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前韓國有部小成本紀錄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其中兩個加起來快200歲的老人獨自生活在鄉下,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真正愛情的樣子,也讓看過的觀眾反思,對於家中的父母,我們都太過忽視了。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Companionship is the longest confession
韓國,江原道橫城山村,一處江邊的老房子,89歲的奶奶姜溪烈和98歲的丈夫趙炳萬正站在院子裡惆悵著,不過是去城裡的女兒家住了兩天,落葉就鋪滿了整個院子。
奶奶極不情願的拿起苕帚掃了兩下,就直起身來撐著腰趴在丈夫耳邊撒嬌:好累啊。
爺爺一臉寵溺,馬上停下手中動作表態,「奶奶別掃了,我來掃就行。」
一聽這話奶奶立馬喜笑顏開,「辛苦你了,謝謝」,輕輕拍兩下丈夫的背,然後滿心歡喜的站在一旁喊加油。

哼哧哼哧好不容易把葉子掃到一起,
爺爺突然放下苕帚,
抓起一把落葉朝老伴扔過去,
果不其然招來一頓罵聲:
「哎呦,真是的,
你這老傢伙怎麼了,
莫名其妙。」

耳背的爺爺顯然沒有聽到老伴的怒吼,乘勝追擊又抓了兩把扔過去,落葉一次次離開地面,飛到在天上,像是可以回到樹上。
一直隱忍的奶奶爆發了,剛剛還彎不下去的腰立馬靈活了起來,蹭蹭蹭抓起幾把反擊。
但力量對比懸殊,奶奶很快敗下陣來,被爺爺一把葉子全都呼在臉上。受這種氣怎麼能行,轉身拿了掃把過來反撲回去。
兩個加起來快200歲的人,像兩個7、8歲的孩子一樣鬧著。

一頓「亂斗」之後,戰爭以奶奶的生氣離開告終,院子裡剛剛掃成一堆的落葉又被扔的滿院都是。
「闖了大禍」的爺爺偷偷溜走,到院子外邊精挑細選了一束小花,回來悄悄把花舉到奶奶面前,那皺著的眉眼立即舒展開來,換上了少女般的嬌羞笑容,因為眼疾而渾濁的眼睛,也因此發出了亮光。

拿著花一遍一遍的摩挲自己的臉,因為眼疾看不清,努力的把花貼近眼睛看。儘管行動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歡喜,但嘴上還是倔強的「埋怨」了一句怎麼把花給摘了。
但抱怨只有一句,可能耳背的丈夫都還沒聽到,她已經幸福的把其中一朵別到了他耳朵上,「哎呀,戴上花更好看了呢。」

爺爺當然不能獨自好看,也給老伴戴上一朵,兩個人我給你戴一朵你給我戴一朵,兩隻耳朵上都別上了花,然後開始瘋狂夸對方真好看。不管到了多大年紀,彼此在對方眼中都是最美的。
奶奶哄開心了,兩個戴著花的老人一前一後,一人一把苕帚,愉快的埋頭重新掃院子。

這樣「肉麻」的日常,是韓國紀錄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里的場景。
5年前,韓國導演陳模瑛把鏡頭對準結婚76年的曹炳萬和姜溪烈夫婦,紀錄下他們在一起最後一年的時光。
顏值不再的「演員」、平淡如水的生活日常,71萬的超節儉製作成本,如此小成本的一部電影紀錄片卻轟動韓國,拿下多個國際大獎,感動了無數人。

電影海報,圖片來自微博@啊你好厲哦
………
片中兩個老人的甜蜜舉動,很多年輕人看了都覺得「酸」,但兩人的子孫們早已見怪不怪,新年聚會的時候還會集體回憶那些年她們吃過的「狗糧」。
「奶奶看電視的時候看到了柿餅,說』哎呀我想吃柿餅了』,說完一看,爺爺不在旁邊,去找爺爺出門一瞅,爺爺已經跑去買柿餅了。」
「現在哪個男人還會這樣做啊,是吧。」

