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癱瘓前夫出嫁12年間兩任丈夫親如兄弟

Lin yi ...| 2017-05-12| 檢舉

松陽上安村,兩男一女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她帶著癱瘓的前夫出嫁

12年間,兩個男人親如兄弟

本報記者盛偉通訊員邵秀清支藝霖/文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盛偉/攝

麗水松陽縣新興鎮上安村因茶而富,現在正是綠茶大量上市時,濃濃茶香從一排排整齊的農村別墅裡溢出。

48歲的男人劉豪瑾、44歲的女人周玉英、41歲的男人趙金龍,三個人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在一口鍋裡吃飯。

劉豪瑾是周玉英的前夫,2000年因為工傷下半身截癱終生臥床。2005年,周玉英帶著臥床不起的劉豪瑾嫁給趙金龍。周玉英的前提條件是,趙金龍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劉豪瑾,像對待親女兒一樣對待劉豪瑾的女兒。

「小趙做到了。十二年來,他對我,真像親兄弟一樣!我們現在是好朋友好兄弟,碰到玉英和小趙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昨天上午,劉豪瑾流著眼淚向錢江晚報記者吐露心聲。

夫妻情

無情工傷,擊垮甜蜜小家

劉豪瑾是新興鎮上安村人,而周玉英則是同屬新興鎮的外村人。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兩個人在杭州,相識相愛。

彼時,劉豪瑾在杭州城北做木工,而周玉英則在杭州城裡的一家餐館做服務員。同是一個鎮上的松陽老鄉,兩人相識後感情迅速升溫,「他看起來很高很帥,出手也大方,看上去很值得依靠。」戀愛中,周玉英這樣評價劉豪瑾。

而劉豪瑾這樣回憶當時他眼裡的周玉英:「年輕時她就很漂亮,看起來也很賢惠。」

1994年,這對年輕人在村裡完婚。兩年後,他們的女兒出生。

和這對年輕人戀愛時想像的一樣:劉豪瑾在外做木匠養家,周玉英做全職媽媽相夫教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幸福在2000年戛然而止:劉豪瑾在建築工地做木工時,不慎從三樓墜落到一樓。命雖然保住了,從肚臍以下的身體喪失知覺,劉豪瑾成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殘疾人。

劉豪瑾癱瘓在床後,小便用的是導尿管,大便要周玉英用手摳。

要強的劉豪瑾不想這麼痛苦地活著:他多次請求周玉英給他買安眠藥讓他走。每到這時候,周玉英就會抱著他哭:「我們是一家人,我不能丟下你,有我吃的就不會少你一口。」

兄妹情

再婚後,她為前夫擦身按摩,視如大哥

劉豪瑾不想連累周玉英,多次提出離婚。

周玉英的回答斬釘截鐵:「女兒長大點再說,即便離婚,也不會不管你。」

遇見現在的丈夫趙金龍在2005年。那時候,周玉英家裡債台高築,全家的生計只靠周玉英種一畝茶園來維繫,「當時,我真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真想找個肩膀靠一靠。」

那一天,周玉英帶著十歲的女兒在茶園採茶,一個高大帥氣的年輕男子湊過來默默地幫她摘著茶葉。

男子就是趙金龍,安徽蒙城人,比周玉英小三歲,當時在松陽學習炒茶技術。此後,趙金龍天天幫周玉英採茶天天和周玉英聊天。

劉豪瑾知道趙金龍在和周玉英交往後,每天催促周玉英離婚。「我們離了,才能給玉英合法的幸福。」

交往幾個月後,趙金龍開始向周玉英求婚。事實上,周玉英打心眼喜歡趙金龍,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伴侶。

周玉英對趙金龍提了一個「不答應就不結婚」的條件:婚後必須住在劉豪瑾家,要照顧好劉豪瑾,撫養劉豪瑾的女兒。

趙金龍向周玉英做了保證,「要像照顧自己的大哥一樣照顧劉哥,像對親女兒一樣對待他的女兒。」

2005年5月,劉豪瑾與周玉英離婚。次月,周玉英和趙金龍扯了結婚證。隨後,趙金龍住進了劉豪瑾家。

劉豪瑾說:「趙金龍搬進來的那一天,我躺在床上放聲大哭,自己的老婆成了別人的老婆了心裡發酸,也害怕自己將來受人欺負。」

事實上,癱瘓後的劉豪瑾和周玉英的關係更像是兄妹,「她為我端屎端尿,翻身按摩,我連擁抱她的能力都沒有」,劉豪瑾說。

三個人住在一間屋子後,周玉英的角色沒有太多改變,依舊親親熱熱地叫著「劉豪瑾」,依舊毫不拘謹地為劉豪瑾擦著身子。她說:「自從他出事後,我一直把他當大哥看待。和趙金龍結婚後,我依舊拿他當大哥,該怎麼照顧還是怎麼照顧。」

兄弟情

因愛而愛,前夫和丈夫成了兄弟

趙金龍的表現則讓劉豪瑾意外、驚喜。

在他眼裡,小趙對他關懷體貼,每天都會給他做推拿按摩,端屎端尿的活也是乾得積極主動。「他們夫妻倆每天洗臉水送到我床頭,一天為我擦三次身體,吃飯時就把飯菜端到我床前的茶几上,三人聚在一起用餐。晚上,他們倆會到我的房間裡陪我看電視、陪我聊天、陪我開心。我對他們倆,除了感動就是感謝!」

「小趙對我比親兄弟還親,他是個好男人。」劉豪瑾給錢江晚報記者講了一個讓他「這輩子不可能忘記的事」:去年,劉豪瑾患上了褥瘡,在遂昌人民醫院治療的三個多月裡,趙金龍跑前跑後,問寒問暖,住院的病友都以為他們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趙金龍還像對待親閨女一樣對待劉豪瑾的女兒,「他沒有讓我的女兒受過委屈,從初中到高中到大學,女兒今年就要大學畢業了,我要讓她像孝敬我一樣孝敬她的趙叔叔。」

趙金龍用他的善意回報著這個特殊的家庭,這個特殊的家庭也給了趙金龍不一般的回報:

2006年,周玉英為他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這幾年裡,周玉英聯手和趙金龍做起了茶葉生意,每年十多萬的收入讓他們在村裡建起了小別墅。

「我是外鄉人,是劉大哥和玉英讓我在異鄉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我得感謝他們。「趙金龍說。

松陽縣文明辦副主任葉樹兵說:「沒有劉豪瑾的包容,周玉英不可能和趙金龍好好生活;沒有周玉英的堅持,劉豪瑾可能也走不到今天;沒有趙金龍的關愛,這個家根本立不起來。三者都不可或缺,他們真稱得上這個時代的真正好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4/node15025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