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網站曾做過一個中國功夫巨星實力排名,成龍位列第10,李小龍名列第二,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名不見經傳的周比利。這個排名結果可能和大家想的有些出入,成龍怎麼會排第十?畢竟他可是影視作品裡中國功夫的代表人物啊!
沒錯,一直以來成龍確實是功夫電影的積極推動者,很多人就是在他的影響下才點燃了心中的武俠功夫夢。但這裡要提到一點,功夫電影就一定代表真功夫麼?答案是肯定的,不!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成龍的練武經歷來探討一番成龍到底有沒有真功夫?

1954年,成龍出生在香港中西區,又名房仕龍,小時候的成龍很好動,由於成父工作性質的原因,周圍有許多的外國人居住,就在那個時候,好動的成龍經常和外國小孩打架,也由此成龍小學沒法再繼續念書,只讀了一年便早早的輟學了。在成龍7歲時,拜于占元為師,跟隨於學習舞台化妝和舞台表演技巧,後來他和元華等人組成了當時赫赫有名的「七小福」。
在跟隨於學習期間,成龍練功很刻苦,每天5點便起床練功一直持續到12點,當時七小福在荔園遊樂場靠表演京劇為生,在這段時期,成龍積累了豐富的熒幕武打表演的經驗。1971年,17歲的成龍學藝期滿之後開始擔任武師一職,同年參演武俠片《俠女》正式步入演藝生涯。
以上大概就是成龍的習武歷程,注意剛才提到的是武打表演,而不是真正的有系統的功夫體系,我們可以料想,成龍從小學習的方向是如何表演武打,而不是注重實戰的武打練習,這裡面或多或少就存在潛在的問題,成龍說到底是雜耍出身,武打招式要儘量追求展示效果,這一點從他早前的影視作品中便可看到端倪,電影中成龍飾演的角色,武打場面幅度非常之大,動作也幾近滑稽之本能,目的就是讓觀眾在娛樂中看功夫,在武打中滿足對武術的好奇,所以追終溯源,成龍的功夫並不能稱為真功夫,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職業習慣逐漸造就的適合表演藝術的功夫形式。
還有一點大家也許比較疑惑,那就是傳說成龍從不用替身,如果沒有一些真本事,電影中撩人眼球的打鬥場面又是怎麼拍攝的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細細想來其實很容易就能想通。成龍拍電影確實不用替身,但是說到底,影視作品畢竟是表演形式,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其實是預先效果的演示,比如拳怎麼打,對方怎麼接等等問題,成龍早前的舞台表演經歷或多或少會強化他拍電影展示套路的能力,但如果要說這些套路的原理,他可能就模凌兩可了。從這一點說,成龍給大家的功夫印象其實應該是加強過的,這種印象或多或少有源自內心對武俠小說蓋世大俠的臆想成分,恰好我們從看電影這種娛樂休閒的方式中滿足了曾經的臆想,所以,對成龍的好感不覺又多了幾分。
總的來說,成龍的功夫很大程度上不能算真功夫,本來「有」和「無」就是對命題的極端否認或肯定,我們能說成龍的表演里沒有功夫的成分麼?當然不能,說起真功夫,比較嚴謹的說法其實是你會功夫的程度,成龍的功夫程度比之葉問和最近比較火的趙冀龍來說肯定是有差距的,假如讓葉問和趙冀龍來飾演電影里成龍的角色,能勝任麼?當然能!只不過兩者的表演形式和水平會有不同罷了。
說到底,成龍大哥也是筆者喜愛的演員,但是功夫就是功夫,在當今功夫亂象叢生的狀況下,我們有必要去探討真功夫的問題,這也是推動功夫產業發展的一種貢獻。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無極太極 了解更多功夫及養生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0833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