聽到隔壁桌的孫女講這話,奶奶在身後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回想兩人在一起的76年,還真是沒有幾個男人能做到爺爺這樣暖心。
14歲那年,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她和大她9歲的爺爺結了婚。爺爺很早就沒了母親,婚前吃了很多苦,婚後到老丈人家生活,除了埋頭幹活什麼也不想,從來沒有喊過累。
剛結婚時的奶奶什麼也不懂,因為怕她受傷,爺爺每天晚上只是摸著她的耳朵睡,一直到快17歲她主動抱了他,才有了後來的夫妻之實,生了12個孩子。(死了6個,5女1男,有的是得麻疹死的,有的是在戰爭里死的,最後只剩下了3男3女。)
但撫摸耳朵的習慣一直留到了現在,在彼此都已經是太爺爺太奶奶的年紀,晚上奶奶睡著了,他還是要把手放在她耳朵上才能安心入睡。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兩人76年的生活,「你一生寵我,待我白髮蒼蒼,你依然如初」最合適不過。
下過初雪的早晨,掃雪中的兩個老人像個幼稚鬼一樣,掃著掃著就互相丟起了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戰鬥」中的他們誰也不讓人。
可除了玩鬧,他們也真的愛得深沉。雪仗結束之後,爺爺會把奶奶凍僵的手捧在手心裡,揉搓、哈氣。


坐在門口曬太陽的時候,
奶奶說她膝蓋這裡疼,
撩起褲子指給爺爺看,
爺爺彎下腰沖膝蓋哈氣,
幻想能像古裝劇里演的那樣,
吹一口仙氣來傳遞能量。

去山上撿柴,
半中間爺爺累到喘粗氣要求休息,
奶奶坐一旁開他的玩笑:
「年輕時可是再重的東西
一下就能拎起來呢,
現在沒力氣了心情怎麼樣?」
「心裡當然不是滋味了。」
這樣的對話發生在兩個百歲老人之間,
真的是非常可愛了呢。

去市場買東西,
兩人換上色彩亮麗的情侶韓服,
手拉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累了就倚靠著在馬路邊坐會兒,
靠在丈夫肩上的奶奶,
嬌羞的樣子仍和少女時期一模一樣。

只要是需要外出乾的事,
兩人就必須一起行動。
奶奶要去醫院看腿,
氣喘嚴重了的爺爺堅持要跟著去,
走去公交站的路上歇了好幾趟,
蹲在路邊的時候奶奶說走不動了我們就回家,
爺爺擺擺手站起來繼續走。
拍片子時爺爺不懼輻射站在一旁等著,
抽完血後手一直放在奶奶膝蓋上,
慢慢的、靜靜的揉著。


俗話說「老伴,老伴,老來伴」,很多時候人老了,伴侶是比兒女更重要的存在。
就像姜溪烈和趙炳萬夫婦,他們兒女雖多但並沒有非常暖心,雖然新年、生日等這樣重大的場合一家人呈現一片祥和狀態,但慶祝結束之後也會因為照顧老人的多少而爆發兄妹爭吵。
兒女們吵到大打出手的時候,兩位老人只能互相拉著手,默默給對方擦去眼淚。

除了身體出現嚴重不適,一般情況下他們都不會叫兒女回來。
柴沒有了就一起拄著拐杖去撿、想吃小菜了就一起去河邊洗,心愛的小狗去世了也是他們自己推著小車去埋掉,就連爺爺氣喘復發也是奶奶先帶著去醫院看,後來實在嚴重了才叫兒女回來。
但回來了又能怎樣呢,孩子們在病床前哭訴一番、懺悔一番「對不起,沒能好好照顧您」之後離開,剩下的還是奶奶一個人。

獨自撫著爺爺瘦骨嶙峋的身體默默流淚;

把舊衣服燒掉祈盼爺爺能在火中重生;

