?
但當每個人都成為女神,一模一樣,世界大同,你又會不會惶恐?
這樣的惶恐從她製作的專輯中就能感受到。
2006年,她發行了第一張專輯《皇后與夢想》,大量高難度動作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舞台皇后」...
2011年,搖身一變成了《會跳舞的文藝青年》,貢獻了5首作詞、
2首作曲,之所以開始自己參與製作,是因為講得很清楚了要表達的東西,作詞都理解不了...
2014年,發了《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開始挑戰「文藝舞曲」。
至於什麼是文藝舞曲她也不知道,只是覺得文藝青年不一定要穿海魂衫、彈木吉他,舞曲唱的也不是沒有營養的歌詞...
就在剛剛,《野蠻生長》以EP形式發行,沒有太多流行元素,這次返璞歸真,回歸音樂本身...
這麼多年,從剛出道的質疑,到如今自成一派形成風格,李宇春一直孤獨的毫無參考的兀自生長著,
也因此影響了更多人,就像貼吧里「你為什麼喜歡李宇春?」下面的回答一樣:
「她讓我更理解自己」
「她讓我學會了拒絕」
「她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自我」
別人說「這不是一個女人該有的樣子」
那誰又能定義女人該有的樣子呢?
正如《野蠻生長》的概念文案一樣↓
於陳舊規則中
無辜出世
如一道不安分的閃電劃破天際
世人驚訝,指責你的「破壞」,慌忙奔走於舊世界的崩塌中呼喊
而你兀自生長
渾然不覺
這天生的離經叛道已震醒捍衛的槍炮
歷史總是不斷回放相同的畫面
當主流價值遭遇獨立精神
當自我覺醒反抗復刻命運
當不同的一小群人
影響著相同的一大群人
我們會看到
時代與個體的相互爭奪
在彼此對抗與消融中進化
重複上演著
一場宏大壯闊卻又執著頑強的野蠻生長
【最後幾句】
就用李宇春《dance to the music》四句歌詞結束吧↓
想去冒險就燒掉地圖
通往羅馬又不是只有一條路
玩法自定分什麼勝負
開心唱歌不一定非要照著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0958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