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長得丑,3歲沒爸,過年才能吃肉,被兒子嫌棄,80歲還住蝸居

Ctw| 2016-04-22| 檢舉

她長得丑,3歲沒爸,過年才能吃肉,被兒子嫌棄,80歲還住蝸居

在這個網紅都想當明星,明星都去當網紅的時代,「演員」這個稱謂突然顯得無足輕重了,台詞可以不用念,「123456」的帶過,後期配配音就好了,長得不好可以整,大不了就是一張僵硬的整容臉出鏡。

想想那些老藝術家們,他們演了一輩子的戲,每一次都是那麼的投入,可是也許他們的名字卻很少被記得,也不會有人送他們花、忙著接機,應援送名包,也不會為他們命名小行星。

張少華,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位名字很普通的老太太,出演了78部電視劇,18部電影,被大家成為「天下第一媽」。

她是《我的丑娘》里的草根媽媽,因為長得丑,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認她。這部劇集讓人看一遍哭一遍:

她既是《鐵梨花》中那個威嚴大氣的官家老太太,氣場由心而發:

她也是《背著奶奶進城》中來自農村的老太太,一貧如洗:

各種熱播劇種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無論是古裝偶像劇《還珠格格》:

還是磅礴大氣的家族劇《大宅門》:

亦或是穿插歷史的古玩劇《五月槐花香》:

如今,只要在熒幕上看到張少華的面龐,我想很多人會和嬸兒一樣倍感熟悉和親切。而這位演了這麼多人的「媽媽」的張少華,褪去戲服後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我是回歸樸實生活的分割線=====

張少華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南城大雜院裡長大的她,喜歡滷煮、豆汁、驢打滾。

都說南城的長大的人要比東西城的更熱心,更貧,這話用在張少華身上也沒錯,連她自己都說自己的嘴太敞,嘴上沒把門。

雖然是個幽默的老太太,但實際上,張少華的成長並非充滿了歡樂,反而有些窮苦。

張少華總共有9個兄弟姐妹,生父在她3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媽媽後來改嫁了,嫁給一個工人。張少華則是在奶奶家長大的。

回憶起童年生活,張少華曾說一年到頭都是吃著鹹菜窩窩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肉:

13歲的她為了能幫家裡分擔家用,為了16塊錢的生活費開始演戲:

雖然生活貧苦,但在張少華心中,母親這個角色依舊是偉大的:「我小時候印象里,母親幾乎沒怎麼睡過覺,晚上一針一針地給我們兄弟姐妹幾個補衣服納鞋底,吃飯的時候也是我們先吃,她最後吃點我們剩的,要是我們沒剩下什麼,她就不吃了,說自己不餓。」

耳濡目染的總會不經意間流露,也許,正是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下,張少華如今才能把「母親」這個角色演繹得那麼入木三分吧。

可是當張少華在生活中正式成為一個媽媽後,她卻說自己是「不合格」的。

張少華和同樣都是評劇演員的老公結婚,生了一個兒子,現在兒子清華大學畢業,在建築出版社當編輯。

但是在兒子的童年時光中,張少華幾乎是缺席的。因為常年拍戲,夫妻兩人都無法陪在孩子身邊,兒子是跟著外婆長大的,直到14歲的時候,才接回到父母身邊。曾經有人笑言,張少華這不是給自己生兒子,而是給自己的媽媽生了一個兒子。

如今再談起這段往事,張少華心中依舊是對兒子滿心愧疚,也正是因為這樣,如今80歲的她依然蝸居在天橋街那個40多平的舊房子裡,那個1982年單位分的房子裡,而她賺來的錢呢,都拿去幫兒子貸款買房了。

從張少華在家中的照片可以看出她生活的簡樸。

腳上穿的棉鞋是在早市旁邊買的,15塊錢穿一冬天。

她的乾兒子楊志剛在2011年受訪時曾說,最大的願望就是掙錢給乾媽換個房子。不過,張少華說自己有窩窩頭吃就挺知足,自己的蝸居很好很溫馨。

生活中的張少華平易近人,鄰居和商販都對這位老人讚不絕口,連小區的環衛工人都說張少華和他們平時十分客氣,打成一片。

和她合作過的演員們,談起張少華,也是出奇一致的豎起大拇指。

史可在採訪中曾說平時叫張少華「美少女」,誇讚其表演:「行雲流水、情真意切」:

黃聖依在《我在路上最愛你》表示和張老師一起演戲特別有親切感:

她長得並不美,也不是什麼不老女神,就是一個淳樸的鄰家老太太。但她的樂觀、敬業、善良、真誠堪為年輕演員的榜樣。

2005年張少華獲得上海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但其實當時她連提名都沒有,許多外國評委看到了她的作品被她的演技征服,最終確定張少華為最佳女主角。不認識張少華,卻把大獎給了她,這想必是對她演技的最大肯定了。

不過,命運卻和張少華開了個玩笑,在被通知得獎前五分鐘,她的母親牽著她的手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因為母親離世,這個獎對於張少華而言,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我母親去世了,88歲,她把我帶到這個世界,我感謝她!」

德藝雙馨,樸實無華,這八個大字用來形容張少華再合適不過了,演了大半輩子戲,感動過無數觀眾,雖然住著小房子,但是她活得自在,畢竟人越簡單,活著越快樂!

娛樂 張少華 投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5/node10368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