接受爺爺真的要離開的殘酷事實之後,
靜靜地抱著愛人訴說心愿:
能一起走的話該有多好。

看過《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的人都會說,這部紀錄片前邊有多甜蜜,後邊就有多虐心,多少人看著哭到昏厥。
身體還好的時候,紀錄片導演採訪過爺爺對於死亡的看法,爺爺的回答非常的豁達樂觀:
人生與花和樹葉都是一樣的,我是樹葉就在春天茂盛生長,在夏天享盡雨水的拍打,到了秋天就隨寒爽凋落,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初年少時候像花兒含苞待放,花開後的樣子雖然很美,最終都要隨著歲月流逝枯萎衰敗,歸於虛無。
當時在花海中身著紅衣幸福的徜徉的他不會想到,後來他的先行離去,讓身邊這位自己寵了一輩子的愛人有多難過。

去廁所的時候再也沒有人等在門外,
大聲唱歌給她驅散恐懼;

洗菜的時候沒人會在岸上給她潑水,
一輪一輪陪自己進行幼稚的潑水大戰;


膝蓋再疼的時候沒人給她揉搓,
手舞足蹈來逗她開心。

76年前大雪紛飛時你來迎娶我,76年後又是大雪紛飛時你離我而去。
告別儀式上奶奶撫摸著爺爺的臉,遲遲不願撒手。
墳前她一件一件的把衣服放進火里,一件一件的講解這是冬天的衣服、這是秋天的衣服、天冷了要記得穿上這個……「爺爺啊,即便沒有我也要好好過,臉要好好洗乾淨,要過得舒舒服服的啊,即便我不在。」

「爺爺想念的時候也要忍住,
我想爺爺的時候也會忍住。」

眾人都已經離去,
唯獨她還佇立在寒風中絮絮叨叨。
要交代的話終於都說完,
她也終於說服自己先走的那個人更幸福。
決定離開時她一步三回頭,
顫顫巍巍地邊走邊哭。

走了不過20米,
悲傷的情緒隱忍到極點,
她突然癱倒在地,
像個孩子一樣雙手拍打著
大聲地嚎哭,
一遍又一遍的大喊:
我愛你!

在一起76年,從未離開過彼此,如今你不在我身旁,沒有人再一直牽著我的手,我一個人如何走完剩下的路……
我走一程,期許一程,回望一程,落空一程,目之所及里沒有了他,翻山越嶺也沒有他。
兩個深愛的人,一個在裡頭,一個在外頭。一個畫面,天人兩隔。
鏡頭停在奶奶嚎啕大哭的畫面,那嗚咽嗚咽的聲音是難過到極點的哭泣。
路旁一起堆的雪人還剩一個未曾消融,可他卻先渡過了那條江。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片名取自古朝鮮歷史上最早記錄的歌,樂府詩集中有詩——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
江水是生與死的隔離。
你在河那頭、我在河這頭,你默默無語、我悲痛欲絕。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的製作成本只有71萬5千塊人民幣,但當年在韓國上映時卻爆冷登頂,僅用3周時間就逆襲了好萊塢大片《星際穿越》的觀看人數。
當時的報道說,每個看完這部片的人,都哭著離開了電影院。

有網友說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催淚,不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而是在平淡的76年的生活里,心裡始終牽掛著對方。
最好的愛情莫過於此,平淡如水、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儘管那條生命的江河把二人分隔兩岸,但他們依然是幸福的:
爺爺是幸福的,他先走了,有人目送,有人想念;奶奶是幸福的,在世界的另一頭,有人張開懷抱,微笑著等著她…

兩人埋掉死去小狗時的回家路上,奶奶目送著爺爺先行離開
《尋夢環遊記》里說,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有甜蜜回憶相伴的姜溪烈奶奶,會一樣幸福的活下去。
而他們為我們所展示的「用生命去愛對方」的感人故事,也將一直溫暖著我們。
別忘了回家陪陪老人,聽聽他們的故事。在江河從我們之間穿過之前,好好的愛他們。

.........
.........
本文全部圖片均截自紀錄片《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 / 一人一城( ID:yirenyicheng01 )
THE END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